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针对杂多县孤儿学校滑坡,通过滑坡概念、滑坡的基本特征、滑坡的危害及潜在的隐患,对产生滑坡的成因及滑坡体进行了详细的机制分析,进而提出滑坡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拟治理滑坡为Ⅰ类紧急实施项目,这一正在活动的滑坡威胁到该滑坡区及周边已有建筑物.在对地理地质信息、滑坡特征和滑坡不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包括:确定计算剖面、确定计算参数、计算稳定性系数、分析滑坡后缘受牵引区稳定性.最后对滑坡进行综合风险分析,对风险控制和防治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范彬彬 《科技风》2012,(11):170-171
滑坡稳定性评价一直以来都是滑坡监测工程布置、防治工程设计及滑坡相关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确保杨柳垭变电站和当地人民财产的安全,本文对杨柳垭滑坡进行了滑坡变形破坏机制分析并进行了稳定性评价.采用剩余推力法计算滑坡天然工况和暴雨工况下的稳定性,由此揭示滑坡的长期稳定性与失稳风险.经技术、经济、治理效果等方面综合分析,给出滑坡的设计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4.
道路路基工程中滑坡病害屡见不鲜,滑坡岩土参数尤其是滑动面力学指标是滑坡治理方案设计的关键,合理确定滑坡岩土参数,对于滑坡治理非常重要。本文利用现场测试、室内试验、野外调查手段获取的岩土参数以及反演分析取得的岩土对数,通过赋予一定的权重系数,综合确定滑坡岩土参数,可为滑坡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滑坡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在滑坡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滑坡裂缝是一种重要的伴生现象。在滑坡野外调查工作中,根据滑坡裂缝的几何形态、组合关系和力学性质,可以判别滑坡的分布范围、滑体厚度、力学机制和发展阶段,从而对滑坡的性质和发展趋势做出客观的评价和预测,为滑坡灾害的监测预警和滑坡的勘察、治理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乌兰察布地区高等级公路滑坡案例的分析,阐述了自然滑坡、断裂带滑坡和顺层滑坡的分布规律和特征,总结了该地区公路滑坡的原因,并提出了以防为主的科学理念,旨在山区公路的建设中,避免或减少滑坡等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研究滑坡模拟系统所需的基本数据源,为滑坡模拟提供数据基础;研发基于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系统的滑坡三维动态模拟工具,建立表达三维数字滑坡体的基本图元;在总结区域地质环境、滑坡特征和滑坡稳定性评价的相关成果基础上,以库区不同类型边坡及滑坡稳定性评价模型为原型,实现在多种外力作用下滑坡过程动态模拟。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滑坡在两个典型区域内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选择2个地震滑坡重灾区域(A/B),基于空间分析方法,对地震滑坡分布与地层岩性、坡度、高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以及发震断裂距离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A内滑坡最易发岩组为石墨片岩、石英岩岩组,研究区B内滑坡最易发岩组为粉砂岩、砂岩、硅质岩岩组;2研究区内滑坡易发程度均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升高,A区的滑坡发生优势坡度为44°,B区为38°;滑坡发育与高程均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滑坡分布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但是与距离发震断裂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且上盘滑坡发育程度明显高于下盘.  相似文献   

9.
项目初步提出3个层次的泥石流和滑坡预测预警判据体系,包括泥石流和滑坡空间预测识别判据、泥石流和滑坡状态预警判据及泥石流和滑坡临界时间预报判据。其中,滑坡状态评价的分数维判据,滑坡临界滑移的位移比判据和破裂长度判据是第一次提出。初步提出滑坡发生的3类宏观机制,即滑动面控制机制、滑体控制机制和两者组合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0.
2018年10月11日,中国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金沙江右岸山体产生山体滑坡,方量达2.2×107m3,同年11月3日,滑坡后壁山体产生二次滑移,方量约3.7×106m3。依据滑源区区域地质环境、滑坡基本地质条件及滑源区斜坡变形历史遥感影像研究,认为白格滑坡滑源区变形存在明显的分段性,即隆起带和下陷带,其中前缘为隆起带,以浅表层局部垮塌为主,中后缘为下陷带,以浅表层至深部的剪切-滑移变形为主。白格两次滑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大相径庭,白格10.11滑坡为"蠕滑-拉裂型"滑坡,白格11.03滑坡为"倾倒-滑移型"。从受力角度判断,白格10.11滑坡为推移式滑坡,而白格11.03滑坡为牵引式滑坡。白格滑坡-堵江事件演化过程可大致分为6个阶段,即后缘滑移-前缘垮塌阶段、整体滑移失稳阶段、10.11滑坡-堵江阶段、11.03滑坡滑源区整体失稳阶段、11.03滑坡中前缘刮铲阶段和11.03滑坡-堵江阶段。文章的研究思路和成果对西藏乃至青藏高原地区滑坡早期预判和滑坡防治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条件等方面,阐述该滑坡群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通过传递系数法和Janbu法、Bishop法的滑坡稳定性计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2号滑坡及4号滑坡目前整体稳定系数处于1.05~1.15之间,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雨季)整体安全系数处于1.00~1.05之间,处于欠稳定状态,3号滑坡、5号滑坡产生滑动后,目前处于暂时稳定,在旱季可保持基本稳定,在暴雨状态时3号滑坡、5号滑坡主断面的安全系数均小于1.05,处于不稳定状态。最后,提出为提高滑坡稳定性应采取的工程加固措施,具有较高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凌云 《青海科技》2010,17(4):59-62
本文介绍了青海扎哈公路K10滑坡的概况,结合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变形特征等综合分析了滑坡的性质,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认为浅层、中层滑坡目前处于时滑时停的缓慢滑动阶段,深层滑坡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并提出了设置抗滑桩和疏排水工程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云  江小军  郭少河 《科技风》2013,(15):137-138
八台山滑坡为一顺层滑坡。钻探、槽探和现场勘查资料表明该滑坡具有平面分区和剖面分层的显著特征。采用力学理论和物理模型等方法,分析滑坡的形成机理和演化机制;该滑坡的演化具有明显时间和空间差异性的多次滑动。在此基础上采用极限平衡计算方法综合评价滑坡在天然、暴雨、地震状态下的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4.
选取了影响浙江省滑坡灾害发生的原始坡度、坡形、坡向、坡体的相对高度以及滑体的性质,这5个主要的地形因素作为研究分析变量.结合浙江省1970年以来1110个滑坡灾害个例进行统计分析,区分影响滑坡灾害发生的有效地形因素.根据地理分布特点和滑坡发生的频率,将浙江省滑坡灾害分布划成3大区域:易发区域、可能发生的区域和不易发生的区域.对每一个划分的区域,分别计算滑坡发生之日起21 d以内,滑坡地点邻近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雨量,从而获得滑坡的有效降雨量,并计算该气象站的临界雨量,奠定分区预报的基本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初步规定了预警等级.最后对滑坡分区预报的可行性进行实例分析和检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栗雨工业园滑坡的地质背景、滑坡特征,并据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试验结果以及滑坡稳定性反演分析结果,结合地区经验值,确定计算滑坡稳定性的参数指标,采用传递系数法,分不同的工况条件进行滑坡稳定性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和敏感性分析,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防治工程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工程地质勘察,充分掌握了菜地沟滑坡的结构特征、边界紊件,分析了滑坡的变形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利用传递系数法,选取5个剖面计算了滑坡各个块体组合的安全系数,评价了滑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GPS技术具有全天候、自动化、选点灵活、可同时测定点的三维位置与速率等优点,是滑坡监测的一种有效的数据采集手段。本文结合兰坪县城南滑坡地质灾害群监测的实践,介绍了GPS用于滑坡变形监测的方法,并通过兰坪县城南滑坡位移监测介绍GPS监测的整个过程,包括对GPS的布网、外业观测、数据处理、变形分析。实践结果表明,采用GPS静态定位技术达到mm级的精度,完全可以满足高精度滑坡监测的要求,为滑坡灾害的预报预测提供有效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峡库区横跨川鄂褶皱带中段和川东弧形褶皱带东段,自然地质条件复杂,暴雨、洪水频繁,是我国滑坡等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之一。重庆市万州区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之一,付家岩滑坡为其中具代表性的一个,该滑坡对已建的移民迁建工程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在详细调查研究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滑坡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深入系统地分析了该滑坡的变形特征、诱发因素和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河南商城玉庄滑坡应急勘查与治理,查明滑坡体形成机制范围、类型,分析发展趋势;找出滑坡形成的条件和作用因素、滑坡的受力状况、滑带的强度变化规律、滑坡的破坏模式、发育阶段及其稳定性,计算滑坡体的推力,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20.
甘地 《科技广场》2013,(10):213-217
公路滑坡治理对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保证交通畅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治理公路高陡边坡的措施有SNS柔性防护技术、喷锚网支护技术、抗滑桩墙体系等。而抗滑桩工程则由于抗滑桩具有适应性强、特别适用于滑面较深的大型滑坡,因有滑坡稳定性和地质环境干扰小、可多桩同时施工、工期较短、抗滑能力强等多方面的突出优点成为滑坡地质灾害治理中一种主要的方法。本文将介绍某公路滑坡的治理经验,阐述了滑坡的形成原因,重点分析了滑坡的地质情况,提出了”抗滑桩+削坡+锚杆支护+挡土墙+截、排水工程”的滑坡体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