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古代的服饰作为一种文化一直被人们不断地研究探讨。古代服饰根据颜色、材料或质地等特征,显示了不同着装的尊卑贵贱和性别职业,故不少服饰词语成为某类人物的代称,有的甚至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2.
试论教师服饰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职业确定了他的服饰也必须具有教育性,不修边幅或时髦式都违反教育原则。庄重、洁朴、大方才是教师服饰的基本要求。这种服饰如能和所教内容与教学情境巧妙有机地  相似文献   

3.
《教学随笔》2008,(Z1):135-135
又到了该换季的时候了,该把衣橱整理整理喽。整理了半天,你发现你衣橱中什么式样的衣服最多呢? A.最新流行服饰B.颜色鲜艳或是样式夸张华丽的服饰C.宽大的衬衫或T恤D.单色款式简单的服饰  相似文献   

4.
服饰拾趣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灿若星辰,我国的古代的服饰作为一种文化一直被人们不断地研究探讨。古代服饰根据颜色、材料或质地等特征,显示了不同着装的尊卑贵贱和性别职业,故不少服饰词语成为某类人物的代称,有的甚至沿用至今。现撷取一部分,以飨读  相似文献   

5.
服饰作为非语言沟通的媒介,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而人们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通过服饰向他人传达有关自己的各种信息。本文将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中的三个主要女性形象的服饰特点作为分析的着力点,分别对她们的性格命运作了较为细致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确立人类服饰文化学要义华梅对于即将跨入21世纪的人们来说,言及服饰是文化,或说服饰是文化的表征云云,已不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学术界对此也没有异议。但是,以“服饰文化”四个字远不能解释服饰产生、存在的全部意义及具有的内涵。而这正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专业教师和...  相似文献   

7.
青海绒哇藏族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仪礼民俗。其中,有许多民俗事象是与服饰相关或通过服饰表现出来的。绒哇藏族服饰在诞生、成年、婚嫁、丧葬四大仪礼中的变化,充分显现出绒哇藏族的民族特色,但不可否认的是也融合了很多汉文化的因子。  相似文献   

8.
叶娇 《家教指南》2011,(5):82-86
关于唐代服饰或敦煌壁画供养人服饰的研究颇多,但探讨唐代敦煌民众着装的论述却甚为罕见。文章利用敦煌写本文献《杂集时用要字》与《俗务要名林》所提供的语言信息,对唐时敦煌一地的民众服饰从男子着装、女子装束、妆饰妆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姚安彝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色彩绚丽、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服饰文化。姚安彝族服饰大体可分为东山型(或前场型)、西山型(马游型)两种类型。姚安彝族服饰融入了特殊的文化信息、储藏着丰厚博大的文化内涵,它们为研究彝族服饰发展史,传承彝族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上服饰文化的输入,因为有强大的儒家思想作文化支撑,均为外来文化被同化,而输出也是承载儒家文化的服饰被模拟和吸收.但近代中国,由于中西方各种思想交融的影响,服饰理念也有变化,以多种风格呈现:国内的服装品牌要么彻底西化,要么保持传统风格却面临狭窄市场,要么以西方风格诠释中国元素.现代中国服饰的道路,不在于复兴传统服饰的形式或内涵,而在于这种复兴必须建立在符合时代审美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上服饰文化的输入,因为有强大的儒家思想作文化支撑,均为外来文化被同化,而输出也是承载儒家文化的服饰被模拟和吸收。但近代中国,由于中西方各种思想交融的影响,服饰理念也有变化,以多种风格呈现:国内的服装品牌要么彻底西化,要么保持传统风格却面临狭窄市场,要么以西方风格诠释中国元素。现代中国服饰的道路,不在于复兴传统服饰的形式或内涵,而在于这种复兴必须建立在符合时代审美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丹巴服饰可划分为嘉绒服饰、宅垄服饰、羌族服饰和汉族服饰四大系列。嘉绒服。饰是居住在丹巴境内的所有嘉绒藏族的共同服饰;宅垄服饰主要分布在小金河畔的宅垄地方,是清代流传在嘉绒地区的一种女性服装;羌族服饰主要分布在太平桥乡,是当地羌族的服装;汉族服饰是由清代传入,为当地汉族服饰,与内地汉族服饰无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13.
简而言之,“生态时装”这个词指的是“将环境、消费者健康和服装行业从业人员的工作条件列入考虑范围”的新潮服饰。符合这个标准的服饰通常由有机原材料制成,例如不使用杀虫剂的棉花,或再利用材料(例如来自旧汽水瓶的可再生塑料)。  相似文献   

14.
服饰是比较直观的醒目民俗风情之一。一个民族或某一地区的服饰,也同其它民俗风情一样,既反映了传统的历史文化特征,也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中形成的,并显示了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服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它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关于服饰的起源,学术界有“礼貌说”、“装饰说”和“护身说”等观点。多数学者认为,人类历史的早期,古人类在与大自然斗争中,为了御寒、防晒、防蚊虫,身披  相似文献   

15.
仫佬族服饰保持着一种与世无争的朴实特色。通过研究仫佬族服饰的服饰面料、服饰款式、服装图案和服饰色彩的特色,了解仫佬族服饰的质朴美和艺术美。  相似文献   

16.
本文借用自由访谈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形式,从非语言交际的角度分析了日本服饰的文化特征,发现日本的传统和服主要用在重要的场合,而现代服饰的整体色彩以素色为主,可以代表某人所属的组织或集团,并且是礼貌的标志。文章在最后还指出:教师在日语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服饰所反映出来的日本文化内涵,以促进中日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贵州苗族服饰可分为十二型八十一式,可谓类型复杂而多样。各种类型的服饰采用寓意、比喻、象征或谐音的手法以物寄情,使其不仅具有历史文化记载特征,而且还承载了"万物有灵"的宗教文化特征和人生"轨仪"的文化属性。贵州苗族服饰无论其款式、色彩、纹饰及装饰品和穿着方法的多变,皆是衣不在衣而在意,纹不在纹而在文。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今的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中,苗族服饰最绚丽,最繁杂.关于现今苗族服饰的形成和演化,有的学者认为是中原服饰影响的结果,也有的学者认为是唐代的遗风.笔者通过中原服饰和苗族服饰的历史比较,以及苗族服饰学习中原服饰的历史条件分析,认为苗族服饰是自源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曾慧 《大连大学学报》2008,29(1):101-104,94
在历时三百年的盛行光景中,清代服饰以其独具的民族性特质和风格谱就出了我国服饰史发展的标志性历程。清代服饰是在基于满族传统服饰的基础上以及对其它少数民族服饰的采借而塑造就出来的。因之对清代服饰尤其是冠服制度的考究就不得不溯源到满族服饰的脉络。满族服饰的发展诚然是清代服饰产生的源头。展示清入关前满族服饰的发展态势,无疑是找寻清代以及近代服饰变迁的渊源与逻辑。  相似文献   

20.
汉代服饰考古学研究的五个问题:(1)汉代服饰的研究现状。(2)汉代服饰的概念、内涵及特点。(3)汉代服饰考古资料的概念及特点。(4)服饰考古资料与汉代现实中服饰的关系。(5)汉代服饰的宏观与微观研究。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建立补充了汉代服饰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服饰的考古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