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指向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改革呼唤一种新的评价体系,以弥补纸笔测试性评价的单一性和片面性。表现性评价能对学生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等方面予以全面评价,是对传统终结性评价的有效补充。表现性评价的实施可从设计逆向性目标、设置情境化任务和制订引领性规则三个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驱动着评价体系的变革,促使我们必须超越传统的只注重"双基"的客观纸笔测验,采用并丰富"能检测学生的认知思维和推理能力以及运用知识去解决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的能力"的表现性评价。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指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试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首先,建立一个指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体系。其次,具体化核心素养,设计聚焦核心概念的表现性任务,并创建表现性任务库。再次,通过专业的程序和机制确保表现性评价实施的质量。我国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也亟须评价的跟进,构建更平衡更综合的评价体系、建立专业共同体和专业的评价机制、统整课程教学与表现性评价是我们应当努力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应立足于对学生艺术素养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评定”。表现性评价是关注学生学习音乐的变化过程,是影响学生音乐学业进步的积极手段。笔者在探索小学音乐表现性评价中,关注在真实任务的情境中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认为表现性任务不仅指简单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体现,具体要观察学生如何用已学的音乐知识与艺术技能完成一项主题任务,并提出表现性评价长线任务和短线任务的设计及表现性评价记录工具的运用策略;希望对激发学生参与艺术表现的兴趣、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起到积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需要更科学、更综合的评价体系.表现性评价已广泛应用于核心素养的评价.然而,并不是所有表现性评价都能有效评价并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建构一套科学的表现性评价质量分析框架,是实现高质量表现性评价的基础.本研究在回顾已有表现性评价质量分析标准的基础上,提炼评估表现性评价质量的关键指标,形成表现性评价质量分析框架.同时,运用该框架尝试性地对表现性评价案例进行分析,为我国指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需要更科学、更综合的评价体系.表现性评价已广泛应用于核心素养的评价.然而,并不是所有表现性评价都能有效评价并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建构一套科学的表现性评价质量分析框架,是实现高质量表现性评价的基础.本研究在回顾已有表现性评价质量分析标准的基础上,提炼评估表现性评价质量的关键指标,形成表现性评价质量分析框架.同时,运用该框架尝试性地对表现性评价案例进行分析,为我国指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表现性评价"是一种侧重于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教与学共同发展的评价模式。从小学数学学科角度,表现性评价的探索可以从三个角度展开:"思维可视",设计表现性任务推动深度学习;"学力外显",制定评价量规综合测量能力水平;"素养提升",创设任务情境促进高阶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7.
杨丽 《考试周刊》2023,(3):113-116
“双新”背景下的教学评价改革,要求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有效课堂教学,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表现性评价采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已获知识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让学生在做中学,全面参与表现性评价,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以高中英语人教版新课标选择性必修一Unit 4 Body Language中的阅读课教学为例,阐述表现性评价在阅读课中的设计与运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三个阶段,体现了从学科本位到以人为本的转变。表现性评价不是简单的纸笔练习,而是通过"做事",在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做出判断。表现性评价在目标设立、内容取舍、评价任务设计、教学活动嵌入等方面处理得当,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袁梦 《小学教学研究》2024,(3):58-59+62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趋全方位了。技术型人才不仅需要具有全面的知识储备,同时也需要具备综合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一般的信息科技课堂评价很少涉及这一方面,而表现性评价则很好地评价了这些素养。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态度、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处理等,都被纳入了表现性评价的范围,教师可以根据表现性评价的内容更加客观、多元地评价学生。学生也能在此过程中锻炼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通过活动和评价获得自信。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地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目标不够明晰、忽视实践技能培养和反馈滞后等问题。评价对地理实验教学具有促进作用,可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推进教育公平。基于此,提出表现性评价、结构性评价、进阶式评价等多元评价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1.
山东青岛海逸学校进行了"全课程"实验,将以往的语文、数学等单一学科整合为了五大学习领域: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技、艺术与素养、体育与健康、品德与生活,并进行了评价方式的改革,实施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分为过程性表现性评价和终结性表现性评价。学校通过科学确定评价目标(确定所期望的学习结果),表现性任务(创设引发学生表现的情境)、评分规则(衡量学生表现的依据),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在真实情境活动中通过实践、体验来理解知识的过程,提升合作交往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今后广阔的人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表现性评价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评价方式,其有利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文章以“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为例,探讨了表现性评价的框架构建及其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3.
论表现性评价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呼唤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质性实施,当下我们面临的不是"为什么要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而是"如何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表现性评价是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一条重要途径,不仅因为两者在理念层面的适切性,而且因为表现性评价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教学评价是考核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思政课教学评价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在中职思政课教学实践中,通过设计并展示表现性评价任务、制定并完善表现性活动任务评价标准、观察并记录表现性评价信息、反馈并调整表现性评价结果,以表现性评价手册的方式,形成连贯的表现性评价体系,有效培养了学生思政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表现性评价融教、学、评三位于一体,如果教师在实施表现性评价时,巧妙设计评价任务,语文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素养也会得到提升。评价任务的设计需要注意:评价任务要紧扣"两个目标",要从学生视角出发,要彰显"思维递进"。  相似文献   

16.
宋永娟 《英语教师》2023,(18):177-182
以文学类整本书为例,阐述英语整本书阅读表现性评价的两个要点,即评价指标具体化和表现性任务情境化。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Tales of China(中国好故事)系列图书中Hua Mulan,Hua Hu为例,立足表现性评价的核心要素,阐述如何在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通过表现性评价有层次性地落实思维培养,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2012年,浙江省组织的"教学评价与考试"参评论文从试题研制、学业检测分析、综合素质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学习过程与进程五个维度全面展示了一线教师的研究视角和实践探索。在"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习"的评价理念影响下,教师需要加强学情诊断意识、以研修提高自身的评价素养、强化评价研究的实证化取向、加强表现性评价的研究,从而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评教一体"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8.
核心素养视域下,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运用表现性评价,教师能够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实时了解。同时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途径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探索。从而让学生有创造性地解决一些问题,表现性评价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作为教师来说,要想学生能力得到提升,就要用科学的教育和表现性评价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最大限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根据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改革提倡从大概念视角分析教学内容,实现由“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转化。大概念教学以单元教学为基点,在大单元教学背景下,教育评价亟待转变传统纸笔测验的评价,转而推行表现性评价。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开展大单元视域下的表现性评价符合素养导向逻辑、知识整合逻辑、评价反馈逻辑;体现以素养本位提升教学整体站位、以评促教推动教学评一体化、由虚到实指向真实情境三个方面的价值意蕴。开展大单元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表现性评价需要从评价目标、表现性任务、评分规则三个方面入手,将表现性评价嵌入课程与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素养表现信息促进“教—学—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提升学生评价素养对推动实现综合素质评价常态化具有深远意义。学生评价素养是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在评价实践中所应具备的理念、知识、能力、情感的综合表现,具有整体性、发展性及情境性等特征。重视培养学生评价素养有利于引导学生走自主发展之路,有利于营造多主体交互式的评价氛围,凸显了综合素质评价的育人价值,同时也是顺应我国教育评价改革发展的时代之需。在现实中,学生评价素养的培养仍受传统考试文化、评价观念、多元评价场景及评价制度缺失的制约。因此,学校需重视开展评价教育,帮助学生积累评价经验,创设良好的评价生态,通过提升学生评价素养增强综合素质评价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