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借鉴和运用孙子战略思想,加强南海维权舆论斗争,以"上兵伐谋"思想为指导,加强舆论斗争的战略谋划;以"致人而不致于人"思想为指导,掌握舆论斗争的主动权;以"因利制权"思想为指导,灵活运用舆论斗争策略。  相似文献   

2.
《孙子兵法》提出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的战略思想自古以来就得到人们的赞许,"伐谋""伐交"是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条件和途径,而"伐兵"则是实现这一最高战略的保证。近年来,南海问题不断升级,作为中国"核心利益"的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将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以孙子的"三伐"战略为视角探讨我国南海战略,以"上兵伐谋以争全胜"作为解决南海问题的最佳指导思想,处理好中美间的战略博弈;借鉴孙子"伐交"思想,做好南海问题上的外交斗争;做好"伐兵"的准备,全力维护我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通过"三伐"并起,既宣示我国重视和平的良好意愿,又要宣示我国具有通过"伐兵"来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意志,从而真正有效地遏制战争,维护我国南海的领土和主权。  相似文献   

3.
美国福特政府时期在亚太地区实行"太平洋主义"。在新的军事安全政策指导下,福特政府制定了维持在韩军事存在、增强韩国自保能力等军事战略举措。这既有对尼克松时期战略收缩政策的继承,又突出强调美国在亚太地区军事的存在和介入。但由于福特政府并没有向韩国作出新的承诺或投放新的军事力量,因此从本质上讲,福特政府的对韩军事政策只是"尼克松主义"在亚洲新形势下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左传》记载了春秋二百五十余年间的四百八十多次战争事件,包含了丰富的军事战略思想。本文认为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军事战略与诸侯国之间的政治交往紧密结合,现实性和哲理性的高度统一,"事敬鬼神"的传统观念,从战争中励炼的实战经验。这些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左传》在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文献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滨州学院学报》2018,(1):20-25
作为东西方传统军事理论著作的代表,《孙子兵法》与《战争论》在战争制胜理念上存在"道胜观"与"器胜论"的不同,在战略追求上存在"全胜"与"战胜"的区别,在战略哲学根源上存在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与绝对战争论的不同。基于此,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兵学"仁道"互利思想、"全胜"谋略智慧与"和合"文化追求的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既是中国文化的战略追求,也是人类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济世良方。  相似文献   

6.
从中央苏区到遵义会议,毛泽东因引用《孙子兵法》军事原则指导革命游击战争,遭到"临时中央"的"左倾"领导者强烈反对,双方发生激烈论争。毛泽东曾被剥夺政治军事领导权。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据理力争,改变了这种状况,使孙子兵学传承方向明确、方法科学、步入坦途,成为构建抗日战争战略和革命战争战略的有机成分和重要部分。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毛泽东探索到的增益文化自信、磨砺思想武器、贯彻批判精神、适应实际需要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仍有启示意义和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7.
《孙子兵法》中的策略思想对于我国维护东海权益和稳定具有重要价值。借鉴"伐谋""伐交"思想,在东海维权维稳中既要使用政治和外交手段进行预防性处置,又要恰当使用军事力量;"奇""正"思想的启迪是,不仅要开展针锋相对的正面斗争,而且要出其不意,陷对方于被动;"先胜"和"必胜"的告诫是抓紧全方位军事斗争准备,打则必胜;"因敌、因势"思想的启发则是知己知彼,运用多种方法、手段灵活应对,打"组合拳"。  相似文献   

8.
今后五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蓝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制定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是教育战线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重要成果。新的行动计划经国务院批转后,将成为本届教育部党组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今后五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蓝图。制定新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十六大以来,中央确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突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这个行动计划是教育战线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谋划发展、规划未来的结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9.
以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贯彻中央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立足打赢现代科技特别是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按照江泽民同志的总要求,培养全面过硬的高素质军队建设人才,是新形势下军队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按照和平时期人才培养和部队战斗力生成的规律,这...  相似文献   

10.
解放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全面丰富时期,研究这一时期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时期,中央军委、毛泽东及时地制定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作战方针,指导我军相继进行了三大战役决战,这些战役,在中外战争史上是罕见的。本文仅就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作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11.
军队自学考试在"互联网+教育"和军事职业教育理念下实施网络助学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军事职业教育作为"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军队已经成为军人继续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近几年军队自学考试和军事职业教育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了军事职业教育视域下军队自学考试网络助学辅导经验,探讨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和...  相似文献   

12.
明代云南卫所武职多因“洪武征南”或“洪武填南”入滇,亦有永乐元年(1403)京卫武职调入者,还有宣德、正统、景泰年间调入或定卫之靖难新官之裔。云南各卫约有3名、4名至7名、8名新官,整体数量不多但世袭职级较高,属于卫所中较有权势和地位的群体。与贵州等其他省区相比较,永乐时期几无新官调入云南卫所,应与沐氏与朱棣朝廷的关系及“云南兵”在靖难之役中的创伤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在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装备教材起到了体现院校办学思想、固化专业保障、助力教学团队建设和支撑课程教学评价等重要作用。在长期的专业装备课程教学实践基础上,对原有装备教材使用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结合任职教育航空装备专业保障教学特点,对聚焦实战化教学条件下,如何搞好新装备教材编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理实一体”“一编多用”“多方协调”等新装备教材建设的新方法,为提高军队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汤凌飞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3):19-22,32
军事思维是军事文化体系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军事判断与战略选择,具有很强的民族传统特性和历史继承性。中美作为世界上代表东西方文化的两个大国,其军事思维有着显著差别。研究中美军事思维的不同,对于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军事文化体系建设,提高军事决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晟是中唐名将,屡立战功,力挽狂澜,虽无兵法传世,但其军政谋略思想仍可从《旧唐书.李晟列传》中窥见。李晟注重谋略的运用,在军事实践上,以严治军,以正治身,以奇用兵,以谋取胜;在政治韬略上,维护天下一统,忠君一贯,善始善终,其军事思想对先秦汉魏兵法多有继承。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掌握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共产党人之—,他在战争观、建军思想、战略战术原则等方面,逐步超越了当时占支配地位的资产阶级军事观点,开始用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分析中国军事问题,将中国的军事思想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其军事思想反映了中国军事学术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代表了中国先进分子在军事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预示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出现,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萌芽,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庚子事变中的权臣"矫诏"说曾经沸沸扬扬,不同版本的"矫诏"说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东南督抚将"矫诏"说之出口,作为维护东南和局、对抗朝旨的"正当"武器;列强附和"矫诏"说出于在华利益考虑;报刊时论发扬"矫诏"说为东南互保运动造势;清廷自身接过"矫诏"大旗,作为自解工具。然而"矫诏"这一伪命题正是因为不同阶层的利用而喧嚣一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