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9年,在东北的沈阳,10岁的张虹生第一次见到父亲张闻天.高高瘦瘦、面容严肃、戴一副眼镜,斯文中透着威严——这就是他对父亲的第一印象.带他来的人说:这是你爸爸,快叫爸爸.张虹生张嘴喊一声:爸爸.张闻天微微一笑,伸出手摸摸儿子的脑袋,然后示意警卫员带儿子离开. 很多年后,回忆起初见父亲时的场景,张虹生说:“他很平淡.我也很平淡,父亲和母亲还没有托儿所的阿姨亲呢,没什么好激动的.” 张虹生算过,这一生与父亲相聚的岁月,断断续续加起来不过四五年的时间.然而,不管他愿不愿意,自打出生那天起,他的命运就与父亲紧紧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2015年第9期有一篇"贝家花园往事"的文章,除主人公贝熙业外,还提及他的法国好友铎尔孟.这勾起我幼年时的一些回忆. 父亲鲍文蔚(1902-1991)当年就是铎氏的好友.父亲结束了他在上海的工作(1932到1934年底,他是中共中央特科的一员,同时又是十九路军淞沪警备司令部的外文秘书,此前有文章报道过)后到了北京,从事法语教育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父亲离开人世整整16个春秋了,可是没有一天不想念他老人家,他是我的慈父,也是我的严师. 父亲是个苦命人,1903年闰五月,父亲落生在北京安定门外一个穷旗人的家中.我家是满族镶黄旗人,祖姓毕鲁氏.满族人指名为姓,我爷爷叫凌保,是个门甲,父亲出世前一个月,爷爷就故去了.  相似文献   

4.
《出版参考》2012,(13):24
本刊讯(记者韩阳)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为其父亲白崇禧编写的图传——《白崇禧将军身影集》近日在北京出版发行。"父亲没有对我说过重话,因为子女在家里的地位由学校成绩单来决定,我总是拿第一,所以父亲对我有一种信任。其实我做的一些事他要是知道了也未必会喜欢。"白先勇如是回忆父亲白崇禧。"作为历史人物,我在他身上看到历史沧桑、风云变幻,作为父亲,他又有另一面。这两面有时会冲突,因为他本身就是个复杂的人。"  相似文献   

5.
广东花城出版社,要出版我父亲的巨著《中华通史》,在出版前夕,希望我能写一篇文章,介绍我的父亲。这对我像是一个“考试”,因为,我的父亲,是个多方面的人,实在不是三言两语写得出来的。父亲生于忧患,经过了中国最动乱的时代,为了这个国家,他曾经风霜,尝尽了悲欢离合。1993年春天,父亲决定回大陆探亲,并返北京一行。那年他已84岁,离开他从小生长的北京,已经很多很多年  相似文献   

6.
1986年9月18日中秋节,在老作家萧军的故乡辽宁锦县(今凌海市),举办了全国首个“萧军资料室”落成典礼.我和父亲方未艾陪同他的老友萧军夫妇及孩子,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一起参加了这个盛会.我是通过萧军叔叔的介绍,结识了鲁迅先生的儿子周海婴.  相似文献   

7.
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因为他一时冲动,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近些年来,广大历史学者通过深入的研究与调查,发现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是有诸多原因的.其中,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条. 一、张学良的父亲是被日本人炸死的 张学良,字汉卿,奉天(今辽宁)海城人,人称张少帅.东北讲武堂毕业,历任奉军营、旅、军团长,参加过两次直奉战争.他的父亲张作霖是奉系军阀首领,人称张大帅,曾长期盘踞在东北.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奉系军阀打败直系,张作霖挥师入关,夺得北京政权.  相似文献   

8.
一 1956年9月24日,顾城出生于北京白塔寺边的人民医院。顾城的父亲顾工是有影响的部队诗人,但从顾城后来发表的作品看来,他并没有受到父亲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920年7、8月间,我父亲郑振铎还是北京铁路管理学校的学生。一天,他和好友——北京俄文专修馆的学生耿济之偶然得到了一本俄文版的题名《赤色的诗歌》的诗集。父亲和耿济之把其中的25首诗都读  相似文献   

10.
沈松泉(1904~1990),原名沈涛,别名沈浩川,江苏吴县人.1921 年初,年仅十七岁的沈松泉在友人的介绍下,背了铺盖,来到上海马霍路(现名黄陂北路)德福里内一幢两楼两底的石库门房屋里.这是泰东图书局编辑部所在地.安排他住房,交待他工作的人,就是后来与他一起创业、创办光华书局的张静庐.[1]张静庐大沈松泉6岁,此时已是一个孩子的父亲.由于气质上的相投和对文学的共同爱好,两人一直保持着"友爱无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解缙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年仅二十岁.朱元璋对他的才华极为赏识,对他说:朕与你义则君臣,恩犹父子,你应该话无不言.那时,朱元璋常把亲信官员的父亲召进宫叙话,他对解缙的父亲说:大器晚成,你把你儿子带回去,继续课读,十年后来,大用未晚.  相似文献   

12.
我的父亲秦翰才(1895-1968)是位历史学家、研究左宗棠的专家,是中国收集年谱数量最多的年谱收藏家.父亲于1968年9月28日谢世三十五年后,我已步入八旬老妇的行列,但我仍经常思念我的父亲,缅怀与父亲共度的岁月.回顾我的一生,我学术上的成长得益于我父亲的言传身教和他严谨的治学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与胡适,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一个是著名作家,一个是著名学者,其实,两个人的祖上就有过交往,据张爱玲在文章中回忆说,有一回,胡适去看望张爱玲,“他(指胡适)讲他父亲认识我祖父,似乎是我祖父帮过他父亲一个小忙.”张爱玲的爷爷就是清朝末期名臣张佩纶,当年,还只是一名秀才的胡适父亲——胡传找到他,请他写了一份推荐函,去吉林、黑龙江边境找钦差大臣吴大澂,想得到他的关照.胡适指的就是这件事.  相似文献   

14.
1909年,胡适离开中国新公学,茫然不知所归.当时,他的家已不可救药地衰落下去.于是,他只得寄居在上海,与一帮酒肉朋友混在一起.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堕落下去. 中国新公学有个德国教员叫何德梅,他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中国人.这位何君能说广东话、上海话、官话.此人是个中国通,中国人的玩意儿,他样样精通.当时的胡适就和他同居一室.何德梅常邀一帮朋友打麻将、喝酒.这样,不到两个月,从打牌到喝酒,从喝酒到叫局,从叫局到吃花酒,胡适全都学会了.  相似文献   

15.
张宁 《兰台内外》2013,(3):13-15
近日,笔者在北京一个军队干休所,采访了我军后勤工作的开拓者、被毛泽东称为"红军大管家"的开国上将杨至成将军的长子杨子江大校。他说,毛泽东的著名诗句"黄洋界上炮声隆",与父亲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我父亲杨至成将军,1903年出生在贵州省三穗县的一个侗族家庭。1919年,父亲考入省立甲种农业学校。毕业后,到了重庆,在滇黔联  相似文献   

16.
<正>我的父亲陈士榘,为党的革命事业和民族解放做出过杰出的贡献,1955年,中央军委授予他上将军衔,成为新中国57位开国上将之一。父亲于上世纪20年代踏上革命道路,参加了毛泽东组织的秋收起义,并跟随毛泽东一起上井冈山,经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两弹一星基地建设都写满了他史诗般的传奇。  相似文献   

17.
他说“我不是藏书家”从我记事那天起,最初的印象,总是把父亲和他的书联系在一起的。那时,抗日战争的烽火正在祖国大地上燃烧,上海已经沦陷。为了躲避日伪的搜捕,父亲改名换姓,独自“蛰居”在居尔典路的一座偏僻小楼上,和中共地下党保持秘密联系,坚持着神圣的抗日救亡事业。每逢节假日,母亲便悄悄地带着姐姐和我,去探望父亲。每次去,我的第一个感觉,便是父亲的那间斗室里又增加了不少书。除了几个小小的竹书架塞得满满之外,桌上、地下、乃至床上,到处堆满了古老的线装书。“父亲真是爱读书呀!”  相似文献   

18.
他辞世二十年,仍然受到深深的怀念,从北京到上海,从中央到民进,从政界到新闻界 1986年11月30日,是父亲逝世20周年纪念日。 12月1日,世界知识出版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这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出版社和外交部的领导同志,父亲生前好友和同事一大早就络绎不绝地来到纪念会场。20年前,为数极少的亲友们正是在这里,在“文革”的凄风惨雨中向父亲告别的。  相似文献   

19.
谭嗣同是浏阳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之一.湘潭诗人田翠竹先生有诗云:“中华亘古一浏阳.”这个“浏阳”,就是指谭嗣同. 谭嗣同出生在北京,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多数时间都在外地生活和求学,但是家乡浏阳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父亲谭继洵、母亲徐五缘,都是土生土长的浏阳人.父母亲不仅给了谭嗣同浏阳的血液,而且给了他最早的启蒙教育.浏阳因素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成长.对谭嗣同影响最大的三位老师——欧阳中鹄、刘人熙和涂启先都是浏阳名儒.他的几位至交好友也多是浏阳人,如唐才常、刘淞芙(即刘善涵)等.  相似文献   

20.
瓦尔特·科尔(Walter Kohl)是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科尔( Helmut Kohl)的长子,出生于1963年.他的父亲赫尔穆特·科尔于1969年当选为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州长,在1982年至1998年间任德国总理,执政时间长达16年.这注定了瓦尔特一生将生活在父亲耀眼舞台的阴影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