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谢与祝贺     
《新闻知识》编辑部:值此《新闻知识》创刊三周年之际。请允许我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作为《新闻知识》的一位热心的读者,我常常为我们这些搞新闻报道的同志。有这样的良师益友而感到庆幸和自豪。在我们巴林草原深处的军营里,有很多战士是贵刊的热心读者,他们争相订阅《新闻知识》。我对《新闻知识》更有一种特殊感情和偏爱。她之所以  相似文献   

2.
王晓翠 《青年记者》2007,(20):43-43
在CNRS对新闻类期刊的读者调查中《,中国新闻周刊》的男性读者占到77%,《新闻周刊》的男性读者占到69.7%,《三联生活周刊》和《南风窗》的女性读者分别占到56.3%和51.4%。  相似文献   

3.
《中国青年报》的新闻评论专栏《冰点时评》自创办以来 ,越来越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2000年《中国青年报》读者和专家两个评价系统中 ,7个新闻版里 ,《冰点时评》所在《青年话题》版的阅读率都得分第一。在2001年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新闻专栏评选中 ,《冰点时评》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时至今日 ,在竞争渐趋白热化的新闻界 ,《冰点时评》的热度仍旧有增无减 ,成为《中国青年报》吸引受众眼球的一张王牌。笔者认为 ,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来打造自身特色、凸显言论的力量是读者喜爱的缘由之所在 ,也是它留给新闻评论性栏目最突出的启…  相似文献   

4.
涂俊明 《青年记者》2007,(19):58-58
8月16日《人民日报》有条新闻说,《读者》杂志为了给老年读者提供便利,即将推出"大字号"的《读者》杂志。读罢短新闻,再翻开案头的《读者》杂志,感到有些心里话要对新闻传媒出版界的朋友们说。  相似文献   

5.
《中国青年报》的新闻评论专栏“冰点”时评自创办以来,越来越受到众多读者喜爱。2000年《中国青年报》读者和专家两个评价系统中,7个新闻版里,“冰点”时评所在《青年话题》版的阅读率都得分第一。在2001年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新闻专栏评选中,“冰点”时评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时至今日,“冰点”时评仍旧是《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6.
《南华早报》通过AI吸引忠诚读者对新闻机构而言,在当今竞争激烈且异常拥挤的新闻市场中,如何发现和争取忠诚读者显得至关重要。香港《南华早报》(SouthChinaMorningPost)近期通过测定读者对特定新闻品种的忠诚度以及了解具体新闻在培养忠诚感中如何发挥作用,来有效吸引更多的忠诚读者。2019年1月,该报建立了一套基于机器学习的算法系统,用以测定读者忠诚度。这套系统被称为"金枪鱼"(Bluefin)。  相似文献   

7.
看到贵刊《2000年第1期<新闻三昧>读者意见调查表》后,我不由得产生了想与《新闻三昧》交流并向《新闻三昧》问好的想法及念头。我是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我为《新闻三昧》这种做法叫好!《新闻三昧》从栏目设置到文章内容,都办得很好。总的来看,它内容丰富、新鲜、活泼,时效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青年报》的新闻评论专栏《冰点时评》自创办以来,越来越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2000年《中国青年报》读者和专家两个评价系统中,7个新闻版里,《冰点时评》所在《青年话题》版的阅读率都得分第一。在2001年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新闻专栏评选中,《冰点时评》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时至今日,在竞争渐趋白热化的新闻界,《冰点时评》的热度仍有增无减,成为《中国青年报》吸引受众眼球的一张王牌。笔者认为,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来打造自身特色、凸显言论的力量是读者喜爱的缘由之所在,也是它留给新闻评论性栏目最突出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新闻通讯》今年第二期推荐的《宝钢“小人物”推动了国家金融政策调整》(以下简称《小人物》),不失为短新闻精品。这样的“新闻瘦子”,比起那些挺胸凸肚的“新闻胖子”来,给读者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读者见了这样的“瘦子”,个个喜爱;而那些“新闻胖子”,在版面上挺胸凸肚硬往读者眼里戳,读者反而不想瞧它。有些长新闻,即使专为它设个“读完奖”,也引不起人们  相似文献   

10.
从来都是记者写新闻,读者读新闻,如今却出了新鲜事———记者的文章由普通读者来加以“点评”———当下不少报纸开设《读者点评》栏目,让人感到新鲜和兴奋!如《人民日报·华东版》的《热评》专栏、《中国青年报》的《百姓的语录》专栏,就专门刊载这种活泼犀利的短文。《人民日  相似文献   

11.
致读者     
在全国上下学习、讨论“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热烈气氛中,新一期《新闻大学》与读者见面了。细心的读者必定会发现,这一期《新闻大学》变大了,变厚了。积极改革,努力办好,这是我们全体编辑在新的一年里向读者献上的一份心意。诞生于中国新闻改革大潮中的新闻学术刊物《新闻大学》,在二十余年的历程中,沐浴着春风, 也经历过风雨。正是各位读者的长期关怀,各位作者的热心支持,使她经受各种考验而成长,成为新  相似文献   

12.
2002年初,《深圳商报》举行读者意见调查。位居商报不起眼的C叠夹版中的“健康新闻”版,在“读者喜爱版面”评比中,参与总共53个板块排序,创刊不到一年的“健康新闻”版,名列第六位,在非综合性独立板块中则名列第一。众多读者对《健康新闻》情有独钟,要求报社进一步扩充该版面,现在,《健康新闻》版步入了第三个年头,作为主持  相似文献   

13.
办公桌上又是厚厚的一叠读者来信,大部分是向编辑部报告;他们在读《新闻与写作》后,获得的教益和取得的成绩。编辑部在深感欣慰的同时,也向读者报告一个消息:《新闻与写作》的读者朋友又增多了。承蒙读者厚爱,本刊的发行量年年递增,一直位居全国新闻刊物之首,1991年在原基础上又增加近16%的读者。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与写作》是受读者喜爱的刊物。 在有的新闻刊物热衷于以纪实作品、秘闻轶事之类的作品吸引读者的时候,《新闻与写作》坚持自己的办刊宗旨,突出自己的特性,这是很可贵的,也是它的特色。不同的刊物联系不同的读者群。《新闻与写作》联系的是有志于  相似文献   

15.
石坚 《当代传播》2005,(1):79-80
一篇新闻作品,如果写得不活是难以吸引读者的。 一个新闻记者,如果不善于把新闻写活,那么,他在新闻舞台上则是一筹莫展。 一家新闻媒体,如果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少有活新闻面世,就可能逐渐失去读者,甚至在竞争中败北。 原刊于《新疆日报》的消息《我的心和祖国一起跳动》,先后获十四届中国新闻  相似文献   

16.
评价与希望     
作为一个没有为《新闻与写作》写过许多稿件,更没有写过优秀稿件的作者,也作为一个《新闻与写作》的忠实读者,在该刊创刊十周年之际,试作评价,并提点希望。先谈评价。 一是正派。《新闻与写作》是正派编辑为正派读者办的一份  相似文献   

17.
一点希望     
我是《新闻与写作》的一位热情读者,平时在上班时除努力工作之外,一大爱好就是读书、读报,现在退休还故乡,时间比较充足,更离不开读书。因此我选择订购了《新闻与写作》。 作为一名《新闻与写作》的读者,一期一期的读来,仿佛在  相似文献   

18.
封面链接     
“新闻离读者越近就越具有新闻价值”,这是美国《威斯康星州报》主编弗兰克·登顿的经验。1999年,登顿与美国报纸主编协会合作,组织编写了一本《地方新闻手册》。这本手册将地方新闻的定义集中在个人与其所在社区的关系上,即个人需要什么,希望从社区得到什么,并以什么回馈社区。为了编写这本手册,登顿翻阅了15年来的读者调查,发现地方新闻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报业吸引读者的力量和机会之所在。美国读者研究所2000年的一项调查也显示,读者需要越来越多的地方新闻。《地方新闻手册》超越了传统的地方新闻报道模式,创立了一个以个人与其社区的十大关系为核心的框架。登顿说:“地方新闻显而易见是我们最大的资产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9.
报纸要在完全意义上走向市场,要吸引读者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订报买报,就必须具有磁石般吸引读者的魅力,而“卖点新闻”则是报纸吸引读者的主要魅力所在。所谓“卖点新闻”,指的是报纸上那些能够吸引读者掏钱订报买报的重头新闻。今年一二月份,《中国改革报》的《民营经济周刊》搞了三次卖报活动,从售报情况看,读者主要是冲着某些新闻而掏钱的。它们有:《私营企业  相似文献   

20.
不少同志建议和督促我们给《新闻战线》写篇文章,介绍一下人民日报三版的《编余》,因为绝大多数读者和同行并不知道:这些在读者中产生了一定影响、每年一百多篇的新闻评论,全都是在拼版的当天晚上,由夜班编辑写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