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们1班     
“我们1班”是新浪微博的一个ID。作者是一位风趣、聪慧的小学老师——王老师。这位老师在140字之内,讲述了一些教育感悟,传达对学生的爱、教育和期望。内容像一篇篇精巧的小文,有时令人感叹,有时令人展颜,有时令人思索。这是一位有着真性情的好老师。  相似文献   

2.
我们1班     
"我们1班"是新浪微博的一个ID。作者是一位风趣、聪慧的小学老师——王老师。这位老师在140字之内,讲述了一些教育感悟,传达对学生的爱、教育和期望。内容像一篇篇精巧的小文,有时令人感叹,有时令人展颜,有时令人思索。这是一位有着真性情的好老师。  相似文献   

3.
下午第三节课,班主任於老师捧着烧杯和试管台、试管走进了教室,同学们别提有多高兴了,於老师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了个算式:1 1=?。“当然等于2呗!”一个同学叫起来。“不对,老师问这么简单的题目就不会等于2,可能  相似文献   

4.
看了贵刊2004年第3期戴秀芝老师写的《1:2不能写成1/2吗》一文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我非常同意戴老师的观点,而且深为那位因此而被迫下岗的老师忿忿不平。  相似文献   

5.
运用(a~2)/(1/2)=|α|化简二次根式,既是本章的重点,又是考点.有时直接出题,也有时在二次根式的计算、代数式的化简求值中加以体现,也是考题中学生的易错点,现将常见错误归类  相似文献   

6.
贵刊2004年第3期在《问题·争鸣》栏里登载了戴、代二位老师的《“1∶2”不能写成“12”吗》一文,认为1∶2可以写成12。2005年第二期又刊了王老师的《也谈“1∶2”与“12”》一文,他认为,比就应写成“1∶2”的形式,而不能写成“12”形式,两种观点不一致。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编著的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在《比的意义》一节对此进行了阐述,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对此也进行了详细说明。教科书中认为,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如3比…  相似文献   

7.
永远的1+1>2     
在石家庄市中山路小学郭玉梅老师的数学课上,你所学到的永远是1+1>2,也许你会感到奇怪,但这个奇怪的算式并不在课堂的黑板上,而在郭玉梅的心中。 在一道一道的数学题后面,在一堂一堂的数学课后面,应该让学生们学到什么,郭老师的回答不仅仅是学会数学,还要学会探索,善于表达,拥有自信,走向生活。 在课堂上,郭老师总是给学生提许多问题,设计出许多带有探索性、思考性的活动,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为他们独立探索研究数学内部的规律和原理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培养祖国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思政理论课的重视度与实效性之间存在很大反差。提出"2+1+1"教学方法。此方法通过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共同合作来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体验中接受教育。"2+1+1"教学方法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在其他教学方法的合作下,以学生能力的提高为目的,最大限度的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老师:(4a~2)~(2/1)是不是二次根式?为什么?小明:不是!因为(4a~2)~(2/1)=2a,而2a是整式而不是二次根式,所以(4a~2)~(2/1)不是二次根式.老师:谁有不同意见?王刚:我认为(4a~2)~(2/1)是二次根式.老师:为什么呢?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王刚:为什么我说不上,但我认为(4a~2)~(2/1)一定是二次根式.老师:赞成王刚同学意见的请举手,哦,差不多有一半的同学,谁能说说理由?李玲:因为根据二次根式的定义:在a~(2/1)中,  相似文献   

10.
在一次教师竞聘上岗文化考试中,有这样一道填空题:“甲数是1.2,乙数是225,甲数与乙数的比是(摇摇),甲数与乙数的比值是(摇摇)。”一位老师是这样填写的:“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2),甲数与乙数的比值是(12)。”结果,第一个填空被阅卷老师打了个“×”,就是因为这个“×”,使她文化考试落后2分而下了岗。之后,大家对此各持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错,理由是比应该写成1∶2的形式,如果写成12与比值区分不开。笔者认为1∶2可以写成12。教科书里明确指出:“两个数的比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如:3∶2可以写成32。”难道试卷上的1∶2就不能写成12吗?“12”…  相似文献   

11.
99+1=?     
语文测试中有这样一道语言表达题:请你以“99+1=?”写一段话,字数不限。我在改卷过程中,不禁为学生的妙语所倾倒。Y:考试成绩出来后,我得了99分,我很高兴;但在老师念完所有的成绩后,我就很不高兴了,因为99分是全班倒数第一名——别的学生都得了100分。1分,关系很大。1分之差我就成了最后一名。L:有时,99+1=0;也有时,99+1=100。我从上小学到现在,无论大考,还是小考,至少也有99次吧。如果  相似文献   

12.
拜读了《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第2期程来平老师的《“1/2 3/1=5/2”和“2/1 3/1=6/5”具有同等价值》一文(以下简称“程文”),笔者对“2/1 3/1=2/5”是一种模式的观点表示认同,但对这一模式所表示的数学意义有不同的见解,现阐述如下。“程文”认为,“2/1 1/3=5/2”这种模式只要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汉语中 ,“形 名 1 名 2”这种结构很常见 ,但是这种结构在划分层次时并不是单一的 ,而且有时会产生歧义现象 ,本文以若干篇小说为语料来源 ,对其中的“形 名 1 名 2”结构作了穷尽分析 ,按照“层次划分 是否产生歧义”这两个原则把这个结构分成了四种类型 ,并考察了每一种类型中形容词与名 1、名 2的搭配情况、名 1与名 2的搭配情况以及插入“的”时的位置情况  相似文献   

14.
题目所示函数在λ_1>0,λ_2>0,a相似文献   

15.
拜读了《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第2期程老师的《“2/1 1/3=5/2”和“2/1 3/1=5/6”具有同等价值》一文,笔者认为,作为教师一定要理性地认识、理解获得的“信息”。首先,立足于“分数加法”知识的学习,教师引领学生探究认知的应是分数相加(减)的实质———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  相似文献   

16.
1 1=?     
你一定很奇怪,1加1还能得多少,不就等于2吗?其实你错了,生活中1 1能有许多的答案,你相信吗? 老师告诉我1 1=1,为什么?老师笑笑,一份辛勤的汗水加一份自信,就会有一次令人满意的成功。是的,我找到了答案,1 1=1。妈妈告诉我1 1=3,为什么?妈妈微笑着,一个妈妈加一个爸爸,家  相似文献   

17.
在《二次根式》一章的学习中,规定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根号内被开方数都表示非负数。因此对于一些具体问题,要根据题目特点,以二次根式的概念为依据对字母的取值进行,充分挖掘其隐含条件,现举例说明。例1化简-a1.分析:根据二次根式定义,开方数-1a应是非负的,又分母不能为零,所以根式中隐含着a<0.解:-1a=-aa2=|1a|-a=-1a-a.例2把(x-1)11-x的根号外面的因式移到根号内。分析:a2=a(a≥0)有时我们可反用,即a=a2,使解题更方便,但要注意a≥0这个条件,本题不能随意的将x-1放到根号内,因为题目中有隐含条件即1-x>0,亦x-1<0所以x-1=-(1-x)=-(1-x)2解:(x…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一些几何题,我们有时感觉无从下手,一点思路也没有,几何题中的一些"特殊条件"往往是解题的金钥匙.在这个所谓的"特殊条件"中其中有一类是45°和蕴含着的潜在信息,便是有效的解题技巧,现举一例与大家分享.题目:如图,⊙O为△ABC的外接圆,已知CA=CB,∠ACB=90°,点D为半圆上任意一点(D与C在AB两侧),连结AD、BD、CD,求证AD+BD=21/2 CD.  相似文献   

19.
S_n=na_1 ((n(n-1))/2)d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若利用公式的变形解决有关的等差数列问题,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1+1=爱     
在我咿呀学语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识数,当我还在启蒙的摇篮中时,数学老师就告诉我这个永不可推翻的真理——1 1=2,因此我也就从小受到它的熏陶,因此,无论脑波再强大也无法冲破这层防线。后来,化学老师告诉我1 1不一定等于2,心中有些迷茫,不知道孰是孰非,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