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把手指头放在嘴里津津有味地吮吸,好像吃糖一样过瘾,曾经有一位家长很无奈地向我求教,说孩子总是吃手指,把手指都咬破了,可不管家长怎样提醒宝宝吃  相似文献   

2.
讨论情景     
正科学活动中学习温度和温度计,旺旺一直在吐口水。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把水银吃下去了。"下午美术课,他又开始吐口水了,一边吐一边说:"我把油画棒吃进去了。"旺旺这种行为似乎表现出了恐惧、缺乏安全感,如果过分干预又怕伤了孩子自尊,我该如  相似文献   

3.
家长常常注意防止孩子病从口入,做饭时认真清洗蔬菜,孩子吃东西前也要让他把手洗干净。但是,家长很少关心孩子在吃饭时的心理状态,也不太注意他是不是心情愉快地把饭吃完的。要保证孩子在餐桌上的心理卫生,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1.避免孩子在吃饭前的情绪过于激动。如果孩子刚刚进行了一项较为剧烈的运动,那么他一定很兴奋,家长这时候让孩子吃饭会影响他的食欲。家长要让孩子在吃饭前的一段时间停止正在进行着的运动,保证他在一种平静的状态下吃饭。另外,孩子因为年龄小,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他可能因为与小朋友发生了一点儿矛盾而不愉…  相似文献   

4.
爱心门诊     
孩子不敢在公共场合有所表现该怎么办江西省刘嫣读者问:我的儿子4岁半,在幼儿园上小班。孩子经常在幼儿园里抢其他小朋友的东西吃该怎么办Rtpjtg@eyou.com问:我的儿子3岁半,最近他经常在幼儿园里抢其他小朋友的东西吃,老师说了他以后好些,可过不了多久他就故态复萌了。请问,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答:在3岁之前,孩子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是因为他还不能将自我和外界区分开,他会认为外界所有的东西都是属于自己的。而到3岁之后,孩子就能将自我和外界区分开了。但是,如果家长溺爱孩子或者孩子与他人接触的机会较少,…  相似文献   

5.
一日去一位朋友家作客,朋友抱着孩子开门迎接。这时,孩子从衣兜里掏出一块巧克力,剥开纸正要往嘴里送,看我拿眼瞅他,便举起巧克力,递给我:“阿姨吃巧克力。”好甜的嘴呀! 我接过来,扮个鬼脸,把巧克力往嘴里一抛。可是不想这小家伙便“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朋友马上拿出一大包巧克力,费了一番口舌,才止住小家伙震天的哭声。这样的事,许多人或许都遇到过,并会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凡是孩子给的东西,都不能吃、不能玩,  相似文献   

6.
常听到一些家长忧心忡忡地讲起幼儿在家里老爱摔东西:一个好端端的玩具拿在手上,无论多么贵重,也无论他(她)是否在发脾气,都有可能被无端地摔出去,事后还会很开心地看着成人,似乎很有成就感.这样,家里的易碎品也就成了牺牲品,不少都被弄坏了.对此,家长在倍感困惑的同时,更多的是满腹无奈.他们据此认为自己的孩子破坏欲强,是坏孩子.其实,摔东西并非是界定孩子好与坏的标准.家长首先应该对孩子的破坏性行为有正确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正确施教.  相似文献   

7.
家长对于孩子的责任,不光是把他们培养成人,更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有用的人;在孩子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父母不能替他走路,只能教会他如何迈步。因此,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孩子世界观开始形成之时,就让他多接受一些正面的东西,会使他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8.
日前,昆山的一位家长反映:他家的孩子回到家后,嘴里竟然念叨"一条""二筒"什么的,都是麻将上面的语言.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是幼儿园把麻将带进教室当做教具,他觉得很不能接受,孩子这么小怎么能去沾上这个东西呢?万一有什么影响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9.
批评的艺术     
批评,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手段.能否在准确把握孩子心理的基础上批评孩子,其结果是大不相同的。讲究批评的艺术会使孩子改正错误,奋发上进,反之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甚至会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那么,怎样才能使批评有效呢? 一、弄清情况,讲明道理。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年小,即使讲道理孩子也听不懂,因此在孩子有过失时,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过失的结果上,而忽视了孩子造成过失的原因。想帮妈妈做事情而打碎盘子与想偷吃东西结果打碎盘子其行为的性质显然是不同的。在许多情况下,孩子的出发点是好的,他很想尝试一下自己的能力,或许是出于好奇.这就需要做家长的  相似文献   

10.
孩子学习困难,成绩差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家长,他(她)们为了改变自己孩子的学习困难问题,可谓费尽心机,花大把钱找名校、请家教、报补习加强班、吃保健药等,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差,是不专心、贪玩引起的,所以采取批评,责骂,甚至棍棒教育。以上家长行为,不但大部分孩子学习不能有所好转,而且更加重孩子对学习的紧张、害怕,久而久之,很容易造成逃学来逃避学习及家长的重压,使广大家长忧心忡忡。 专家提醒各位家长,解决孩子学习困难的急切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常言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且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作为家长都希望…  相似文献   

11.
孩子学习困难,成绩差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家长,他(她)们为了改变自己孩子的学习困难问题,可谓费尽心机,花大把钱找名校、请家教、报补习加强班、吃保健药等,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差,是不专心、贪玩引起的,所以采取批评,责骂,甚至棍棒教育。以上家长行为,不但大部分孩子学习不能有所好转,而且更加重孩子对学习的紧张、害怕,久而久之,很容易造成孩子以逃学来逃避学习及家长的重压。专家提醒各位家长,解决孩子学习困难的急切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常言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且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读…  相似文献   

12.
孩子学习困难,成绩差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家长,他(她)们为了改变自己孩子的学习困难问题,可谓费尽心机,花大把钱找名校、请家教、报补习加强班、吃保健药等,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差,是不专心、贪玩引起的,所以采取批评,责骂,甚至棍棒教育。以上家长行为,不但大部分孩子学习不能有所好转,而且更加重孩子对学习的紧张、害怕,久而久之,很容易造成孩子以逃学来逃避学习及家长的重压。专家提醒各位家长,解决孩子学习困难的急切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常言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且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读…  相似文献   

13.
正最近看了一则报道:有一位孩子作业不完成,上课讲话屡教不改,家长想出"奇法"——罚孩子吃朝天椒。家长准备了一枚正宗的朝天椒,折断一半后塞到孩子嘴里,并坐在对面监督他吃完。估计辣劲过了,他又将另一半朝天椒放进儿子嘴里,整个过程大约15分钟。孩子辣得满眼泪水,但就是不哭。最后,他让孩子写篇作文,题目是:老爸请我,:  相似文献   

14.
孩子学习困难,成绩差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家长,他(她)们为了改变自己孩子的学习困难问题,可谓费尽心机,花大把钱找名校、请家教、报补习加强班、吃保健药等,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差,是不专心、贪玩引起的,所以采取批评,责骂,甚至棍棒教育。以上家长行为,不但大部分孩子学习不能有所好转,而且更加重孩子对学习的紧张、害怕,久而久之,很容易造成孩子以逃学来逃避学习及家长的重压。专家提醒各位家长,解决孩子学习困难的急切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常言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且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读…  相似文献   

15.
我在家滑冰的时候肚子饿了,很想吃东西,我滑到桌子旁边拿吃的,把碗打碎了,妈妈骂了我,当时我很委屈。第二天想想,觉得妈妈是对的,我不能在滑冰的时候吃东西,很不安全。如果以后我的孩子第一次犯错,我会跟他讲道理,让他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是第二次犯错,我就会教训他。二(2)班袁宇柯  相似文献   

16.
家长带孩子上街碰到熟人时,或带孩子到别人家做客时,常常会有人给小孩东西吃。那么,当别人给你的孩子食物时,你该如何对待呢生活中,一种比较极端的做法是父母以自己的权威武断地代替孩子拒绝接受别人的食物,有些家长似乎很了解自己的孩子,说:“他不要,他不喜欢吃。”这些家长这样做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觉得吃人家的东西不好意思,只想领情不想受物;有的是为了显得自己教子有方,让人家看自己的孩子有教养;有的是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免得人家认为自己小孩嘴馋;有的是嫌人家食物不卫生等等。但是往往事与愿违。俗话说:隔锅饭香。尽管别人…  相似文献   

17.
小六班     
九、小李叔叔(二)小夕知道了小李叔叔和炮炮的故事后,见到小李叔叔总是笑着说:"终于有个害怕你的了,小李!"炮炮如果故意洒饭,所有的孩子会很小声地对他说:"小李叔叔……"炮炮如果抢了别人的玩具,旁边的孩子会很认真地提醒:"小李叔叔……"要是炮炮实在有不愿吃的东西,他会先看看周围的小朋友,然后把挑出来的食物放在桌子上,这时候是不会有"小李叔叔……"的。  相似文献   

18.
一忌当着客人的面。有的家长认为,在众人面前批评孩子,显得自己很有威信。其实,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他也像我们成人一样怕在众人前丢面子。家长不注意批评场合,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易使孩子形成抗拒心理。 二忌说“虚”话。不能因为孩子有过失,就把一说成十,把芝麻说成西瓜。将问题扩大化,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9.
亲子园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我园根据本社区的情况,开设了家长不陪同活动的半日班。孩子们初进亲子园会有一些不适应,于是在离园时经常会听到家长的劝告:“明天来幼儿园别哭了,高高兴兴地来。”家长出于疼爱,希望孩子能在幼儿园生活得快乐、开心,但这样的劝告,成效不大。因为2~3岁的幼儿是直觉行动思维,成人要求幼儿“别哭”,但孩子印象最深刻的却是早晨的“哭”,因为是自己亲身经历、感受的,这时成人劝告的话,所起到的作用是提醒了孩子,使他又一次想起了哭;孩子们在亲子园中高兴的事情其实很多,但成人只说“高高兴兴来”,这又有些笼统,不能使幼儿马上想起具体的事情。因此,这种提醒婴幼儿的方式效果不佳也是  相似文献   

20.
周伟华 《班主任》2005,(9):31-32
曾经有位家长向我咨询:为什么我的孩子不能和其他孩子和睦相处,不是推人家,就是抢人家的东西,有时还要打小朋友,搞的我们家长很没面子?孩子的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不良心理的表现,在小学生中是屡见不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