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中女生数学考试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高中女生数学考试不适当的归因方式进行了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研究发现:(1)在原因归因上,与控制组相比,实验组被试更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持久努力等内部原因,而将失败归因于心境、持久努力、运气;而且,成功情境下临时努力归因显著下降,失败情境下能力和教学质量归因显著下降.(2)在期望倾向上,实验组认为失败的结果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更愿意付出努力.(3)在情感反应倾向上,实验组在成功后的自豪和欣慰感更为强烈,失败后更多地产生内疚的情绪体验,而控制组在失败后更易产生自卑的消极情感.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数学考试成败归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对学业成功和失败有不同的原因知觉.在成功情境下,大学生把考试结果较多归因于外部的因素,而较少归因于内部的因素;在失败情境下,把考试结果较多归因于内部因素,而较少的归因于外部的因素.大学生对于学业成败归因有一定的年级特点,而且,在决定各项原因的方差方面,成败因素的作用非常明显.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生对交往成功和失败的归因倾向存在差异,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其归因倾向的特点各异。其影响因素有前提信息的影响、归因中的"自我防御性归因"、对突显刺激的过度反应、期望是个体对自己将来活动结果的预先性认知、伴随归因过程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等。针对中小学生交往归因的特点,特别是中小学生错误的归因方式,进行归因训练的方式有集体训练和个别训练两种形式。归因训练对提高中小学生的交往效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学业成败归因研究的现状1.中小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特点的研究韩仁生(1996)探讨了中小学生对考试结果的归因、期望和情感反应的特点。结果发现,中小学生对考试成败原因存在不同的认知:成功后,高中生觉察到的主要原因是心境、临时努力、教学质量、持久努力;初中生认为主要原因是运气、心境、他人帮助;小学生认为是教学质量、持久努力、运气。失败后,高中生觉察到的主要原因是能力、持久努力、心境;初中生认为主要是持久努力、教学质量;小学生认为主要是他人帮助、心境、临时努力。并且年级差异显著,性别差异不显著。失败后的期望显著高于成…  相似文献   

5.
在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原因归因、期望变化和情感反应的性别差异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对于数学学习成功结果,能力项原因归因存在性别差异;失败情境下,教学质量和能力项归因上存在性别差异.(2)对数学学习失败结果能否改变上存在性别差异.(3)对于成功结果,在自豪和惊喜两项情感反应上存在性别差异;对于失败结果,在自卑和怨恨两项情感反应上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被试,研究自身成就状况砷小学生对他人成功和失败归因的影响,发现小学生倾向于对他人成败作内部归因,但自身成就状况影响对他人成败的归因。成就状况好的小学生更多地将他人的成功或失败归结为内部原因,成就状况差的学生更多地将他人的成功或失败归结为外部原因。榜样教育要考虑小学生自身成就状况对学生对他人成败归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当我们在一项作业中成功了或者失败了,很自然地会考虑是谁或者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的成功或失败。我们寻求责任的归因,指望了解成败的原因。这些归因,不仅与我们以后种种不同的行为有着规律性的联系,而且也会影响我们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8.
邹敏 《教育探索》2008,(6):128-129
对随机选取的840名初二学生进行归因方式和焦虑状态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低焦虑组更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能力、任务难度和心境等不可控性因素;在失败的情境下,高焦虑组的心境、能力、运气、他人帮助和任务难度的原因归因倾向均高于低焦虑组。(2)不同焦虑水平的初中生在期望倾向上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3)在情感反应倾向上,低焦虑组获得成功后所产生的积极情绪均比高焦虑组要强烈,而高焦虑组在失败后的消极情感更为强烈。这表明不同焦虑水平的初中生对考试成败结果具有不同的归因倾向。  相似文献   

9.
以山东省梁山县780名高中生为被试,以考试成败归因问卷为工具,探讨高中生对物理考试成败结果的归因特点。结果表明:整体上看,梁山县高中生对考试成败倾向于作内部可控归因,其中又主要归因于持久努力、临时努力和学习方法,对考试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倾向基本是一致的;男女生对于考试成功的归因不存在明显的差别,对考试失败的归因有一定差异,女生比男生更看重学习方法、学习基础与能力等原因对失败结果的影响;不同年级高中生对考试成败具有基本相同的归因倾向;不同成绩水平高中生对考试成功的归因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对考试失败的归因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李源源 《考试周刊》2008,(21):152-153
本文从韦纳的归因理论角度对自卑的形成模式和交往中自卑大学生的归因方式进行分析.着重强调负性核心信念对自卑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正确的归因训练.在交往中有自卑表现的大学生的归因方式:总是把失败归因于内在稳定因素(能力),把成功归因于外在因素(运气好、任务容易).克服自卑的方法:(1)进行自我分析.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意识到成功和失败都不是必然的结果.而是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2)交往成功的情况下,要作内在稳定归因(能力);交往失败情况下,将原因归于不稳定因素(努力和运气).(3)坚持培养归因的训练.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94名听障大学生学习和交往成败归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听障大学生在学习和交往中倾向于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的归因,并具有利己主义归因偏向.研究还发现,不同年级、专业和家庭经济状况的听障大学生,其学习和交往成败归因具有显著差异.文章还分析了听障大学生归因特点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几点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人际交往归因量表对169名交往不良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归因特点和期望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对交往成败有着不同的归因倾向;交往不良青少年在交往归因上更加消极;成败归因差异显著;交往不良青少年在交往中"自我防御性归因"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3.
学习动机是有效学习与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它能影响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与此同时,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有成功和失败的体验,这样他们就会有意识的去寻找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学生对其成败的归因往往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因此,合理的成败归因,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4.
以Weiner的归因理论为指导,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浙江省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成败归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归因方式存在缺陷,他们认为外部因素是影响考试成绩的最主要因素,而忽视对内部因素的归因分析;在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方面,不同性别和不同专业类别因素没有产生影响,但不同考试类别因素有极其显著差异的影响;等级考试失败的学生对下次考试成功的期望值较高,但在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方面态度消极。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编的成败归因量表对重庆市不同职业阶层的民众进行抽样调查并对调查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民众成败归因的因素既有现实因素也有宿命因素,在成败归因上看重“能力”和“努力”等现实因素,但“缘分”等宿命因素也是其归因的重要内容;成败归因在大多数因素上存在职业差异和事件差异,但基本上不存在性别差异;成功归因与失败归因之间存在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利用英语口语成败自我归因问卷和英语自我概念问卷,以48名本科二年级大学生为被试,对英语口语成败自我归因和学业自我概念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能在"努力"与否等"内部/可控"因素上找寻英语口语成败的原因;越是有这种归因倾向的学生,其学业自我概念越良好、对自己的英语口语越满意、其英语口语水平也越高.  相似文献   

17.
归因训练在初中生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丁  袁越  王斌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160-161
本研究运用问卷、访谈及实验法对归因训练在初中生英语学习上的运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归因训练可改变初中生在英语学习成败的原因知觉、期望和情感因素,应用归因训练促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县级中学高中生物理考试成败归因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35名县级中学高中生为被试,以考试成败归因问卷为工具,旨在探讨高中生对物理考试成败结果的归因特点。研究表明:(1)整体上看,县级中学高中生对物理考试成败倾向于作内部归因,他们将持久努力、临时努力和学习方法等内部可控原因视为首要原因;(2)自我评价成功者与失败者对考试结果的归因存在明显差异;(3)男女生对考试成功的归因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对考试失败的归因有一定差异,女生比男生更看重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基础与任务难度等原因对失败结果的影响;(4)高中生对考试成败的归因不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9.
对成功或失败原因的稳定的看法 ,在认知心理学上称为原因归属 ,即归因。归因理论认为 ,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是人们解释或推断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其中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属内部因素 ,任务难易、运气好坏则属外部因素。那么 ,目前中小学生对学业成败是如何归因的?有何倾向和特点呢?为此 ,我们最近对161名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和305名中学初一至高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见表1~3。从表1可见 ,对于“考试成绩好或不好” ,有57 5 %的学生倾向于作内部归因(即归因于能力高低和努力程度…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运用问卷、访谈及实验法对归因训练在初中生英语学习上的运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归因训练可改变初中生在英语学习成败的原因知觉、期望和情感因素,应用归因训练促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