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艳玲  郝雨 《现代传播》2004,(4):111-112
如今 ,在广播、电视、报纸等众多媒体中 ,编辑、记者们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 :把新闻做得软些、再软些。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在关注重大新闻事件的同时 ,还要注意日常的平凡小事 ;二是突出强调了新闻的表达形式问题。虽说电视新闻是一种客观报道 ,但事实报道得好坏、信息传播是否到位、是否给人以深刻印象 ,都与表达形式紧密相关。特别是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逐渐加强 ,现代的电视观众已不仅仅满足于通过各种传播媒体获得信息、知识 ,人们开始试图从中获得精神上的美感与视觉享受。甚至对于一个相对简单的新闻事件 ,电视观众也不满足于在…  相似文献   

2.
电视观众是一个在民族、年龄、化程度、职业、爱好乃至收视习惯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复杂群体,他们对电视新闻可能有着千差万别的评判标准,但有一点是所有的电视观众都会认可的,就是电视新闻中蕴含的美感,因为“人的本性使他能够有审美的趣味和概念”(普列汉诺夫语)。这正是本着重要谈的提高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审美意识,从而增强电视新闻的审美价值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新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越来越不满足干仅仅报道一般事件进程的新闻,而是希望了解和探究那些推动和影响了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深层次因素,从已经发生的事情中了解和把握这一事件、这一类事件、与这一类事件相关问题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新闻从一味追逐突发性事件的思维中跳出来,以更广阔视野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众所周知、司空见惯中发掘出对受众有影响力的新闻,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因而,新闻工作者要能够并善于运用战略思维。  相似文献   

4.
电视专题是围绕某一热点社会事件或现象进行的深入、详尽的报道,贴近社会现实,具有重大新闻价值,同时具有思想性和启迪性,是广大电视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报道形式。这就对电视专题节目的质量提出了高要求。后期制作作为节目成型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也就显得至关重要。后期制作人员的思维对于节目效果的作用不言而喻。笔者认为,电视专题节目后期制作人员需要具备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才能做出更加精彩纷呈的电视专题节目。  相似文献   

5.
万小菡 《视听界》2005,(5):53-54
文献纪录片应该具有史料价值,提供历史事实,但历史上发生的许多事情没有留下影像资料,所以现在制作的文献纪录片,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通过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或研究者、亲历者的家人、朋友等的谈话来表现,再现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或重要人物。如果编导者在前期采访时能够很好地倾听,获得重要的谈话素材,在后期制作时能够很好地转述,即取舍得当,就能编制出准确生动而又精彩好看的文献纪录片。倾听,心与心的交流倾听,是采访者必备的重要能力。每个人都需要倾诉,也需要别人的倾听。那些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们往往更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倾诉对象,以便让他们…  相似文献   

6.
彭晖 《新闻前哨》2002,(6):30-30
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节目关注的是受众对体育的娱乐需求。其实,体育除了娱乐性之外,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电视观众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对体育节目的审美需求也越来越强。而电视体育纪录片比其他类型节目更能满足受众的这一需求。以世界杯足球赛为例,新闻的优势是短、平、快;纪录片则通过对足球场上真实人物和事件的纪录,通过对时空的压缩,将足球运动的悬念之美、阳刚之美、遗憾之美等等审美价值突现出来,这种艺术是超越时空的,也是最符合很多电视观众的需求的。  相似文献   

7.
真实,是电视观众喜爱收看的一个亮点,也是电视编导们在制作节目时追求的目标。如果对正在发生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拍摄和制作,节目的真实性会表现得容易一些。如果事件发生的时间久远,空间又有变化,那么已经成为历史的事件,对今天的观众而言,是模糊无序、飘忽迷离的,因而观众期待的是对真实历史事件过程的感知,这就需要用适当的电视形式,来表现过去时空中所发生的人和事,以期达到真实或接近真实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视人在成长的同时。电视观众也日益成熟。就新闻节目的收视要求来说,观众不再满足获知新闻事件的结果,还需要进一步了解重大新闻事件的发展进程,直播报道能很好地满足这一收视需求。据央视的调查表明,同一题材或同一时间段的节目,直播与录播之间的收视率至少相差10个百分点。电视直播在吸引观众目光的同时,也引起业界普遍关注,本文对新闻直播的内涵和有效操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陈迹 《青年记者》2006,(12):25-26
采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很多新闻事实(事件)存在错综复杂的多种关系,记需要在采访过程中去摸清情况,对搜集来的大量材料进行梳理,并深入调查和分析,才能明确主题.那么如何在众多的材料中把握新闻事实(事件)背后的逻辑主线和辨别事实真相呢?这就需要我们正确运用思维策略.  相似文献   

10.
夏春秀 《大观周刊》2013,(1):210-210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庞大,头绪繁多,事件和事件之间看似孤立,实则紧密相连,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要先深刻把握历史相关内容,再巧妙过渡,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软着陆的过程,从而更活跃的投入到相关历史内容的学习中。这样,也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也由被动的被灌输变成主动地去思考,历史本身就折射着耀眼的思想的光辉,这样,学生被激活的思维与历史的思想性相互交融.从根本上改变了旧历史课的性质,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得到了很好的影响,思想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骆文川 《视听》2010,(8):19-20
这是一个"一切与经济相关"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下,电视观众对经济报道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已不满足对经济现象或经济过程的浅层次、表面化、一般性了解,他们不仅需要了解经济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他们更需要解答"为何发生"、"怎样发生"以及"未来怎样进行"等等之类的迷惑。  相似文献   

12.
电视媒体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必须在电视观众和客户心中建立起自己的媒体品牌,积聚起强势频道自身的独特气质,通过不断更新具有前瞻性思维的广告经营理念,来保证电视媒体稳定的广告收益。作为电视媒体的广告经营者更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的现状与趋势以及受众特点的不同,细分多样化的客户群体,制定更有针对性、更科学的营销策略,让自己的频道立于不败之地,成为现代广告领域的主流电视频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杨晓萍 《新闻世界》2003,(12):33-33
科技新闻通过大量涌现的新闻媒介,宣传科学思想。推广科技成果,已使受众对科技技术的兴趣日益浓厚.需求日益增大。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日渐加强,人们在接触各类科技新闻时.已不仅仅满足于获取科技知识和信息.还试图从中获得精神上的美感与视觉享受。  相似文献   

14.
上个世纪60年代大卫·奥格威提出了品牌形象理论,认为随着产品品质化程度的提高,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甚少考虑功能上的诉求,而更注重情感方面的匹配与满足,因此建立个性突出的品牌形象尤为关键。当然,品牌形象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如今放眼中国省级卫视版图,经过十数年的发展,在品牌定位上几乎各有偏重,但往往又让电视观众产生同质化严重、个性不突出的印象,更何谈品牌忠诚和期待。可能的原因是,在品牌形象塑造方面大多只是流于口号,而缺乏实质而有效的举措。湖南卫视,应该说在这方面走在了众多卫  相似文献   

15.
科普期刊作为重要的大众传媒,在传播思想,知识信息的同时,也发挥着巨大的美育作用,在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读者对科普期刊的要求不仅要有丰富的内容,还要有从中获得美感的形式,科普期刊美感的创造和审美作用的实现,是编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必须充分掌握读者的审美特征,强化自身的审美意识,凸现刊物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对于新闻的表现形式也发生着非常大的变化。从现代新闻本质上来说,其自身的属性也就决定了新闻需要运用求异思维进行采编。当前环境下,人们对于新闻的理解已经不仅仅只是在意新闻的时效性,同时还对同一新闻采编的深度非常重视,而这也已经成为现代人们评定新闻好坏的标准。因此,思维方式在现代的新闻采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求异思维作为思维方式改变的一种,能够有效地满足现代人们对新闻的要求,既满足了人们对新闻的需求,同时还从不同的角度对新闻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7.
语言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是个关乎思维和言语化互相代用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转化不全,都会造成思维和语言上的缺憾。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观众对主持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挑剔,这就需要主持人加强自身修养,增强个性魁力,使自己的主持风格鲜明起来。注重个性魅力不能不研究人体语言。人体语言是一个人整体性格的表现及人格特性的皮映,更多的是一种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很难压抑和掩饰。弗洛伊德说,没有人可以隐藏秘密,假如他的嘴唇不说话,则他会用指尖说话。也有传播学者认为:在面对面的信息传递中,35%是通过语言获得的,而65%则是通过非语言获得的。更有学者认为,从非语言(人体语言)获得的信息超过65%。可见人体语言在传播…  相似文献   

19.
思维,就是人们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写作是思维的艺术,是思维在作者头脑中的一种反映。思维是写作的前提,没有良好的联想思维活动,绝对写不出好的作品,新闻写作也不例外。新闻是社会现实的最直接的反映,而社会现实是一个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非常复杂,因此记者要写出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的正确认识,就需要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维。这种品质使记者遇事能够求异求新求深,不肤浅,不盲从,更不会随大流。《羊城晚报》一位记者,一次在晚间近12点钟时,发现街上到处都是人,而这些人多数都背着书包,步…  相似文献   

20.
纵览已有的学术成果,笔者发现,目前我们研究讨论的关注点似乎仅仅放在编辑过程、编辑工艺、编辑经验的总结和编辑学理论构成的探索上,而对编辑思维问题则较少涉及。窃以为,前者固然需要讨论,但编辑思维问题没有引起编辑学术界的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讨论编辑科学,不谈编辑思维,很难深入下去,不包括编辑思维的编辑科学研究很难说是成熟的研究。因为思维在编辑活动中实在是太重要了,它贯串于编辑工作诸环节,可谓是无处不有,无时不在。没有思维,编辑活动无法进行。一、编辑思维的定义及其构成编辑思维是人们在编辑活动中,依照一定程序对书刊稿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过程。它贯串于编辑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