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6 毫秒
1.
根据2001年第1季度—2010年第2季度中国体育用品进口、出口与国民生产总值等季度资料,对我国体育用品进、出口与经济增长进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并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体育用品进、出口与国民经济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长期来看,体育用品进、出口与国民经济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从短期来看,我国体育用品进、出口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有显著作用,且体育用品进、出口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短期比长期效果明显,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陈颇 《体育学刊》2011,18(4):26-35
基于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及预测方差分解法,利用2002~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与能源、煤炭消费总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协整关系,但与石油、电力消费总量不具有长期均衡协整关系;(2)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与能源、煤炭消费总量之间的任何一方变动所产生的离差均会引发自身或对方的变化,从而消除离差实现长期均衡;(3)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不是能源、煤炭消费总量的Granger因果关系原因,能源、煤炭消费总量同样也不是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Granger因果关系原因,彼此间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单向或双向因果关系;(4)能源、煤炭消费总量短期内均不利于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但长期将有助于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对能源消费总量产生负向影响,但长短期内均有助于煤炭消费总量的增加;(5)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主要受自身波动冲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受煤炭消费总量冲击的作用,能源、煤炭消费总量受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冲击效应均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依据1999—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模型,对我国城市化水平与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关系进行动态计量分析。结果发现,城市化进程与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城市化进程对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影响效应强于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反作用;从短期来看,城市化进程是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而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则不是城市化进程的格兰杰原因;城市化进程与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之间的彼此影响程度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城市化进程对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具有较为积极的影响,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虽对城市化进程也具有一定得正面作用,但效应还不显著。对我国城市化水平与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关系的深入认识,有利于各级政府在推动城市化和促进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采取合理对策,旨在实现长期内两者共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外资利用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外资利用看作引起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变量之一,构建一个包括外资利用水平、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外贸条件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模型,并利用我国1995-2008年的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考察.结果显示:滞后一期和滞后两期的三资企业资产与我国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外资利用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实际影响并没有表现出与其地位相称的作用,外资在体育用品制造业中的总体利用效率比较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外资企业的投资目标趋利、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税收政策优惠效应递减和市场竞争加剧等.  相似文献   

5.
当今数字经济成为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引擎。该研究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以分析数字经济、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与体育用品制造业碳排放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的发展有效地降低了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碳排放量;(2)技术创新与绿色金融发展对数字经济抑制体育用品制造业碳排放具有中介传导作用;(3)数字经济对体育用品制造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相较于对本地的影响,对周边省份的影响更强;(4)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对数字经济与体育用品制造业碳排放之间的抑制作用存在非线性调节作用,当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水平低于门槛值0.093 4时,有利于数字经济对体育用品制造业碳排放的抑制;当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水平高于门槛值0.093 4时,会减弱数字经济对体育用品制造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建议: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逐步加大绿色金融开放度;鼓励体育用品制造业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6.
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现状入手,概括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及目前存在的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国外体育用品市场的变化形势,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目的是提升我国体育用品的档次,提高我国体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体育用品制造业是体育产业的核心领域,在我国发展虽然较快,仍存在着体育用品制造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体育用品制造业除了2003年存在8收敛趋势外,其余时期均存在8发散、存在比较明显的绝对β-发散、俱乐部收敛特征.其影响因素在于地区之间基础设施不完善、外资影响过重以及地理(溢出)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比较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支出与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出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支出综合评价得分靠前的分别是上海、广东、北京、浙江和天津,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出综合评价得分领先的依次为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和福建,说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支出与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出状况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总体表现为东部显著优于中西部.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水平越高,消费结构越合理,其对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而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壮大也将不断升级优化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支出.食品、衣着、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对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影响非常显著,但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居住、杂项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对其发展的影响则较微弱.  相似文献   

9.
我国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前期相关研究成果,通过构建我国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并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与多元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5大类体育用品制造行业企业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江苏、浙江、福建、上海和山东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竞争力较强,且近6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好发展态势.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第1、2类地区(企业竞争力较强)主要包括东部少部分经济较发达省份,第3类地区(企业竞争力较弱)主要以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为主.我国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泛殊三角区域、东部与中部地区问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均存在较大差异,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东部与中部地区企业竞争力差异性尤为显著,说明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3年1月~2011年4月的月度数据,通过引入VAR模型,构建了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与体育用品制造行业发展、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实际有效汇率之间的动态关系系统,着重探讨了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行业及各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表明,国际原油价格、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和实际有效汇率彼此间存在单(双)向因果关系,且具有“传递效应”,但与体育用品制造行业发展均不构成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联;VAR(1)建模结果发现,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不会使体育用品制造行业利润总额降低,仅放缓了增长速度;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出,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体育用品制造行业的短期影响比较显著,但长期效应不明显.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体育用品制造行业的直接影响较小,但通过货币政策也可对其产生一定的间接影响,同时体育用品制造行业的发展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货币政策的走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某省皮划艇队6名运动员进行冬季水上多级递增负荷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认为该队的基本能力和专项技术还有待提高,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育专业与普通专业大学生在不同递增负荷运动试验心率及心肺耐力指标的变化,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广西师范大学体育专业男生20名,普通专业20名为受试对象,受试者在跑台运动上完成递增负荷运动,同时采用Polar心率带监控和气体代谢分析仪测定心肺耐力指标及三轴体力活动监控仪测定能量代谢当量情况。结果:普通专业测试者在第4等级心率达到189.8±4.9次/分钟终止了运动,体育专业在第5等级达到峰值。普通专业试验者运动强度达到13 km/h时VO2max最大。体育专业试验者在15 km/h时VO2max最大。普通专业测试者每等级VT值均比体育专业测试者要低(P<0.05)。普通专业测试者在4等级阶段VE值上升较明显。普通专业MET值均比体育专业测试者高,其中在等级2、3和4阶段普通专业测试者与体育专业测试者比较均有差异性(P<0.05或P<0.01)。结论:心肺耐力水平、能量代谢当量的高低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及运动强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采取交互研究理论,创建运动模型与药物干预模式,选择了某校女子运动队队员和普通女大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采用四级递增运动负荷模型,结果发现:1)H1和M1组相比较,CD4+和CD8+只在三级负荷和四级负荷之后都存在显著性差异。2)对于指标CD4+/CD8+,M1和H1在二级负荷、三级负荷和四级负荷之后都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中等强度运动负荷过程中,连续服用6周黄芪单剂就可以使运动员身体免疫机能得到较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递增负荷运动对心肌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递增负荷运动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el-2和Bax的影响,探讨递增负荷运动对心肌细胞的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OWk 5Wk运动组.每组又分为:安静组、运动后即刻组、运动后3 h组和运动后24 h组,负倚从20m/min递增到40m/min,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观察其基因的表达.结果:(1)各周运动后即刻,Bcl-2mRNA表达OWk较1Wk、3Wk和5Wk显著升高,Bax表达5Wk较4Wk显著升高;(2)各周运动后3 h,Bel-2表达4Wk较2Wk极显著降低,Bax表达2Wk和5Wk分别较0Wk显著升高和降低;(3)各周运动后24 h,Bel-2表达各周都较OWk有极显著性降低,Bax表达5Wk较0Wk和4Wk明显降低.结论:递增负荷运动后即刻,心肌表现出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应激反应,运动后3 h与24 h,尤其是24 h,心肌抗凋亡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5.
女子短跑运动员递增负荷期间呼吸/代谢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ensormedics2900型呼吸代谢仪,通过观察女子400米短跑优秀运动员完成递增负荷过程中呼吸代谢机能的变化,结果发现:呼吸代谢机能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呼吸商在递增负荷运动初期呈“V”型变化,假稳定状态阶段VE及RR指标均呈闽值性变化,其变化特征与神经及体液调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观察自行车运动员低氧下递增负荷运动时肌氧饱和度的变化,探索可靠、有效,无创的评价肌肉疲劳指标.方法:连续监测15名自行车运动员常氧和急性低氧环境下递增负荷运动时心肺系统和肌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1)低氧条件下,由开始运动到75%最大功率,△[HbO2]降低、△[HHb]增高;由75%至100%最大功率时,△[HbO2]保持不变,△[HHb]和△[THb]增加.但在4个不同功率等级下低氧△[HbO2]均高于常氧值,△[HHb]存50%、75%和100%最大功率时均低于常氧对应值;(2)运动员在低氧运动时,无氧阈(VT)和最大摄氧量(VO2max)出现时对应的心率、气体代谢、血氧饱和度(SpO2)和功率都出现降低;其中VT和VO2max/对应的VO2、VE/VO2、VE/VCO2和SpO2都低于常氧运动时的值.结论:(1)自行车运动员低氧运动时相对强度增大,而低氧通气反应显著高于常氧水平.提示提高自行车运动员在高原训练和/或比赛时的低氧通气反应有利于提高其有氧能力;(2)低氧运动时△[HbO2]显著高于常氧值,△[HHb]显著低于常氧值,说明肌氧饱和度是反映肌肉疲劳程度的敏感指标,可考虑将其作为监控和评价白行车运动员训练、比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探讨优秀女子蹼泳队员心肺机能适应性变化和能量代谢特征,为培养蹼泳竞技人才提供训练效果评定的理论依据。通过对我国优秀女子蹼泳队员与一般女子蹼泳队员在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气体代谢变化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运动开始时实验组肺通气机能动员速度快于对照组;中等强度时,实验组摄氧量(VO2)增加速度减缓;高等强度时,对照组呼吸频率(RR)、心率(HR)、氧通气当量(VEO2)和通气量(VE)迅速增加;力竭时实验组RR、氧脉搏(O2P)、VE和VO2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小白鼠力竭运动后抗感染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封闭群昆明鼠为实验对象,研究机体力竭运动后的抗感染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力竭运动后,T细胞转化试验和LPCA活性水平降低。100%的实验组小鼠被志贺福氏杆菌感染,50%的实验组小鼠被志贺福氏杆菌和阿米巴原虫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9.
一次性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一次性递增负荷至力竭性运动前后宏观血液流变性和红细胞流变性有关指标的变化比较发现,力竭运动引起了血液流变性质的异常改变,出现血浆黏度和全血高、中、低切黏度及HCT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A1、A2、红细胞变形指数TK、红细胞刚性指数VR显著升高(P<0.05)等血液流变性的异常变化。这可能是引起运动能力下降和运动性疲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男大学生小腿三头肌在递增负重提踵和蹲跳动作时表面肌电(sEMG)信号的分析,探讨动作形式与神经肌肉活动方式之间的联系。方法:男大学生在不负重和30%、60%、80%、100%最大力量(1RM)负重下分别进行一次提踵和蹲跳动作,同时记录腓肠肌内侧头(GM)、外侧头(GL)和比目鱼肌(SO)向心收缩阶段的sEMG信号,比较各等级负重条件下两种动作运动时iEMG、MF和MPF等肌电指标的变化。结果:在进行负重提踵时,随着重量增加,GM、GL和SO表面肌电的iEMG均显著增加,但MF和MPF在不同负重等级完成动作时的差异不显著;在进行负重蹲跳时,各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iEMG、MF和MPF在各级负重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其数值与重量的增加具有线性关系;在不负重提踵时各肌肉的iEMG值与蹲跳差异不显著,但大负重后显著高于蹲跳;MF和MPF值在不负重提踵时显著高于蹲跳,负重后其差异基本不显著。结论:在递增负重提踵和蹲跳动作时,小腿三头肌向心收缩阶段的sEMG信号表现存在差异,其所反映的神经肌肉控制方式不同,提示所完成动作的动力学特性如速度、多关节链等,可能会影响运动单位募集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