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周星 《文化市场》2001,(5):39-40
毫无疑问.加入WTO以后.中国电影进入“与狼共舞”的时代成为现实.从长议计的决心应当是及早下定!其中.题材问题是目前国家电影事业宏观把握和政策指导的重要方面.理当分析。而中国电影的题材建设首先还是要从对现实评价分析入手.因为这是题材建设的重要方面。要强调辩证看待国产电影的现实.从而更好地思考中国电影发展中题材建设大局。题材表面上是分类问题.实际是艺术表现的思路和创造性问题.从它的走向中可以窥见思想和艺术视野的深广度。一般而论.题材包括了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考察近年中国电影的题材表现,我认为.适当调整,积极倡导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历史走进2005年时,中国电影也迎来其百年纪念。在这100年中,电影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思维和观念,拓展了人们想象的空间。正如美国著名文论家苏珊·桑塔格指出的,电影是当下最典型的艺术样式,是综合了科学文化和社会文化特征的艺术样式,它肩负培养、恢复和提升人们感受力的重任。2005年已成过去,而回味和感受过去一年的中国电影,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怀念。  相似文献   

3.
对于中国电影来说,2004年不同寻常,它是中国电影诞生百年的“前夜”。当我们于岁末盘点这一年收获时,忽然发现它是电影百年庆典的“预演”。各路电影豪杰纷纷登场献艺。像是为了百年的期许,又像是为了百年的回忆。电影是电视诞生前惟一能找到生日的一门艺术。它生得那样明白,活得却有些糊涂。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4.
中国即将加入WTO.这让作为艺术产品的中国电影面临着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然而.挑战和机遇并存.如何在外国大片涵八的时候.  相似文献   

5.
电影发行放映是电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影发挥社会影响、实现经济效益的唯一桥梁。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面对我国已经加入WTO的新形势.要进一步繁荣我国电影事业.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影视文化生活的需求.开创新世纪中国电影事业的新局面.深化电影机制改革.做好电影发行放映工作.培育和完善电影市场.使我们的电影具有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这项任务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紧迫。  相似文献   

6.
严敏 《文化市场》2000,(2):40-41
长期以来,世界电影市场一直被好莱坞所垄断。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影坛发生了新的变化,欧洲各国电影纷纷复苏,特别是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电影,不论在票房或艺术上均可与好莱坞电影抗衡;亚洲地区则出现了民族电影的新高涨,中国、日本、韩国、伊朗、泰国等国的优秀影片颇受瞩目,频频获奖;英国、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除了部分电影人融入好莱坞主流制作外,  相似文献   

7.
肖愈 《华夏文化》2009,(1):36-38
电影不仅是一种娱乐休闲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影也是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可以很好地体现或诠释一种或多种文化。好的电影以动人的情节、美妙的音乐和丰富的内涵带给观众美的享受,同时给人以人生的启迪。它是人们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主要大众传媒艺术形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精彩外国影片进入我们的文化教育和娱乐生活,中国观众见证了众多优秀影片广为流传,乃至成为经典。  相似文献   

8.
《文化市场》2000,(5):22-23
农村电影放映“2131”目标(即在21世纪初,基本实现全国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是在世纪之交,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广电总局和文化部针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农村电影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的一项跨世纪农村电影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1998年9月召开的全省农村文化工作暨文化先进县命名表彰会议指出:“要把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切实解决好。”省委、省政府两办1999年4月在《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意见》(陕办发【1999】22号)中也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9.
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形态的审美文化都是不断发展的、体系.它们总在更新着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由艺术的思考而产生的问题。随着21世纪的来临.今日的电影美学已步入空前复杂地交织了多元化因素的关键阶段:在显层面上.真实性与假定性、生活与梦幻、艺术性与娱乐性之类概念依然交错互生.彼此约化:在深层次上.整个电影理论体系则因研究对象及其性质的裂变而日益陷于尴尬之境。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是中国电影市场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全国电影市场票房收入达到43.41亿元,较2007年增长10.14亿元,增幅达到30.5%。上海的电影市场和全国一样,电影放映场次、观众人次、票房收入三大经营指标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1.
金鸡逢金马     
2005年11月份,对中国电影来说可谓双喜临门。内地金鸡百花电影节期间,恰逢台湾金马颁奖。金鸡金马一相逢,胜却人间无数。在中国电影百年喜庆的时候,关注华语电影节,展示其现实境遇,畅想华语电影节的明天,无疑意义深刻。  相似文献   

12.
丁亚平 《寻根》2001,(1):97-102
费穆(1906~1951)是中国人文派电影的代表人物。人文派电影,较强调作者意识与文化因素,重视人物的心理刻画。费穆编导的《香雪海》,是当时最能标示他的艺术个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20年代,世界电影艺术权威、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院长格力夫斯便提出了“什么是电影艺术,什么是科学的电影艺术”的问题。他认为,应确立一项大奖,以奖励最佳电影和最佳演员。那个时代,给人深刻记忆的只是街头魔术、马戏小丑的动作,无声电影、尤其有声电影的艺术魅力,远未被人们所认识。但,自从珍尼特·盖纳荣获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后,人们发现,所谓魔术不过雕虫小技而已,只有有声电影才能最真实地展现电影艺术的全貌。从1929年首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得者产生,到1999年最佳女演员威尼萨·热格雷夫,电影艺术的魅力从未降温。1998 年,好莱坞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译制片进入空前的繁荣,但译制水准却参差不齐,译制技术质量亟待提高,译制片呼唤更多的精品。       译制片一个世纪的见证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在中国属舶来品,中国电影的起步比世界电影的诞生晚了10年。可以说,中国电影是受世界电影启蒙才横空出世的。由于语言不同,自有声电影诞生以来,译制片作为电影交流的产物亦随之诞生。中国电影译制片与共和国同龄,1949年东北电影译制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译制完成的《普通一兵》,标志中国译制片事业零的突破。当时,中国译制片事业发展缓慢,陆续组建的几个译制片厂每…  相似文献   

15.
电影评论人口碑的败坏,并非一个单纯的电影评论问题;在中国电影工业的这盘棋局中,评论者扮演的角色当与电影制作相互促进,当有助于中国电影质量和水准的提升,而绝非影评人与电影制作者互相勾连,利益惟瞻,蒙蔽观众,共同堕落,最终使中国电影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相似文献   

16.
将近一个世纪以来,好莱坞以强劲的势头横扫了整个世界电影市场。面对好莱坞的“气势汹涌”,素有“艺术电影基地”的欧洲也无力回驳,尤其是亚洲电影长期处在一种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中。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第五代”导演脱颖而出,以历史叙事作为对现实发言的方式以及以语言的陌生化方式,构成对好莱坞“权力话语”的颠覆,成为特定而短暂的历史契机所造就的文化奇迹。而到了90年代,韩国电影以其异军突起的气势取代了中国的历史寓言叙述,成就了别样的亚洲电影景观,并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影坛的一支主力军。  相似文献   

17.
马磊 《世界文化》2005,(5):33-34
捷克是一个在世界地图上不容易找到的国家,但在好莱坞统领西方主流电影化意识形态的当下,捷克却拥有着璀璨夺目、异彩纷呈的电影艺术.这个民族的天才想象、奇特睿智和尖锐戏谑都淋漓尽致地投射在声光影的艺术空间里,创造了世界电影园地的奇葩。东欧社会曾经为我们所熟悉的政治历史已经远去.但其经久深藏的独具魅力的化正在唤起我们美好的记忆,并且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还能从中得到全新的震撼性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30年代中国电影步入黄金时代,以《渔光曲》《桃李劫》《马路天使》《十字街头》为代表的影片已经走向世界。电影艺术中心——上海的影业公司有四十多家,其中著名的有明星、天一、电通、联华、艺华等。  相似文献   

19.
美国当地时间2001年3月25日晚(北京时间3月26日上午),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在洛杉矶隆重揭晓。中国电影导演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喜获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道具装饰、最佳原创音乐四项大奖。消息传来,国人及海外华人激动不已.因为它是第一部有缘到奥斯卡上“耍耍拳”的华人电影:激动之余,关于《卧虎藏龙》的种种议论不断见诸媒体,其间褒贬不一,犹如刀枪相见。现将其中部分精选于下,以供品评。  相似文献   

20.
广东人对中国电影的贡献是很大的,中国电影自开创至今已快一个世纪了,其中我广东人从事电影事业的为数不少,无论在创业、编剧、导演、演员、摄影、美工以及其他工种,都有杰出的成就。中国电影有史以来有4个“最”,也为我广东人所拥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