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初中化学中的传统实验,也是学生掌握气体的制取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原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在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33页课题3“制取氧气”中安排的实验是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1)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是否复燃?(2)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在教  相似文献   

2.
【实验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15页【实验1-2】(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CuSO_4溶液,再加入少量NaCl溶液,观察有无变化。(2)在另一支试管里加入5mL CuSO_4溶液,再加入5mL BaCl_2溶液,过滤。观察沉淀和滤液的颜色。(3)在第三支试  相似文献   

3.
高中化学课本(甲种本)第三册115页[实验3—3]在盛有少量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可以观察到很快有白色沉淀生成。此处叙述表明白色沉淀的产生条件是要加入过量的浓溴水。在同书209页则有这样一段话:“向透明苯酚溶液里加入浓溴水,加到有白色浑浊现象出现为止。”这就是说,向苯酚溶液中加入的浓溴水,应该是适量的,不须要过量。教材前后对同一问题的表述不统一,这有碍教学。  相似文献   

4.
一、Fe~(2 )转变为Fe~(3 ): 在一支试管中,注入2毫升硫酸亚铁溶液,并滴入二滴溴水,振荡,然后,加入几滴亚铁氰化钾溶液,即可看到有蓝色的沉淀产生。 2Fe~(2 ) Br_2=2Fe~(3 ) 2Br~-4Fe~(3 ) 3[Fe(CN)_6]~(4-)=Fe_4[Fe((CN)_6]~3↓ 二、Fe~(3 )转变为Fe~(2 ): 在二支试管中,分别注入2毫升黄色的氯  相似文献   

5.
初中化学教材在教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中,有一演示实验:I.在试管中加入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Ⅱ.微徽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Ⅲ.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许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人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现行高中课本(甲种本)第三册第75页“在盛苯的两个试管里,分别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结果溶液颜色都保持不变。这说明苯跟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都不起反应。”我认为这段课文表述不清楚。因为看到的结果也不象课文所说那么简单“溶液颜色都保持不变”。实际看到的是:“……结果,在振荡静置后,两个试管中的液体都出现了分层现象,加入 KMnO_4酸性溶液的试管内,上层为无色的苯层,下层是仍显紫色的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2页有这样一个演示实验:用10ml量筒取2mlNaOH溶液,倒入试管中,然后用滴管在该试管中加入CuSO4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试管夹夹住该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高中《化学》第三册卤代烃一节,卤代烃的消去反应没有安排演示实验,学生对“生成不饱和化合物”这句话缺乏感性认识,不易理解和掌握,为此,我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烧瓶中加入10ml 1—溴丁烷,加2克粒状NaOH,再加入10ml无水乙醇。然后将烧瓶与回流冷凝器相连结,用导管将反应生成的气体导入盛有溴水或KMnO_4(酸性)溶液的试管中(如图一)加热。四、五分钟后即可看到溴水或KMnO_4(酸性)溶液褪  相似文献   

9.
鲁科版化学1(必修)模块中第3章第2节自然界中的元素--氮的循环中,有关"硝酸的氧化性"的性质实验,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如下:实验2在2支试管中各放入1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稀HNO3(4 mol/L)和浓HNO3(15 mol/L),立即用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封住试管口,观察试管中发生的现象:再将上述实验中的金属铜换成金属铁进行相同的实验,观察发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为验证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第22页设计实验如下:取两支试管,各加入4 mL 0.01mol/L的 KMnO_4溶液,然后向一支试管中加入0.1 mol/L H_2C_2O_4(草酸)溶液2 mL,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0.2 mol/L H_2C_2O_4溶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实验 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的《化学》第二册(2007年1月第2版)第14页[实验1—7]: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和稀硝酸,立即用带导管的胶塞塞住试管口,并将导管通入另一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如下图)。观察发生的现象。反应片刻后,将加入稀硝酸的试管上的胶塞取下,使空气进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情境 在对人教版新课程教材"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的互相转化"这个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的学习方式.其中一组学生设计的"Fe2+转变成Fe3+并验证Fe2+的存在"的探究实验方案如下: 1.用过量的铁粉和稀盐酸溶液反应制备FeCl2溶液. 2.取新制备的FeCl2溶液5ml置于一支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滴加约10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 3.往上述溶液中滴入H2O2溶液,观察现象. 这组学生在各自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先滴入KSCN溶液时,试管中浅绿色溶液没有明显变化.再滴入H2O2溶液时,有三名学生的试管中出现了血红色,另有二名学生的试管中先出现了血红色而后又褪色.这一实验现象使学生产生了疑问:褪色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化学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严密和完善的实验逻辑推理过程是学生理解并记忆概念的关键。九年级化学上册(山东教育出版社《)性质活泼的氧气》一节中,有关催化剂概念的探究实验是这样编排的:取A、B、C三支试管,分别加入3ml ̄5ml过氧化氢溶液,完成下列实验: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试管的管口,观察到的现象是(火星不变或熄灭)。2.在B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到的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3.在C试管中加入几块沸石(或瓷片),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到的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比较上述三种…  相似文献   

14.
对草酸与高锰酸钾反应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为验证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第22页设计实验如下:取两支试管,各加入4 mL 0.01mol/L的KMnO4溶液,然后向一支试管中加入0.1 mol/L H2C2O4(草酸)溶液2 mL,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0.2 mol/L H2C2O4溶液2 mL,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二节第23页中的《科学探究》栏目中,设计了三个对比实验. 实验1: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5%的H2O2溶液,再分别加入0.01 mol/L FeCl3和0.01 mol/L CuSO4溶液各1 mL,摇匀,比较分解速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并做出结论. 实验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4 mL 0.01 mol/LKMnO4溶液和2 mL0.1 mol/L H2C2O4溶液,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一粒黄豆大小的MnSO4固体.摇匀,观察褪色时间,并做出结论.  相似文献   

16.
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是高中化学中一个难度极大的演示实验。按照课本中的作法 ,很难看到白色沉淀 ,往往直接看到绿色。致使教师在讲授时倍感牵强。在其它资料上也经常看到一些改进方法 ,措施亦多为降低溶液中的含氧量。但不是现象不明显 ,就是过程复杂 ,不方便演示。为了克服上述问题 ,我对实验做了如下改进。1 主要仪器、试剂普通试管 2支、试管夹、酒精灯、固体氢氧化钠、新配制的硫酸亚铁溶液、蒸馏水2 操作步骤2 .1 对比实验先用药匙取一粒氢氧化钠固体 ,送入试管底部 ,然后向试管中加入约 2毫升蒸馏水 ,加热试管 ,观察现象。2 .2 演…  相似文献   

17.
《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 )第二册》第 44页 [实验 3-1 ]生成的氢氧化亚铁白色絮状沉淀 ,存在时间短 ,不易观察。若对该实验进行如下改进 ,可获得较理想的效果。a .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b .实验操作 :①将还原铁粉和稀硫酸加入具支试管A ,NaOH溶液加入具支试管B ,迅速按图 1连接好。②打开铁夹 ,产生的氢气通过橡皮管和导气管进入具支试管B ,由具支试管B的支管口排出。③待反应较缓慢时 ,关闭铁夹 ,具支试管A中由于不断产生氢气 ,其压力逐渐增大 ,将含有Fe2 的溶液压入具支试管B。c.实验现象 :反应开始 ,具支试管B中有大…  相似文献   

18.
一、改进要点:①向无色乙酸乙酯试剂中加入3-5滴红色(或其它颜色)油漆作指示剂·②将酯的用量增加到1ml.③水浴加热时,取出试管振荡2-3次.二.实验操作:在三支试管里加入1ml有红色油漆作指示剂的乙酸乙酯.再向第一支试管里加蒸馏水5.5ml.第二支试管里加稀H2SO4(1:5)0.5ml,蒸馏水5ml,第三支试管里加30%NaOH溶液0.5ml,蒸馏水5ml,振荡均匀后,把三支试管都放人70-80oC的水浴里加热,加热过程中,取出试管振荡2-3次·三.实验现象:5-10分钟后取出试管观察:第一支试管里上层红色液柱体积无多大变化,乙酸乙酯气味依…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问题情境易唤起学生的研究欲望和兴趣。因此,在化学实验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时,需要教师正确处理教材,精心设疑,尽可能地把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编制成学习问题,创设学习情境。如:①研究制作过滤器及过滤时的注意事项,设计的问题为:过滤有少量泥沙的N aC l溶液,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清澈的溶液;②探究C O2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实验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a.在盐酸、硫酸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b.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在其中一支试管中通入C O2,再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分别有何现象?③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一.实验操作1.先在试管中滴入2-3毫升液体石蜡.2用滴管小心往试管底部注入4-5毫升事先准备好的硫酸亚铁溶液.3.再往试管中投入一粒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即可观察到反应现象.二.反应现象金属钠在液体石蜡中慢慢下沉,一旦与硫酸亚铁溶液接触,就放出大量气泡,随后迅速上浮,脱离溶液面进入石蜡层.溶液中产生气泡的同时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并向试管底部徐徐降落.随着HZ气逸出,金属钠又将下沉到溶液中,再发生反应.金属钠下沉与溶液每反应一次,就出现白色沉淀降落一次,这种现象不断重复,直至钠反应完毕.三.实验说明1.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