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5 毫秒
1.
编辑手记     
在上“化学反应速率”时,我做了一个“温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演示实验。课本上关于这一实验的内容如下:“取两支大试管,各加入5mL 4%的过氧化氢溶液(即双氧水),再向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洗涤剂,将其中一支试管用水浴加热,观察并比较两支试管中发生的变化。”我没有按照课本的要求演示实验,在加热试管时我用了酒精灯,而不是用水浴。[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正在苏教版必修二"化学反应速率"教学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一般要求是通过实验,联系已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定性地认识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此,教材安排了3个演示实验。实验1:取两支大试管,各加入5 mL 12%的过氧化氢溶液(即双氧水),将其中一支试管用水浴加热,观察并比较两支试管中发生的变化。实验2:取两支大试管,各加入5 mL 4%的过氧化氢溶液,用药匙向其中一支试管内加入少量二氧  相似文献   

3.
2007年3月30日,笔者在上苏教版高中化学新课程化学2中的专题2“化学反应速率”内容时,做了一个“温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演示实验,具体内容如下:(课本P28,活动与探究实验1)“取两支大试管,各  相似文献   

4.
现用初三化学教材中,演示“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的催化作用”的实验时,用三支试管做实验,其中用两支试管分别给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加热,以带火星木条证明未放出氧气以后,将二氧化锰倒入氯酸钾,再用带火星木条证明放出了大量氧气,这样做不免费时费力。若将试管予以改进,便可将后两个实验“合二为一”。只用一支试管,操作简便,节省时间。  相似文献   

5.
高一化学课本第一章第三节中讲到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例如 ,铝片与盐酸的反应就是放热反应”。演示实验就是做该实验 ,但这个实验 10分钟后才会出现现象 ,我们认为不适于课堂演示 ,故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新的课堂演示实验 ,效果要好得多。现介绍如下。1 原实验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几小块铝片 ,再加入 5mL稀盐酸 ,当反应进行到有大量气泡产生时 ,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变化。 (此演示实验反应过程需 10分钟 )2 改进后的实验在试管底部…  相似文献   

6.
向两个小试管中各倒入 1/ 3试管、浓度约为 10 %的稀盐酸 ,再分别投入两枚新铁钉 ,不久就看到两支试管中气泡翻滚 ,铁和盐酸反应 ,放出大量的氢气 ,此时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入2 -3滴 2 0 %的六次甲基四胺的水溶液 ,就能看到这个试管中气泡明显减少 ,这时再同时在两个试管口各套一个捏瘪的小气球一个小气球很快鼓鼓的 ,而另一个仍是瘪瘪的。本实验说明了什么 ?我们已知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称之为正催化剂 ,而本实验中的六次甲基四胺却能抑制铁和盐酸的反应 ,减慢其化学反应速率 ,称为铁和盐酸反应的负催化剂。在进行…  相似文献   

7.
用两根保留铜帽的大号电池碳棒,铜帽上焊接导线、一支小试管截去底部,按附图所示装置好,便可进行实验。 注意:试管应和碳棒配套;碳棒与碳棒之间间隔不宜太大;加热时试管应用试管夹夹稳,并保持平衡。 倘若能在课前用此装置先做一遍实验,且待电解质熔化时将碳棒稍许抵紧,则效果更佳。 此装置尤适宜于课堂演示实验。实验过程中随电解质溶化程度,则电流强弱的变化直接  相似文献   

8.
1仪器特点及用途a.特点。①倾倒液体简便、安全,符合实验操作规则。②材料易得、成本低廉,制作方便。适合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用。③多种规格的试管都可使用。b.用途。用于同时向2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液体,能准确比较出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如:现行人教社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中,向盛有等质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试管中,同时加入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观察比较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快慢;第二册(必修加选修)中,向2支盛有等体积不同浓度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硫酸,观察2支试管里出现浑浊现象的先后;以及证明温度对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9.
现行高中化学第一册课本第26~30页,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的演示实验7个,约占全册书演示实验的1/7。为了提高演示实验效果,保护师生的健康,我对该演示实验作了改进,采取半封闭式装置,一次完成了7个演示实验。 实验步骤: 1.取六只具支试管用玻管胶管和氯气发生装置串联,在2—6个试管中依次放入干布条,湿布条、铜粉、红磷和水。 1.缓缓加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的混和物,使反应加速,让氯气均匀地放出,依次通过六只试管,充满氯气后多余的氯气用碱液吸收。  相似文献   

10.
投影实验用的反应物,由于容器造型等原因一般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如果用电热棒或预热的硅石等进行加热,效果和操作均不够理想。所以加热的化学反应进行投影实验演示,受到一定的局限。我们设计制出扁平试管可直接加热,作多种加  相似文献   

11.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创新设计一种较为简便且易操作的实验方法:取2支硬质试管,试管口同方向上下错位10cm左右,用扎带将它们捆扎在一起,往两试管中分别加入碳酸氢钠、碳酸钠固体,各自连接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将两导管一一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加热大约2分钟后即可观察到实验现象。该实验装置实用性强、成功率高,适用于课堂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12.
压强对气体溶解度影响的演示实验现行初中教本中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仅作了一般性的叙述,没有安排演示实验。我在教这部分内容时,补充了一个演示实验。办法如下: 一、实验装置如下图二、操作方法1.在一个大号具支试管中加入几小块石灰石,再加入1∶2稀盐酸到试管容积的1/3处,使其充分反应到试管中基本没有气泡产生。(此时试管内的溶液实际上是被CO_2饱和的CaCl_2溶液,过量的石灰石可不必取出)。在试管口用橡皮塞塞紧,具支试管上的胶管用止水夹K夹紧。(这一步工作可在课前做好)  相似文献   

13.
现行初中物理第二册p.73观察萘熔解的演示实验,按照课本上给定的装置,操作上不够方便,演示时萘粉要加热近8分钟才开始熔解,易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脱节,加之本节涉及到熔解与凝固、晶体与非晶体、熔点与凝固点、熔解热等概念,又第一次接触用图象法表示物理量的变化规律,故而在45分钟内很难授完新课,为此我对该实验做了改进。 1 实验装置和演示方法如图所示,取两支口径分别为3cm和2cm的试管,在小试管中装入适量萘粉,同时较均匀地装入几枚订书钉,在大试管中装入50℃~70℃的水至约三分之一管长,然后把小试管套入大试管中,使小试管露出2cm左右,盛萘粉部分刚好浸没水中,在大小试管之间  相似文献   

14.
初中化学课本第25面至26面安排了[实验1—6]、[实验1—7]、[实验1—8]来介绍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反应速度。在实际教学中,我觉得这三个演示实验单独做耗时较长,且对比性不强。所以在教学中,我将以上三个实验合并在一起做,效果比较理想,现介绍如下。 一、实验装置(如右图) 二、实验操作 分别装好药品(A——KClO_3;B——MnO_2;C——KClO_3和MnO_2)。将三支试管固定在同一个铁架台上,同时加热后,将三根卫生香点燃,分别吊入三支试管内。  相似文献   

15.
按照初中化学课本的演示步骤 ,采用实验 [1-6] ,实验 [1-7] ,实验 [1-8]三个实验验证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的催化作用 ,继而归纳出催化剂的概念 ,操作复杂 ,花费时间长 ,观察现象不连续 ,对比不直观鲜明 ,而且还有副反应发生 ,若将上述三个实验同时演示 ,改用CuO作催化剂 ,可避免或减少这些缺点。图 11 试管加工将三支 10mm×15 0mm的试管合并在一起 ,具体操作可用玻璃棒加热熔化滴入三支试管的间隙中 ,使它们连在一起 (三支试管口处要加热 ) ,见图 1,图中的铁架台、铁夹、酒精灯等略去。2 操作步骤一支试管装CuO ,另一支试管装KClO3,…  相似文献   

16.
1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材这样叙述:"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H2O2溶液和3滴洗涤剂,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观察反应现象."  相似文献   

17.
鉴别碳酸纳和碳酸氢钠实验的改进高中化学甲种本第一册第86页(实验4—6)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用两套装置,分别做两次实验,较为麻烦。我实验改进如下:1.装置的制作取一支大试管,用胶塞堵塞管口,在距试管底部30毫米处用喷灯加热,试管内空气受热膨胀,使被加热到红软的部位胀鼓起一小泡。用相同方法,  相似文献   

18.
1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材这样叙述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 %的H2 O2 溶液和 3滴洗涤剂 ,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 粉末。观察反应现象。”我在实际操作中这样做的 :取一支试管 ,加入1~ 2ml 30 %H2 O2 ,用试管夹夹持 ,让学生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用余烬木条验能否复燃。然后用药匙的小端取少许二氧化锰加入 ,迅速产生大量气泡、水汽 ,再用余烬木条靠近试管口可迅速复燃。待反应结束 ,可看到少量的二氧化锰仍在试管中。证明催化剂MnO2加快了H2 O2 的分解速率。注意 :由于反应剧烈 ,且反应放热 ,反…  相似文献   

19.
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是高中化学中一个难度极大的演示实验。按照课本中的作法 ,很难看到白色沉淀 ,往往直接看到绿色。致使教师在讲授时倍感牵强。在其它资料上也经常看到一些改进方法 ,措施亦多为降低溶液中的含氧量。但不是现象不明显 ,就是过程复杂 ,不方便演示。为了克服上述问题 ,我对实验做了如下改进。1 主要仪器、试剂普通试管 2支、试管夹、酒精灯、固体氢氧化钠、新配制的硫酸亚铁溶液、蒸馏水2 操作步骤2 .1 对比实验先用药匙取一粒氢氧化钠固体 ,送入试管底部 ,然后向试管中加入约 2毫升蒸馏水 ,加热试管 ,观察现象。2 .2 演…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一氧化碳对人体有害,为了防止实验 过程中,一氧化碳逸散在空气中,因此用酒精灯随时烧去。用石灰水作还原前后对比,可加深学生对产物的理解。实验时如无具支试管,可用试管和玻管代替,加热的无喷灯,可用两只酒精灯的火焰集中加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