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亨德尔清唱剧《参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部清唱剧从诗人弥尔顿的诗剧改编为清唱剧台本时的转变和清唱剧的戏剧结构、戏剧人物及其音乐所反映出的18世纪视阈下的古典主义戏剧美学理念与晚期巴洛克音乐情感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亨德尔的著名清唱剧《弥赛亚》堪称清唱剧历史上影响力最大、演出次数最多的清唱剧之一。《弥赛亚》这部作品是社会性的,而非纯教会的作品;《弥赛亚》这部作品奠定了亨德尔在清唱剧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亨德尔1685年出生于德国,是18世纪欧洲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亨德尔一生中的作品浩如烟海,而成就最大的就数其声乐作品了。在声乐作品中,主要是歌剧与清唱剧(Oratorio),二者相比,清唱剧则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让我痛哭吧》是音乐家亨德尔的代表作品。从亨德尔的《让我痛哭吧》及其作品中既可以表现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特点,还可了解到他音乐创作从歌剧转向清唱剧的原因。亨德尔创作的作品具有超越国度的永恒魁力。他的经典作品,起到了古典与现代音乐相连接的纽带作用。他与巴赫的创作代表着巴洛克时代音乐文化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5.
每年12月25日,是世界上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人们最盛大的节日——圣诞节。在迎接圣诞节到来的前夜,各个教堂和一些庆祝音乐会上都要演唱圣诞歌曲。其中最有名的几首当数《哈利路亚》、《静静的夜》和《铃儿响叮(?)》了。《哈利路亚》是德国作曲家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 FriedrichHandel,1685-1759)于1741年创作清唱剧《弥赛亚》中的一段合唱。亨德尔从  相似文献   

6.
王一涵 《文教资料》2011,(35):86-87
《让我痛哭吧》是著名的巴洛克风格声乐作品,选自英籍德国作曲家亨德尔的歌剧《里纳尔多》。巴洛克风格盛行于十七世纪初至十八世纪中叶的欧洲。华丽的花腔和抒情委婉、连绵不断的悠长乐句,是这类作品艺术风格和高度技巧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7.
古典复调音乐大师、巴洛克时期音乐的杰出代表亨德尔一生创作了丰厚的音乐作品。作品包含了清唱剧、管弦乐及歌剧,仅歌剧就有40多部。他的歌剧延续了意大利正歌剧的传统,继承了巴洛克早期的音乐风格,并且把巴洛克时期的歌剧创作推向新的高潮。亨德尔的英雄题材《朱利乌斯·凯撒》中女主人公科里帕特娜的唱段《我哭泣,为我的命运》,是一首最有代表性的一首咏叹调。作为歌者,必须广泛地浏览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作曲家的作品,不断提高音乐修养及艺术修养,也正是本文选题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8.
亨德尔在声乐作品的创作中注重音乐的戏剧效果,其作品以主调音乐风格为主,少用转调,强调节奏重音以渲染气氛,旋律更富有歌唱性,附有宽广庄严的特点,兼具一定的悲剧性因素。以亨德尔的歌剧《里那尔多》中的咏叹调《让我痛哭吧》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剖析亨德尔声乐作品中的悲剧性因素,在声乐学习和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弥赛亚     
1741年8月22日至9月14日,亨德尔在24天的时间里,完成了他最著名的清唱剧《弥赛亚》。当他写完《哈利路亚》合唱时,他的仆人看到他热泪夺眶而出,并激动的说:"我看到了整个天国,还有伟大的上帝本身。"第一部分的《田园交响曲》,采用了意大利阿勃鲁齐山区风笛吹奏者的音乐,据说是1709年亨德尔在罗马听到的。 爱尔兰首府都伯林的音乐协会,为亨德尔安排了一次慈善音乐会。亨德尔非常感谢他们的盛意,答应为他们"写一些比较好的乐曲",结果写出了《弥  相似文献   

10.
《甲寅》与《青年杂志》(《新青年》)虽有渊源,但两者的关系既不是传承关系,也不是沿袭关系,而是一种“扬弃”.两份杂志在话语空间的开放性上存在承继关系,但在宗旨、内容、读者定位方面则根本不同,《爱国心与自觉心》也预示着《青年杂志》创办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经典释文》有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卢文弨刊《抱经堂丛书》本与清.同治十三(1874)尊经书院本等多种刊本。商务印书馆的《四部丛刊》和《丛书集成》也均收录了此书。它是解释儒家经典文字音义的书,由唐代陆德明所撰,总30卷。首为《序录》,主要说明本书的内容安排和经学的传授源流。次《周易》一卷,《古文尚书》二卷,《毛诗》三卷,《周礼》二卷,《仪礼》一卷,《礼记》四卷,《春秋左氏传》六卷,《公羊传》一卷.  相似文献   

12.
一、对教学材料及教学对象的理解1、通过《迢》诗感受汉五言诗的节奏,感觉《古诗十九首》“一诗止于一时一事”(王夫之《姜斋诗话》),“深衷浅貌,短语长情”(陆时雍《古诗镜》)的风格。2.通过《鹊》词感受秦观“长于议论,文丽而思深”(《宋史·秦观传》)的词风,以及词格平仄的诵读要领。  相似文献   

13.
从《汉书·艺文志》称《诗》,看《诗》在西汉的传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洲明 《衡水学院学报》2012,14(5):45-48,65
《汉书·艺文志》对《三家诗》和《毛诗》均有著录.通过对《三家诗》著录的考察,认为“故”和“传”分别为汉人不同的解《诗》经文的方式.又联系汉代人和清代人对“故”和“传”的解释,认为“故(故训)”是对《诗》经文属于文辞方面的解释;而“传”则是对《诗》经文属于内容方面的解释.就《毛诗》系统说,今所谓《毛传》,恰恰是汉人讲的《毛诗》的“故(故训)”;今所谓《毛序》,恰恰是汉人讲的《毛诗》的“传”.以此出发,揭示出西汉《诗》(特别是《毛诗》)传本的状况,并对纷争不休的《毛诗序》形成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视角.  相似文献   

14.
清唱剧《创世纪》是海顿晚年创作的一部大型的声乐作品。文章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序曲以及一些重要的音乐片段的分析,主要从交响曲结构思维的渗透、交响性的主题发展手法以及精妙的交响性配器手法阐述了这部作品所蕴涵的交响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期最令人期待的作品是王安忆的新长篇《启蒙时代》(《收获》)。小说有勾勒一个时代的宏大企图,可是作家理论阐述的兴趣似乎远远大于感性描写。与2005年的《遍地枭雄》一样,小说缺乏叙述动力和情感动力,读来令人气闷,显得气象袁微,看来作家几年前遇到的"瓶颈问题"益发严重。其他的几部长篇也令人失望,格非的《山河入梦》(《作家·长篇》)无论是写现实还是写寓言都不深入;邱华栋的《骑飞鱼的人》不管是于历史还是于想象都未翻出新意;李玉文的《河父海母》(《十月·长篇》)在魔幻和现实之间皆不落实,朱辉的《天知道》(《钟山》)在"纯文学"和通俗文学间两头不靠,海南的《最漫长的煎熬—南诏大理国秘史》(《大家》)更在"秘史"和旅游指南之间不知所云。中短篇中,罗伟章的《最后一课》(《当代》)和王立纯的《弥天大谎》(《十月》)写底层的现实问题,前者催人泪下,后者鲜活生动,可惜文学表现力性稍嫌不足。倒是阿宁的《白对联》(《当代》)可算当代的"官场现形记",对世道人心的把握精确到位,属"世情小说"中的佳作。此外,阿来《马车夫·喇叭》(《上海文学》)和冉冉的《八月蔚蓝》(《山花》)含蓄紧致,值得推荐,可惜在整体作品中数量太少,显得单薄。  相似文献   

16.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是对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它继承了人文主义思想精髓,发展开创了器乐作品的独立。而亨德尔的《D大调第四小提琴奏鸣曲》作为这个时期优秀的室内乐奏鸣曲,它很好的体现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亨德尔将和谐统一、平衡的理性主义思维与人的情感表达想融合,将这些美学思想融合到他的作品当中。这部作品的旋律简单大气,节奏舒缓稳定,织体结构均匀平衡,感情深沉、真挚感人,是亨德尔器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7.
1710年冬,亨德尔第一次到伦敦。草料市场剧院的经理希尔请他写一部歌剧,亨德尔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诗人塔索的叙事诗《耶路撒冷的得救》为题材,在十四天内写出了三幕歌剧《里那尔多》。1711年2月24日,该剧在草料市场剧院首次演出,获得巨大的成功,奠定了亨德尔在英国的声誉,也标志着意大利歌剧在英国的胜利;但也受到了《旁观者》杂志的酷评,著名作家艾迪生(1672-1719)在该刊第五号上撰文大肆攻击。当时《旁观者》的基调是:对英国人来说,最荒唐的事莫过于到剧院里去听用外国语演唱的歌剧;而《里那尔多》未能免俗,是按照意大利正歌剧的形式写…  相似文献   

18.
“清悠悠西湖碧水,肃静静西塔寺院,好一个幽僻去处,人迹稀罕……” 近日,在湖北宜昌市的一所中学听了一节音乐欣赏课,课题是民族清唱剧《陆羽》。那娓娓动人的喧叙、富有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2000年12月版)《孔雀东南飞》中有这样一段话:“《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见课本第34页)而与教材配套的《高中语文课课练》  相似文献   

20.
莫扎特在创作的成熟时期完成了《唐璜》这部作品,他在整部歌剧的音乐处理上游刃有余,同时,在歌剧中的人物角色安排等各个环节上,都可以看出莫扎特的独特用心。《唐璜》是一部喜歌剧,喜歌剧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它允许用音乐来推动剧情的发展。亨德尔歌剧中的角色扮演,中止了音乐只反映单一情感的时代,但是,在莫扎特改造过的传统喜歌剧中,音乐与戏剧同时发生,舞台上的动作也可以通过音乐得到补充、增强,甚至是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