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外界提供的向心力: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外界给物体提供的沿半径指向圆心的合力。物体做圆周运动是指物体运动的轨迹是圆,这里的物体指质点;外界给物体提供的力是一个合力,要在分析物体受力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要按照外(已知外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外界给物体提供的合力中沿半径指向圆心的那部分就是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要求外界提供的向心力,一般情况下是以物体为原  相似文献   

2.
(A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物体由于___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物体由于___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2.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是:(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 3.物体内部______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根据超重失重的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的大小叫视重。如图1,当放在升降机地板上的物体,有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物体的视重 F=mg+ma(或 F=mg-ma),视重大于(小于)物体的实际重力,即发生超重(失重)现象。观察以上物体的视重,不难发现在超重(失重)现象中物体的视重,等于一个重力为 mg+ma (或 mg-ma)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视重。由此可见,由竖直方向加速度导致的超重问题,可以等效为该物体重力增加(减少)ma 的平衡问题。在解题中适当应用超重失重的等  相似文献   

4.
王慧 《今日中学生》2008,(11):24-25
当物体(如小球)做圆周运动时,必受到向心力持续地把物体(如小球)拉到圆周上来(图1),即物体与圆心的距离保持不变。一旦向心力突然消失(例如,细绳断了),物体(如小球)因惯性就会沿切  相似文献   

5.
高勇 《中学理科》2002,(9):20-25,46-47
二、要点说明 1.正确理解力(1)力的相互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力的作用中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某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力的作用可以是直接接触产生,也可以不直接接触而产生(如磁铁)。  相似文献   

6.
例1 对于同一个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大时温度一定高 (B)物体温度高时内能一定大 (C)物体温度高时所含热量一定多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997,天津市中考题) 错解:同一物体内能大时,物体中的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也大,所以温度一定高。故选(A)。 分析与解:出现上述错解的原因主要是片面理解内能的概念造成的。解此题的关键是要全面理解内能的概念及内能与温度的密切联系。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同一  相似文献   

7.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4分) 1.一个物体能够___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2.物体由于___而具有的能叫动能,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_______,发生_____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3.说明下列物体各具有哪种形式的机械能: (1)拉长的弹簧_____。 (2)跳伞运动员自空中匀速下降的过程________。 (3)在斜坡上行驶的汽车______。 (4)转动的砂轮_____。  相似文献   

8.
根据计算的要求,全面表示某一物体(或物体系统)受力情况的力学简图,称为该物体(或物体系统)的受力图。理论力学教学大纲明确地提出要求:“能将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抽象为本课程讲授范围的力学模型,对简单的物体系统能进行受力分析,熟练地选取分离体,并能正确地画出受力图(包括考虑摩擦力的情况)。”因此正确地画好受力图是对物体(或物体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和计算的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一、物体与物质的联系与区别。物体指自然界存在的岩石、空气、树木、星体等等和人们制作的课桌、板凳、铝壶、铝勺、铁锅、铁铲等 ;而物质是指物体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 ,如 :课桌、板凳这两个物体是由木头这种物质构成的。可见 ,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 ,同一物质可制成不同的物体。生活中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说法 :“用塑料 (物质 )可做成什么东西 (物体 ) ?”或“这东西 (物体 )是用什么 (物质 )做的 ?”可见物体和物质是不同的 ,但却有密切的联系。二、质量。质量是指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所有的物体都有质量 ,质量的大小不随物体的温度、…  相似文献   

10.
物体怎样运动(包括运动性质和运动轨迹),取决于它所受的合力和初始条件。牛顿运动定律提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关系如下:F=0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恒力(1)F与v0在同一直线上匀变速直线运动(2)F与v0成某一角度匀变速曲线运动变力(1)F的方向始终与v在一直线上变变速直线运动(2)F的大小不变,方向总与速度垂直匀速圆周运动(3)F的大小与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方向与位移相反简谐运动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反过来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反映出物体的受力情况。从物体的受力情况去推断物体运动情况;或从物体运动情况探求物体的受力特征是动…  相似文献   

11.
题目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水平外力F=1牛顿作用其上,且每隔5秒,F突然沿逆时针方向偏转90°角,20秒后撤除外力,那么最终结果是: (A)物体回到出发点(B)物体的位移是502~(1/2)米(C)物体回到静止状态(D)物体的速度最大  相似文献   

12.
1.同一物体的运动速度:(v=s/t)与s、t无比例关系2.同一物质的密度(同一状态):(ρ=m/V)与m、V无比例关系3.物体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与否、运动状态变化与否无关4.(静止)竖直方向匀速拉一物体的拉力:与物体向上、向下以及运动速度大小无关5.滑动摩擦力:(f=μN)与物体运动的  相似文献   

13.
1.下列是公交车上常见的警示图,属于提醒乘客防止因惯性造成后果的是()回国图团(A)同一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B)物体吸热时,物体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C)同一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 (D)物体浸入水中时,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与排开水的体积大小的关系. (A)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课改理念为指导,展示了一堂新课标下的8年级物理《力》的教学设计。课题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2.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  相似文献   

15.
备忘清单 1.力的有关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力的产生至少有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一个施力物体和一个受力物体. (2)产生相互作用力的两个物体,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相似文献   

16.
一、知识结构浮力产生的原因 (理解 )阿基米德原理 (理解 )物体的浮沉条件 (理解 )浮力的利用 (知道 )二、复习指导(一 )浮力产生的原因1 浮力产生的原因 由于液体 (或气体 )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向上的压力F′和向下的压力F ,且F′ >F ,这两个压力的差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 .即 :F浮 =F′-F .注意  ( 1)浸在液体里的物体不一定都受到浮力 .有一些物体 (如桥墩、电线杆 )的底面跟容器的底面紧密地粘合在一起 ,此时物体只受到液体向下的压力 ,没有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 ,不存在压力差 ,因而物体不受浮力 .( 2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当深度增…  相似文献   

17.
王慧 《今日中学生》2006,(32):21-22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如推土机推走泥土,人拉车前进,手提箱子向上,人压弹簧变形等都是一物体接触别的物体的作用,是物体之间接触显示出推、拉、提、压等力,一物体施加了力,而别的物体受到了力。那么物体之间不相互接触能显示力吗?试做下面实验来探个究竟。实验器材:塑料直尺(或塑料梳)、废铝质易拉罐和用它截剪成铝圆环(图1)、薄塑料圆环(用过的矿泉水瓶剪截)、毛皮(或用自己干燥洁净的头发代)、长玻璃板。磁化的钢针(用长6cm的大缝衣针在收音机扬声器磁钢(永久磁铁)上顺向摩擦几次即成)2根,一根用细线悬挂在架上(见图3),另一根备用。实验…  相似文献   

18.
四川卷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B)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C)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过程一定能实现(D)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9.
(1)产生的原因:浮力起因于液体(气体)的压强.物体上下两面受到液体(气体)的压强不同,受到液体(气体)的压力也就不同.浮力即为液体(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之差. (2)大小和方向: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气体)的重力.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浮力的大小也等于物体的重力.  相似文献   

20.
1.在位移s内,F是恒力才能直接应用公式W=Fscosθ 例1 一物体滑上光滑的水平面,物体的初动能为5J,现用水平恒力F推物体,作用一段时间t1后,物体的动能变为10J.此时,F的方向突然换成相反的方向,再经过一段时间t2后,物体回到出发点.则物体回到出发点时的动能为( ) (A)5J. (B)0J. (C)15J. (D)20J. 错解 因物体又回到出发点,物体的位移为零,所以该过程中力F对物体做功为零,故物体的动能变化量为零,所以物体末状态的动能为5J,选(A). 分析 在公式W=Fscosθ中,F必须是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