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伴随着日趋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形势与愈加不均衡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校贫困大学生基数不断增大.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生活本就拮据的贫困大学生需要承受繁重的家庭经济压力,学校课业压力与择业就业压力等,多重压力下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现.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多样,成因较为复杂,所以,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繁杂的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切实有效的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经济与心理上的困扰.  相似文献   

2.
陈玉国 《教书育人》2011,(30):51-53
目前我国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寄予了家庭与社会的较大期望,自身各方面压力比较大,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因而我们必须弄清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从而可以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高校教育工作已得到广泛普及。伴随而来的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压力,人际关系交往障碍,家庭贫困压力,入学适应能力压力等各种现象,引起当前很多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社会问题,当代大学生由于心理压力造成的心理犯罪现象也屡见不鲜。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寻求解决大学生  相似文献   

4.
董坤 《考试周刊》2011,(43):212-214
由于社会的、家庭的和自身的原因,当代大学生主要存在自我认知失衡、情绪波动大、就业压力大、青年期逆反心理等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能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证人财物等的投入,是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据已有学者的研究,大学生对于就业是充满焦虑与压力的。目前,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在持续升温。根据统计数据表明80.5%的在校大学生正在考取证书。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考证持积极的态度,65.26%的大学生认为证书越多就业机会越多。有学者研究指出,压力源的家庭、社会和个人三个纬度会在不同情形下对大学生造成不同的就业压力。家庭因素、性别因素、生源地因素均会对大学生造成不同的就业压力。其中,独生子女家庭,可以集中家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了解女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当代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些依据。采用大学生就业压力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20名高校大四女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就业压力在家庭经济状况和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在是否学生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女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负相关;女大学生社会支持中客观支持与社会支持利用度两个维度对就业压力构成显著的回归效应。最后得出结论:女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就业压力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即可通过增强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来减少其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7.
就业压力是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来源。通过对6所高校809名已就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性别、籍贯、专业类型、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自我效能感对就业压力的影响,发现大学生就业压力排名第一是家庭压力,男生感知到的自身压力更大,农村大学生的家庭和自身压力更大。此外,就业压力还存在专业类型差异,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自我效能感对就业压力的影响不同。因此,大学生应充分开发自身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做好职业规划,并通过调节内外力量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8.
离异家庭大学生由于受到父母离异、社会压力骤然增加而社会支持却相对减少、个体自身发展受到制约,他们与其他大学生相比,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面临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环境日益复杂,学习、情感、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加,大学生成为心理问题高发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是需要特别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文章分析了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大多数贫困大学生在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其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与经济贫困,社会、家庭生活背景,校园文化,心理素质教育的忽视等方面有着密切关系,高校应从物质经济资助与培养自尊、自信、自强意识相结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改善社会环境与营造和谐校园环境相结合三个方面入手,改善并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力日益加剧。大学生作为现代化社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受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升学压力、就业压力越来越高,对大学生身心发展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常见心理应激源包括学习压力、个人发展、社交能力、感情交流、家庭经济和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应激的识别与干预可以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加强大学生学习生涯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完善大学生心理应激预警与支持系统、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等途径来进行.  相似文献   

13.
高青霞 《新疆教育》2012,(20):54-54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面临着诸多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不断显现出“生命困惑”、“生存弱化”、“生活迷茫”等问题。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必须贯穿“三生教育”,通过加强生命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和珍惜生命,加强生存教育,使大学生学会生存,适应社会,加强生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这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理念的创新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日新月异,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一个重要机构,高校大学生面临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压力愈来愈大,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大学生克服困难,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探析时下大学生的挫折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提出相应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研究了藏、汉大学生个人自身压力和社会环境压力的特点。个人自身压力,包括家庭压力、适应压力、健康压力、恋爱压力、自卑压力和挫折压力。社会环境压力,包括人际压力、择业压力、情绪压力、学校环境压力和学业压力。并在性别、年级、家庭来源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压力源分析及指导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敏 《文教资料》2012,(1):198-20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高校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作者在对大学生就业压力源进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从学校指导模式和政府、社会、家庭合作指导模式两个方面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着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象,这种现象具体表现在大学生对自己、家庭、学校及社会不负责任。该现象的产生主要与学校教育有关。加强辅导员自身修养,重视对大学生的言传身教,加强生命、感恩和诚信教育,引导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措施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对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解读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种种现象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与大学生本人的共同参与、努力。  相似文献   

19.
社会责任就个体而言,它以满足社会准则、规范和价值观、回报社会的责任为主要表达方式。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较关注国家大事;对参与社会公益等多持积极态度,但以不影响自己为前提;在为家庭分担上缺乏积极性。家庭、社会、个人及学校是影响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选择的主要因素。培养90后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策略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融社会责任感培养于理想信念教育之中;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与方式,拓宽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途径;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协作,努力提升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20.
关于大学生高消费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伦理学视角来看,大学生的高消费会对家庭、学校、社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为此,大学生需要加强自身的消费品德修养,家庭、学校、社会也应共同努力,营建一种良好的消费文化氛围,以加强对大学生理性消费观的引导和培养,推进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