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睿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5):133-136
介绍各国数字资源收割技术的发展,如挪威、新加坡、丹麦等从法律上明确公共图书馆对数字资源进行收割和保存的职责;日本、韩国、美国等国都各自开发了对网络资源进行爬行和抓取的工具软件。并着重论述新西兰国家图书馆与英国不列颠图书馆合作开发Web Curator Tool,在收割质量保障、保存格式、授权管理等方面优点明显,但在图像资源收割和大规模任务执行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2.
OCLC开发了一种新型网络信息收割器,该收割器由OCLC的CONTENTdm数字存储管理软件控制,可以帮助图书馆和其他的文化资产管理机构抓取网络信息并且添加到数字化馆藏中进行保存。网络收割器强调了对那些转瞬即逝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存储和长期提供使用的重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保存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通过对国家图书馆开展的网络信息存档项目——网络信息资源采集与保存实验项目(WICP)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及与其他国家网络信息资源存档项目的比较,发现我国网络信息资源保存项目需要在资源采集方式、经费支撑、法律保障、合作保存、开发利用等方面继续努力,特别是要争取早日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法定呈缴与合作保存。  相似文献   

4.
记录     
《网络传播》2008,(4):87
1993年4月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召集在京部分网络专家调查了各国的域名体系,提出并确定了中国的域名体系。 1994年4月初 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启恒代表中方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重申连入Internet的要求,得到认可。  相似文献   

5.
本月活动     
《网络传播》2004,(8):45-45
1990年11月28日,钱天白教授代表中国正式在SRINIC(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s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注册登记了中国的顶级域名CN,并且从此开通了使用中国顶级域名CN的国际电子邮件服务.从此中国的网络有了自己的身份标识。由于当时中国尚未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联接,中国CN顶级域名服务器暂时建在了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  相似文献   

6.
张敏 《网络传播》2005,(4):64-65
1990年11月28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在网上的搜索引擎中,你甚至查不到关于这一天的重要新闻,然而对于中国的互联网来说,这一天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被尊称为“中国上网第一人”的钱天白先生,就在这一天,代表中国在国际互联网域名分配管理中心SRI-NIC(有关职责目前已转移到ICANN)首次注册了我国的顶级域名CN,并建立了我国第一台CN域名服务器,中国的网络有了自己正式的身份标识。  相似文献   

7.
网络域名抢注事情无需大惊小怪,而是需要规范立法。 因为一个普通的网络域名会很没有名气,通过大众传媒上的节目或者名人之口可以为那些缺少创造性的人们开辟一个既省脑筋又有名气的网络域名。这不违反法律,也符合抢注者实际利益,自然之理。  相似文献   

8.
域名是网站的地址,具有技术性和标识性的双重特性。从技术角度看,域名只是一种对应于互联网络数字地址的层次结构式网络字符标识,是在互联网中用于解决地址对应问题的一种技术方法。从商业文化角度看,域名作为一种企业经营标识,具有所有商业标识的共性,即能够使消费者区别企业,并区别企业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因此,企业域名享有“第二商标”、“网上商标”的美称,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且在全世界都没有重复的域名。每一个网络用户对一个网站的最初识别与选择都是从域名开始的。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网络用户,让他们将注意力…  相似文献   

9.
2008年7月29日,OCLC推出了名为Web Harvester的工具,帮助图书馆和其他文化遗产管理机构收割网络内容并将其添加到由数字馆藏管理软件OCLC CONTENTdm管理的数字馆藏中。OCLC Web Harvester推出的目的是:保存那些只在网络上短暂存在的信息资源,并提供给用户使用。Web Harvester已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产生了大规模的数字化对象,如何长期保存这些大规模异质数字化资源,受到了欧盟国家的广泛关注。欧盟委员会每年投入大量经费资助国家级大型存储机构进行数字化长期保存研究。本文以欧盟委员会在第六和第七框架中资助的22项数字化长期保存项目为代表,从资源、研究重心、智能工具和方法等八个方面进行分析,揭示目前欧盟数字化长期保存研究的总体态势:资源类型增多且结构日趋复杂,研究重心从基础概念转向对智能工具方法以及语义技术的研究,从OAIS参考模型转向对工作流以及资源生命周期管理模型和框架的研究,测试平台涉及学科领域更为广泛,而且很多机构加大了对资源的审计研究。参考文献13。  相似文献   

11.
国家重大出版项目——《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日前建成并通过验收。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由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和清华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承担。总投资345亿元。该工程首次大规模采用数字化手段,将当代中国现存的学术期刊文献资料。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性知识资源予以整理保存,建成超大规模学术期刊全文文献数据库。  相似文献   

12.
最近德国电脑工程师处于政治考量正在试图开发互联网的替代品来代替美国的网络域名;荷兰一家公司为了商业目的也在开发替代现有互联网域名的系统;中国推出三种汉字后缀以替代.com等后缀。所有这些改动现有美国网络域名系统的设计正在实施当中。其实,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正在挑战着现有互联网连通性的基础,可能会使现有较为稳定的域名系统受到破坏,从而引起世界范围内的网络浏览困难,回到老子所说的“小国寡民”的原始世界。  相似文献   

13.
我国广播电视网站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网站发展建设列入重要日程。2006年4月28日,央视国际(中央电视台网站.2008年4月易名央视网)网络改版.以崭新的姿态扬帆起航。11月16日,国际在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正式启用新域名cri.cn.这一新域名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英文缩写(China Ra- dio International.CRI)而来.在国内属最简短、最具价值的简洁组合域名之一.开始了在网站铸造旅程上大踏步迈进。2007年,北京广播网(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网站)开始大规模行动.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长期保存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指出了政府网络信息资源保存应注意的问题,并结合美国相关项目的发展情况,对我国开展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活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情报学核心期刊网络引文的计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恺荣 《图书情报工作》2004,48(10):17-19,94
以5种情报学核心期刊近2年的载文为样本,调研网络引文的增长态势;对网络引文的域名、著录格式及有效链接等信息进行计量研究,为网络引文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供必要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论网络出版的利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出版是计算机网络发展和出版事业相结合的产物.网络出版就是将作者的著作经过加工后通过计算机互联网(Internet)以电子文献的形式广为传播(出版发行).它的实质是拥有固定域名并与因特网相连的网络实体,以计算机网络(因特网)为介质,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网络用户提供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一种信息传递模式.  相似文献   

17.
网络出版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网络出版是计算机网络发展和出版事业相结合的产物。网络出版的兴盛,将推进出版业的变革,开拓信息传递的渠道,改变信息传播的方式,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因此网络出版大有可为。一、网络出版的内涵网络出版就是将作者的著作经过加工后通过计算机互联网(Internet)以电子文献的形式广为传播(出版发行)。它的实质是拥有固定域名并与互联网相连的网络实体,以计算机网络(互联网)为介质,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网络用户提供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一种信息传递模式。网络出版概念和行为是传统的出版概念和出版行为在互联网时代合乎逻辑的延伸。按…  相似文献   

18.
记录     
1993年4月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召集在京部分网络专家调查了各国的域名体系,提出并确定了中国的域名体系。1994年4月初 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启恒代表中方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重申连入Internet的要求,得到认可。  相似文献   

19.
记录     
《网络传播》2007,(11):41-41
1990年11月28日:钱天白教授代表中国正式在SRI—NIC(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s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注册登记了中国的顶级域名CN,并且从此开通了使用中国顶级域名CN的国际电子邮件服务,从此中国的网络有了自己的身份标识。  相似文献   

20.
Google Book Search及Microsoft Live Search Books这些大规模的图书数字化项目正飞速地提高我们检索和发现信息的能力。这些大规模数字化工程致力于信息的有效获取,与此同时,引发出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保存这些信息(无论是数字化还是印本资源),以便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