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民歌《茉莉花》与《绣荷包》的地方性风格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绣荷包》和《茉莉花》是两首经典的民歌。本文拟从歌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征出发,对二者进行理性的分析,以找出两地民歌各自的地方性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2.
李晓红 《今日科苑》2007,(24):209-210
《绣荷包》和《茉莉花》是两首经典的民歌。本文拟从歌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征出发,对二者进行理性的分析,以找出两地民歌各自的地方性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3.
全文通过对《托斯卡》这部歌剧的剧情、作曲家的风格以及作品创作背景的简单介绍和分析,了解了托斯卡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找出了这首咏叹调演唱中的人物情感表现和技术运用的可靠依据,并逐句阐释了歌曲演唱处理上的要求和解决办法,从而为声乐学习者更好地演唱这首脍炙人口的咏叹调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歌 《科教文汇》2007,(11X):210-210
全文通过对《托斯卡》这部歌剧的剧情、作曲家的风格以及作品创作背景的简单介绍和分析,了解了托斯卡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找出了这首咏叹调演唱中的人物情感表现和技术运用的可靠依据,并逐句阐释了歌曲演唱处理上的要求和解决办法,从而为声乐学习者更好地演唱这首脍炙人口的咏叹调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可英 《科教文汇》2012,(13):156-157
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演唱技术方面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演唱才能。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声乐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演唱才能。第一,分析作品的音乐特点;第二,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演唱风格;第三,运用创造性思维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相似文献   

6.
全文分别对艺术歌曲的产生、舒曼音乐观、《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作品第42号)的创作背景以及套曲中的八首歌曲加以论述和分析。在创作手法上,笔者主要从曲式结构、调式调性、艺术处理等几个方面为切入点来展开论述,并由此为演唱这部套曲的技巧运用、艺术处理、作品风格和真实再现歌曲意境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7.
杨秋薇  汪玥月 《知识窗》2014,(20):78-79
“入唱性”是歌曲译配的灵魂。本文以江西民歌中的三首优秀经典作品:《江西是个好地方》《斑鸠调》和《请茶歌》为范本,探讨了三条达到“入唱”的基本要求,即译配曲目与原曲必须在音节数目上完全一致,译配歌词的重音必须与原曲强拍对应,即译配歌曲的音调高低必须符合原曲的旋律走向。如果不能满足以上三个要求,那么译配出的曲目就会改变原曲的节奏特征,或是根本无法演唱。  相似文献   

8.
周玉屏 《科教文汇》2012,(35):144-144,171
湖南衡山山歌历史悠久,是衡山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湘中南一带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歌曲形式.衡山山歌曲调高亢悠扬,旋律自由流畅,歌曲内容丰富,展现了衡山人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是衡山人往昔生活的活化石.本文对衡山山歌的背景、审美特征、演唱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9.
谢晶莹 《科教文汇》2008,(30):264-264
中国民族声乐,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和带有这类风格的创作歌曲,如新民歌、新歌剧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其形式繁多,内容丰富,风格迥异。中国民族声乐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迎来了一个万紫千红、百家争鸣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0.
吴碧霞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无论在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领域都有一定的造诣,演唱的歌曲都有丰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纳塔利·德赛同样也被誉为20世纪末的“声音奇迹”,两个来自不同国度的歌唱家在演绎这首《声乐协奏曲》时,也有着不同的演唱风格与音响效果。通过对吴碧霞与德赛演唱的这首《声乐协奏曲》的比较分析,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声乐发展的前景,并对两种风格的演唱进行文化的理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声乐谈     
李千千 《科教文汇》2009,(24):264-264,286
一个人通过训练,既可以演唱通俗歌曲、民歌、艺术歌曲、创作歌曲,也可以演唱戏曲唱段甚至意大利歌剧作品,只须将声音的位置、各种腔体进行调整即可。  相似文献   

12.
张艳 《科教文汇》2015,(4):156-157
吴碧霞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无论在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领域都有一定的造诣,演唱的歌曲都有丰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纳塔利·德赛同样也被誉为20世纪末的“声音奇迹”,两个来自不同国度的歌唱家在演绎这首《声乐协奏曲》时,也有着不同的演唱风格与音响效果。通过对吴碧霞与德赛演唱的这首《声乐协奏曲》的比较分析,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声乐发展的前景,并对两种风格的演唱进行文化的理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李歌  李伟 《科教文汇》2007,(9Z):205-207
全文分别对艺术歌曲的产生、舒曼音乐观、《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作品第42号)的创作背号以及套曲中的八首歌曲加以论述和分析。在创作手法上,笔者主要从曲式结构、调式调性、艺术处理等几个方面为切入点来展开论述,并由此为演唱这部套曲的技巧运用、艺术处理、作品风格和真实再现歌曲意境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4.
全文分别对艺术歌曲的产生、舒曼音乐观、<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作品第42号)的创作背景以及套曲中的八首歌曲加以论述和分析.在创作手法上,笔者主要从曲式结构、调式调性、艺术处理等几个方面为切入点来展开论述,并由此为演唱这部套曲的技巧运用、艺术处理、作品风格和真实再现歌曲意境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5.
齐俊秀 《科教文汇》2010,(8):164-164,204
为了了解学生的演唱情况,我在班上组织了一次歌唱比赛,没想到同学们唱的都是当下最流行的爱情歌曲,如《情人》、《死了都要爱》、《香水有毒》等。他们一个个情绪激昂,欢呼雀跃,掌声一阵高过一阵。可当我提议演唱一些校园歌曲时,同学们都哑然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的茫然。这时有一位同学唱了一首《校园的早晨》,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传统音乐博大精深,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民族情怀与爱国素材,亟待音乐学者的探索与挖掘。该文的思路是以中华传统音乐文化为圆心,以教学实践为蓝本,引领高校钢琴教师有针对性地去挖掘不同类型的钢琴教学素材、开创灵活的教学方式,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教学素材以中华传统民歌、小调、器乐曲、近现代歌曲为参考,启发学生在钢琴技巧学习的过程中寻找、改编甚至创作基于传统音乐旋律的钢琴小曲,并配以简单的伴奏形态,为学生日后迈入中小学音乐课堂、做一名优秀且有德的音乐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7,(4)
说到蒙古草原生活,离不开长调民歌的陪伴,蒙古族长调民歌以其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在草原民歌中独树一帜,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是当之无愧的"草原音乐活化石"。本文对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起源、分部及特点进行探究,感受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18.
雷媛 《科教文汇》2010,(22):124-125
本文旨在通过吴娜、王庆爽、王喆三位歌手对歌曲《断桥遗梦》的二度创作的研究,从"声"、"情"、"表"三方面总结出三人对歌曲的演唱处理的不同及其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胡波  谷穗 《科教文汇》2007,(1X):182-183
本文通过对声乐套曲《冬之旅》音乐创作与演唱特点的分析研究,分别从歌曲调性布局、器乐伴奏手法、演唱技巧与情感处理以及常见歌曲形式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舒伯特“艺术歌曲”演唱特点。  相似文献   

20.
徐卓 《科教文汇》2008,(16):190-191
贝多芬被尊为“乐圣”。无论是演奏家还是音乐学理论家,都对贝多芬的音乐抱着虔诚的态度。如果单从感官角度来说,贝多芬的音乐是不易被人理解的。理解贝多芬的音乐,欣赏者必须了解其创作背景,以及当时的人文社会环境。而作为一个理论研究人员,对其大型作品的曲式结构研究,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与创作过程的映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