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上期)传统钓鲫饵传统钓,多是在自然水域和半自然水域(笔者对稍加改造、有人管理但不喂饲料的天然坑塘、旧河道的称谓)进行。虽不免碰上鲤、草等鱼,但绝大多数是野生鲫鱼。因此,在饵料配制上宜以广谱性的钓鲫饵为主,特别要在色、形、味、活上狠下功夫。饵料只有合乎鱼的口味,对鱼才诱惑力强,才会聚鱼前来进窝和吞饵上钩。一、诱饵。诱饵的主要目的是把鱼从四面八方引诱前来聚拢窝点,因此,在配制诱饵时应在"香"字上狠下功夫。但香气是虚的,可闻而不可食。北方钓鲫鱼常用的主要诱饵有酒泡小米、碎大米、玉米掺、芝麻粉、豆饼屑…  相似文献   

2.
管察 《钓鱼》2010,(5):6-7
在台湾钓手参加大陆钓鱼比赛以前,钓鱼人用什么饵钓鱼主要是根据鱼的食性,就地取材。但各地饲料不同,鱼养成了喂什么就吃什么的习惯,所以同一种鱼在不同的驯化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吃食倾向。例如草鱼吃草,然而在喂麦子、玉米、麸皮、  相似文献   

3.
严实 《钓鱼》2010,(16):14-15
13.有鳞鱼爱吃香 鱼生活在水里,当然以水生动植物为食。然而由野生到家养,鱼的食性变了,如四大家鱼中的青鱼在没有河蚌、螺蛳的池塘改吃饲料了;在不喂草的池塘,草鱼吃麦子、玉米、菜籽饼。按我国的养殖习惯,池塘主要养殖有鳞鱼,喂粮食类饲料,所以池钓用商品饵,以香为主。  相似文献   

4.
张之晔 《钓鱼》2008,(7):24-25
从小就是吃饲料长大的草鱼不知草为何物,在此背景下用草鱼饵钓草鱼形同虚设。用一种饵料喂鱼,时间长了,鱼被驯化了就不吃或很少吃其他饵了,所以钓鱼比赛要找到原塘颗粒,否则饵不对路。后来出现了调塘——赛前用一种饵反复钓,造成鱼对其他鱼饵的抵制。偏口鱼难钓,难在不知道鱼偏向哪种口味,就是知道了腥或香,也只是皮毛而已。  相似文献   

5.
川溪钓法因钓位、鱼种不同而不同。钓缓流浅水的餐鲦、马口、鲌鱼等快鱼,拟饵钓最有效。所用拟饵钓即昆虫状的毛钩,其形、色、味均要专门加工制作。拟饵钩无需另挂他饵,省时省事而有效。钓组为3.6 米或4.5米手竿,拴上齐竿线,结4-6 只小号毛钩便组成了串钩。脑线长6 厘米,钩距15厘米(目的是不搭缠钓钩)。插上辣椒形或纺锤形(适用于缓流钓场)中号浮漂,入水则可垂钓钓点水深1-1.5米为宜。若无毛钩用  相似文献   

6.
系列饵     
张炎冰 《钓鱼》2014,(6):14-14
商品饵代替蚯蚓、熟薯块、面团、米饭粒等自然饵是因为简单,省去了挖、蒸、煮、切的麻烦。然而同样的鲫鱼饵因环境、水情、密度和鱼的大小不同,既有味型的差别又有状态的差异。钓小鲫用豆浆鲫,钓中鲫用薯类饵,  相似文献   

7.
原塘颗粒     
《钓鱼》2009,(11):9-9
人工喂养的鱼吃饲料长大,形成偏口并对食物的味、形、色具有记忆。 1999年,王永贵在参加昆明第十五届全国钓鱼比赛的练竿阶段看到,当地一老翁用渔场喂养的颗粒饲料连钓大鲫鱼。由此得到启示:当鱼在一个池塘里养久了,形成了对某种饲料的依赖,此时以广谱为原则的商品饵就显得软弱无力了。  相似文献   

8.
—、如何应对窝中有鱼不吃饵。窝中有许多鱼就是不吃饵,这种状况,也许是小药的味型较重致使的。主张尝试运用清淡味型饵料;其次,可能因为水底很脏,鱼不愿意呆在水下,所以能够改成钓深浮或钓离底。而有时钓的多有时少,跟许多要素有关,如钓位、气候等,钓这种鱼要安静,不要暴力扬竿。  相似文献   

9.
无味料     
张炎冰 《钓鱼》2013,(16):11-11
钓鱼,浓引淡钓,竞技钓鱼更甚。用浓腥浓香饵招鱼、引鱼,可是一段时间后鱼浮躁了,嗅觉迟钝了,用浓腥浓香不如淡腥淡香,再后来淡味也不行了,要用无味的米饭粒和不加任何调料的面团。诱钓分离的传统钓时代,钓鲫鱼、鲤鱼用米饭粒、面团、煮熟的红薯块、蛆或蚯蚓。其中红薯是香甜饵,蛆、蚯蚓是腥膻饵,米饭粒、面团除了色白什么味都没有。商品饵中的尺上、  相似文献   

10.
张之晔 《钓鱼》2008,(17):14-15
颗粒饵是指取自自然界或用自然物质加工后具有固定彤状的鱼饵,如通常用的红薯块、马铃薯块、麦子、玉米、米饭粒、桑葚、茶干等,不包括可以揉搓而任意改变其形状的面团、饭团一类。随着养殖业采用颗粒饲料,鱼对饵料的依赖促使其形成对饵料形状、大小和味型的趋性。例如在定时、定点、定量投喂的池塘,鱼到时候就聚在抛饵机附近,只要机器一响,就是不抛饵鱼也会闻声而来。再如北方用未经浸泡的玉米粒和颗拉饲料喂鱼,吃惯了“嘎嘣脆”的东西,草鱼不食草、不吃粉状饵,就吃老玉米和硬颗粒。  相似文献   

11.
吴芜 《钓鱼》2014,(13):8-10
钓鱼是以饵谋鱼,姜太公直钩无饵是钓人不是钓鱼。从零星、分散、自发的钓鱼活动到集中、有组织和规则制约的钓鱼比赛,钓饵规范了,不能用虫饵,只能用粉状商品饵。竞技比的是钓技,可是同样的鱼饵因松黏、大小、轻重、味型和状态的细微差别,效果相差1倍、2倍,甚至3倍、4倍就不是技而是术了。另外招鱼聚鱼用一种饵,鱼招来钓底是一种饵,打浮是另一种饵,钓行程又是一种饵。用饵的变化有规律可循吗?  相似文献   

12.
刘定龙 《垂钓》2009,(8):30-32
一、鱼窝是钓位、饵料、用饵的正确结合 “三分钓技七分钓位”,在鱼不能去的地方,饵料再好也没法钓。钓位对整个垂钓结果一票否决,这就叫“七分钓位”。从饵料方面看,饵是诱鱼的,也是钓鱼的。在同一水域、类似的钓位,饵料的味型、状态和用法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味型决定了鱼会不会被饵吸引,状态和用法决定了鱼在窝子中的数量多少和位置(是在上层、中层还是在下层)。  相似文献   

13.
贺建成 《钓鱼》2009,(21):46-48
用钓饵钓鱼,除了强调饵料的味道要对鱼口之外,在挂钩上饵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是有些讲究的。用同一种饵去钓同一种鱼。钓塘水质、钓点深浅的不同,钓饵的挂钩方法是不相同的:如用蚯蚓在浑水、深水之中钓鱼,就要挂动饵活饵,而在清水浅水之中钓鱼,则可以挂静饵死饵。用同一种饵去钓不同的鱼,上钩的方法也是有区别的,如用灰面饵去钓草鱼,则要上枣形饵、上包饵,而钓鲫鱼则要挂米形饵、豆形饵。显然,用不同的钓饵去钓同一种鱼,挂钩上饵的内容更为丰富。不论钓什么鱼,谁能熟练准确地掌握各种不同钓饵的挂钩方法和技巧,谁就能在各娄钓鱼活动中力拔头筹。现将挂钩方法分述如后:  相似文献   

14.
硬饵     
张炎冰 《钓鱼》2011,(19):21-21
硬饵钓饵的软和硬随鱼而变,因口而异。吃惯了颗粒饲料的草鱼、鳊鱼,一听到投饲机的声音就上浮,不等饲料下沉水底在半路上就截住了,吞下去的都是还没有软化的硬饵。一些喂玉米、麦子的水库也是这样,干硬的饲料刚沉至水底草鱼就来了,吃的是硬饵。处于饥饿状态的鱼都会吃硬饵。  相似文献   

15.
拟饵钓技巧     
庞在虎 《钓鱼》2005,(18):42-42
拟饵是用于钓取肉食性且有掠食行为的鱼类,如大口黑鲈、红梢、鳜鱼、鳃鱼、翘嘴红鲇等。使用拟饵钓鱼不是所有的拟饵都能奏效,它的前提是拟饵的大小、形状、颜色必须符合所钓对象鱼的食性。施钓的时间符合被钓对象鱼的习性。虽然用拟饵钓对象鱼较为宽泛,但也必须注意季节和用饵。如果你在钓鳃鱼时用了蚂蚱型拟饵,设想,你一天的努力都可能白费。尽管鳃鱼有掠食行为,但它还是有视觉。换言之,拟饵只有必备了饵的具像,对应了鱼的食性和有掠食行为的鱼,你才有可能钓获。因此,选择拟饵的前提与技巧,就是拟饵使用是否对路。  相似文献   

16.
贺建成 《钓鱼》2010,(15):44-45
用窝饵诱鱼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利用饵料的气味形色诱鱼上窝,供鱼速食。一个是依靠饵料的稳定性留鱼在窝,使其不愿离去。如何实现这两个目标,传统钓法窝饵的基本搭配组合方式是:用气味芳香的豆粉饵、油糠饵等软饵诱鱼上窝,供鱼吸食。以种子饵、饼饵等硬饵留鱼养窝,延长钓时。钓鱼人在长期的垂钓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窝诱经验,总结出不少宝贵的窝饵搭配组合方式,成为钓鱼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继承。现将常见的几种窝饵搭配组合技巧介绍如后,供为赏析。  相似文献   

17.
辞源说:“诱而取之谓之钓”。用诱骗的方法去达到目的,曰钓取。所以钓钩也被比作圈套。把钓鱼用的鱼食称为饵,饵也是引诱的意思,“以此饵鱼”。不论是诱饵或钓饵,都是钓鱼人引诱鱼类上钩的陷阱。所以,钓鱼人将钓鱼用的鱼食称作饵料,而不称为饲料,而养鱼人将鱼食称为饲料,不称为饵料。同样是喂鱼,其因在于目的动机不同,一个是要钓取,一个是要养育。钓的含义很广,其中充满玄机。这里不说钓官钓誉,只说钓鱼。备芳饵,投鱼之好,隐钓线,不令鱼骇,布雾化,诱鱼集聚,打频率、聚鱼不散,搓和拉,适时变饵,备利器,得心应手;熟钓技,事半功倍。所有这些都是…  相似文献   

18.
杨天举 《垂钓》2003,(10):50-51
别小看了钓饵,酸、甜、苦、辣、色、香、味、形……都是要考虑周全的,不然,鱼怎么会傻到咬你的钩呢?  相似文献   

19.
有“水老虎”之称的鳡鱼,其钓法,除了正常的真饵钓法之外,还可以采用拟饵钓法钓之。用拟饵钓鲍鱼,一般有两种钓法,以下简介之。一、用路亚拟饵甩钓鳡鱼的方法就是垂钓者将路亚拟饵钩远投于垂钓水域,待路亚拟饵钩下沉至鳡鱼活动的泳层时,即提竿同时摇轮收线,使拟饵钩在该泳层犹如活鱼游动,诱使鳡鱼上钩。  相似文献   

20.
严实 《钓鱼》2010,(13):14-15
腥或香 看对象 池钓先问喂什么,可是野钓就不问了,养殖的鱼类吃惯了某种饲料,对它的味已经熟悉了,自然水域的鱼类食性杂,见什么吃什么,腥的、香的、酸的、无味的都吃,所以很难从味道上决定用什么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