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告传播的社会化功能, 是指广告传播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带来的作用和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广告业自身的发展, 广告传播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经济和商业的范畴, 其触角已深深地进入大众的生活中, 成为大众型商业文化现象。广告的社会化功能的主要表现是: 一、向公众传播有关价值观念、生活理念等, 二、倡导一定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 三、影响和改变社会生活方式, 并不断地向受众传递有关新的生活方式的信息。然而, 也应对广告传播社会化功能中的负面效应有所警惕。认识到它给人的社会化所带来的消极作用和影响, 在广告传播的实践中, 充分发挥其社会化功能的正面效应, 抑制其负面效应, 用积极、健康的广告来促进人的社会化, 抵制那些低级趣味、庸俗的广告对人的社会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公关广告部门对新闻媒介的影响是重大而微妙的。其中心理影响不容忽视。通常 ,公关广告部门分为商业公关广告机构与非商业公关机构。专职的商业公关广告部门 ,以商业利润为终极目标 ,注重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树立企业形象。除此之外 ,还有相当数量属于政府部门、学校团体、科研机构、公司企业与民间组织的公共关系广告部门 ,他们为了树立各自的“公众形象” ,传播各自的精神与文化 ,频繁地和大众传播媒介打交道。他们发布日常新闻 ,主持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 ,制作散发宣传材料、录音、录像、小册子 ,“整合营销” ,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大众传…  相似文献   

3.
随着学科研究的繁盛,“大众媒介”和“大众传播”这两个一度颇受冷落、令许多人感到陌生的字眼,现已时常在报章杂志上“亮相”,日渐为人们所熟悉。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将作为正式的条目而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中去。“大众媒介”和“大众传播”究竟是什么意思? 本文拟略加疏释。什么叫“大众媒介”? 概括地说,就是传播机构向人数众多的人传递信息的工具,同时也是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比如,报社是一种传播机构,它通过报纸这个工具把新闻、言论、娱乐、广告等传递给大量的读者,而广大读者则可以借助报纸这一  相似文献   

4.
社会化是个人在特定的人类社会物质文化生活中,通过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学认为,影响社会化的基本因素有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播媒介。其中,大众传播媒介对人的社会化进程的影响既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又富含力量。而广告传...  相似文献   

5.
广告学者高立(R.H.colley)认为: “广告是一种收费的大众传播,其终极目的在于传达商业信息,为广告主创造有利的态度,并诱使广告对象采取行动,一般所谓销售商品或劳务。”这一概念首先将广告传播界定为大众传播,而信息化社会中,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是空前的。首先我们应肯定广告传播对社会的正面影  相似文献   

6.
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 是传播现象的一种.其范围比自我传播、人际传播、团体传播和组织传播都要广泛.美国政论家李普曼于1922年出版的《舆论》一书,最早使用“大众传播”一词. 大众传播的定义是:由职业的传播者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人数众多的不特定人群进行的传播. 什么是“大众”?美国社会学家沃斯认为它有以下特征,以与“公众”一词相区别:一、人数众多;二、广泛分布在地球各角落;三、由不同文化、阶级、地位和职业的人构成;四、是大多数匿名者的集合;五、是无组织的;六、他们之间无支配个人行动的共同规范;七、由彼此毫无接触的个人构成. 后来出现“大众传播媒介”一词,指的是传播范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是传播现象的一种。其范围比自我传播、人际传播、团体传播和组织传播都要广泛。美国政论家李普曼于1922年出版的《舆论》一书,最早使用“大众传播”一词。大众传播的定义是:由职业的传播者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人数众多的不特定人群进行的传播.什么是“大众”?美国社会学家沃斯认为它有以下特征,以与“公众”一词相区别:一、人数众多;二、广泛分布在地球各角落;三、由不同文化、阶级、地位和职业的人构成;四、是大多数匿名者的集  相似文献   

8.
政治传播学     
这是研究政治和传播两种不同却相互影响的社会现象的一门行为科学。西方从事传播学研究的学者认为,政治就是谈论,谈论通过语言、符号传递信息。政治语言就是一种符号的活动。这类活动,既有言辞的,也有非言辞的;既有文字的,也有非文字的(如图片、表情、姿态、音调等)。政治通过符号达到说服目的,方式则为:宣传、广告与辩论。这些方式离不开传播媒介的介入,大众传播媒介是影响公众政治态度和行为的因素之一。探讨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政治行为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了政治传播学。在西方,目前政治传播学的研究范畴主要为:以新闻学和大众传播学的理论,研究传播  相似文献   

9.
新闻事业=大众传播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学是不是一回事?这看起来似乎是很简单的问题,却值得探讨一番。大众传播、英语原词为mass communication,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介用印刷、电子手段向不特定的大众传递各种信息。与此对应的是apersonal communication一般译作“人际传播”,则包括大众传播现象以外的一切传播现象,例如谈话、会议、书信、电话等等。换句话说,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构成了人类传播活动的两大方式。现今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方式,非此即彼,两者必居其一。概括地说,大众传播的主要特点有二:  相似文献   

10.
论电视广告的负面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寒冰 《新闻界》2004,(3):72-72
广告对于社会生活的作用与影响越来越大。美国经济史学家D·M·波特曾经说过:“论社会影响,广告可以同由来已久的机构(如学校、教堂)相比,它统治了媒介,对大众标准的形成有巨大影响,它是很有限的几个起社会控制作用的机构中货真价实的一个”。广告传播是一种具有二重功能的传播活动,它具有巨大的积极功能,同时又具有不容忽视的消极功能,或者说负面效应。探讨和研究广告传播的负面效应,对于我们建构完整、科学的广告传播观念,推进广告和传播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广告传播负面效应的第一方面就是传播虚假信息,污染环境。在人们…  相似文献   

11.
广告实践中构建人际传播网络的初步设想王建文现代社会中,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广告似乎是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但随着实践的深入,大众媒介也日益暴露出一些弱点,它们制约着广告效果的发挥。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探讨在广告活动中引入人际传播机制以弥补大众传播的某些...  相似文献   

12.
本文辨正政治统摄传播、传媒政治、传播政治经济学等几个政治传播研究中常常混淆不清的核心命题.从国家、经济、社会三个维度所规限的政治,可以归纳为政治的国家化、经济化、社会化过程.这种过程正是政治从无到有、从己到人、从私到公、从内到外、从一到多的通过“传播”这一根基性路径的生成过程;政治传播,着力的是人类社会中政治与传播的本质性融合,它立足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政治生活.这种理解中,政治与传播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均居“本体”地位;而所谓传媒政治,已经是下沉到政治传播很低层面——以媒介作为传播工具的一种具体的媒介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是传播学研究中一个独特的流派,其关注大众媒介的所有权结构、所有制关系及其控制;政治社会化属于政治传播范畴,政治传播内在地包含着政治社会化.但是,政治传播却不限于政治社会化,因而也不等于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纯政治学的传统理论范畴,这个范畴的本质是在政治范围内讨论政治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钟楠  陈世华 《新闻窗》2007,(5):104-105
在现代传媒的运作过程中,广告与媒介一直处于互动的发展过程,大众媒介为广告的传播提供了一种最有效的传播途径,广告也有效地利用大众媒介,成为媒介内容和媒介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告属经济的范畴,主要作用于社会的经济,并不直接担负太多的社会责任,但是,它却以其特殊的方式参与着社会文化的建设与塑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描述受众特征揭示因果关系:调查研究法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survey)研究法不仅在商业、政界、广告和大众媒介等领域的日常决策过程中被广泛运用,而且其结果通过大众传播媒体报道后,对于公众的社会生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调查研究法被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其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调查研究法也应在更加缜密的计划和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15.
郑晓迪 《大观周刊》2011,(33):58-58,13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媒体的不断出现,当今广告传播的一个新特点就是由传统的“大众传播”向“小众传播”转移深入,同时也就产生了与以往媒介文化有所不同的新媒介文化。大众传播媒体的大众性和目标对象的不确定性,逐步成为其作为广告媒体的致命弱点。在此形势下,一种新的传播观念——终端精确传播,逐渐受到业界的关注,分众化广告媒介呼之即出。本文以精准传播理念为核心,以济南电梯框架广告为载体。通过对具体品牌在精准传播的理念下,借助电梯广告成功的案例证明,从终端精确传播理念入手,以电梯框架广告为载体在实际运营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庞可慧 《新闻界》2005,(5):148-149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规模覆盖全社会,在传播各种信息方面发挥极大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大众媒介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还存在着混乱现象.限于篇幅,本文主要讨论大众媒介在汉语拼音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是否在传播过程中使用机器媒介为划分标准, 可以把“大众传播”这一概念分为广狭两义。狭义的“大众传播”在传播过程中所使用的媒介必须是“机器媒介”, 而广义的“大众传播”所使用的媒介可以是“机器媒介”, 也可以是“非机器媒介”。这就扩大了现有的大众传播一词的词义, 传播史的研究范围不再仅仅是古腾堡印刷机之后的书籍、报纸、杂志等三大印刷媒介和电影、广播、电视、电脑网络等四大电子媒介, 还可以是古腾堡印刷机以前的一切面向大众的传播形式, 这就极大程度地拓展了大众传播史研究的领域, 有利于在整体上把握人类大众传播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寻找其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大众传媒和传媒大众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大众传媒,即大众传播媒介,是大众传播活动的中介物,广义包括的较多,狭义是指报纸、广播、电视以及通讯社、新闻性期刊等。传媒大众化,则是指媒介的传播形象、传播取向、传播定位。提出研究并重视传媒大众化倾向这样一个问题,是新闻理论及实践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传媒大众化,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媒反映时代、反映时尚、适应大众的一种传播形态。传媒文化是社会大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包括媒介文化、通俗读物、流行音乐、广告文化及时装模特等亚文化,其倾…  相似文献   

19.
人类传播3.0:范式理论视角下的聚众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众传播是指人们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基于自媒介体系建立的,融合多种传播类型和传播方式,以建立社会文化认同为目的的一种群体传播形态.由于其融合大众传播、分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等多种模式,因此成为媒介社区中的主要信息传播形态.如果说人际传播是人类传播1.0的话,那么大众传播和聚众传播则依次是人类传播2.0、人类传播3.0.聚众传播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结构方式,不仅将营造更加辉煌的媒介景观,而且将广泛地影响日常生活、传播机制和社会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20.
美国权威传播理论教科书《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说:“目前,广告业正处于一个变化阶段,其主要原因是媒介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上针对广大不知姓名观众的大众媒介广告是一种行将消亡的传播形式。”① 我读完郭镇之博士主译的这本书后,不少方面颇受教益和启迪,深感其堪称“高校经典教材译丛·传播学”系列中的一本佳作;同时,我认为书中的某些观点还值得商讨,主张“大众媒介广告是一种行将消亡的传播形式”及其有关论述,即是还可以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大众媒介广告效益下降及其原因 应该正视,看淡大众媒介广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