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城市史研究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热切关注的焦点。20余年的学科发展,以近代中国城市发展演变为主题的城市史学研究,先后完成了从个案研究到整体研究,从纵向梳理到横向比较,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审视的历史性跨越。一批颇有学术价值与影响的研究成果相继产生,并推动本学科向更高层次提升,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拓展。这其中,由何一民教授主编的《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堪称是中国城市史学研究中的又一项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从80年代兴起到本世纪末,在短短的十余年间发展成为生机勃勃的新学科,其研究成果十分丰硕。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评介。一、单体城市研究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是从单体城市起步,所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据张利民编辑的《近代中国城市史论著索引...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作为一种学术潮流的兴起是以1986年国家“七五”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上海、天津、重庆、武汉四个近代新兴城市的研究开展为起点。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较怏,十余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4.
道学文化与企业管理──学者与企业家对话录隗瀛涛,薛永新隗瀛涛四川联合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四川省历史学会理事长。主要著作有《四川保路运动史》、《四川近代史稿》、《重庆开埠史》、《近代重庆城市史》等。薛永新成都恩威集团...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与史志杂记的渊源关系是本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五个世纪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前、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以前、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者在相关史事的钩稽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在范围上也延伸到了陈志裴注之外的《资治通鉴》、《通鉴纲目》、《后汉书》、《十七史详节》、《史记》、《左传》等史著;突破了对“渊源”内涵的狭义理解,除了故事情节层面的考索外,还注意到了史志杂记对小说修辞、形象塑造、叙事艺术、创作心理、思想意蕴等方面的影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在研究目的、对象,依据版本,范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值得研究者深思和鉴戒。  相似文献   

6.
《寻根》2011,(3):40-40
"大象学术译丛"以整理西学经典著作为主,但并不忽略西方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我们着眼于西方学术界20世纪80年代之后研究特别繁荣的学术史、科学史、考古史、宗教史、性别史、哲学史、艺术史、人类学、语言学、民俗学等领域,目的是为中国学术界奉献一套国内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译丛。  相似文献   

7.
方肖 《华夏文化》2007,(3):14-16
《中国思想学说史》六卷本是一部由思想史专家张岂之教授主持撰写的学术著作。中国思想学术史的研究具有悠久的传统,但现代中国思想史学科的建立,则以侯外庐先生等的《中国思想通史》(五卷六册,260余万字)为主要标志。《中国思想学说史》六卷本力图在总结五十年来、特别是二十年来中国思想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对中国思想发展历史的新认识,丰富和发展中国思想史学科体系。本书由总主编提出整体设想和编撰大纲,聘请各分卷主编,由分卷主编提出关于各卷的具体编撰思路。六卷本的具体分工是:先秦卷,由刘宝才、方光华教授主编;秦汉卷,由黄留珠…  相似文献   

8.
世纪课题:关于《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国演义》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然而,一些重要而又是基本的问题,至今尚未解决。《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问题,就是这样的一个“世纪课题”。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市史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兴起,初步构建起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中国城市史学之兴起与专业性研究机构的建立、研究队伍的构建、全国性专业学会的建立、学术研讨会的举办、专业性期刊杂志的创办等有着十分直接的关系;而"三大体系"的建设主要表现在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成果十分丰硕,初步形成了理论模式和研究范式。新时代要进一步完善中国城市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就必须要加强研究方向的凝炼、学术队伍和科研基地的建设、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推进学术研究与服务社会相结合,提高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显示度,加大理论创新与方法创新,从而推动中国城市史学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孤篷 《世界文化》2014,(4):15-17
<正>我记得,在20世纪80年代初,让-保罗·萨特(1905-1980)是中国知识界青年的热门话题。谈到萨特,我首先忆起的是他那张在街头叫卖左派报纸"人民事业报"的照片。他老态龙钟、其貌不扬,躲在酒瓶底似的老式近视眼镜儿后面。这幅照片后来被法国文学专家柳鸣九先生收入他主编的文集《萨特研究》(1981)中。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王符的研究日益成为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不仅研究成果多,而且研究队伍庞大。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作者生平、思想、《潜夫论》文本研究等方面。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王符思想研究的深度挖掘,把王符与前代思想家及同时代的思想家进行对比研究,以及对王符思想所具有的现代价值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学科困境中国中外关系史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中西交通史,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学术史。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外关系史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展,研究成果推陈出新,取得了令学界瞩目的成就。但美中不足的是,中外关系史的学科建设,却呈现相对滞后的局面,一直未能形成系统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是第一部系统研究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互动关系的作,2004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这一课题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四川大学“十五”“211”工程子项目,通过何一民教授和其他学人的共同努力,几经寒暑,数易其稿,历经出版波折,终于呈现在读眼前。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是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文化发展又是一个历史过程,因此研究中国文化与研究中国历史是密不可分的。20世纪以来,我国的历史学经历了两个很大的变化,即从传统文学到近代史学,从近代史学到马克思主义史学。50年代以后,马克思主义文学在我国广泛传播,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历程,70年代以后又有了新的科学的发展。历史学的这个发展变化,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研究的发展变化。回顾近半个世纪的亲身经历,面对21世纪的即将到来,我认为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两点是尤其值得注意的。第一.着力开掘拓展。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源远…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由于对知识迁移与留学史的关注,我也研究了几位20世纪30年代留学德国的中国学者,其中包括为中国美术教育、艺术史做出巨大贡献的滕固(1901-1941)。前些日子在翻阅《征途访古述记》(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6月初版)的小册子时,见到他记载的"徐州半日"。我是徐州人,并且是徐  相似文献   

16.
欧美近代文化,以14世纪文艺复兴启其端,以18世纪法国大革命为其形成的标志。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古老而灿烂的文化,作为与欧洲中世纪神学完全不相同的文化形态,参与了欧洲冲块封建意识形态的斗争。欧洲近代思想的先驱者们,曾经广泛而狂热地运用中国的文化材料,守护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的摇篮,并在尔后形成的西方近代文化中留下了不灭的光辉。欧洲人大约八16世纪开始,把寻求摆脱神学迷狂的眼光转向中国。当时,葡萄牙著名的学者乔安·巴罗劳斯(JoaodeBarros1496-1570)在其所著的《每十年史》的《第三十年史》中,第一次以文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当代小说里的农民形象,20世纪20年代表现为麻木中显示愚昧;30年代在土地上流泪;40年代通过斗争取得胜利;50年代在获得土地体验劳动欣慰的不久就面临着合作化的彷徨;60年代在浮夸中挣扎求实;70年代的农民形象是个空白;80年代的农民在市场上开始走向物质与精神的富裕;90年代农民在世纪之交整理着自己一个世纪的记忆。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70至80年代,近代中国产生了首批为数不多的国人自办中文报刊,打破了外国人在华的报业垄断局面,书写了近代中国人自强不息、光辉灿烂的报业奋斗史。王韬是近代首批国人自办报刊创办者当中的佼佼者,他不仅创办了近代历史  相似文献   

19.
《中国思想学说史》6卷本是一套由著名思想史专家张岂之教授主持、由著名专家学者撰写的学术著作。该书在总结50年来、特别是20年来中国思想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思想发展历史提出了新认识。该书最突出的特点是从学术史角度深化思想史研究,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20.
黎湘 《华夏文化》2003,(2):55-56
陆游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很高的文人 ,不仅如此 ,他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思想 ,也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陆游的生平、文学和思想进行研究 ,是 2 0世纪 60年代到 80年代间学术界的热点 ,取得不少令世人瞩目的研究成果。近二十年来的陆游研究 ,在论文的数量上有所突破 ,也确实产生了不少成绩。但勿庸讳言 ,国内近二十年来的古代文学和思想研究获得较大发展 ,研究观念和研究方法都有了新的突破 ,可一直没产生一部反映当今学术水平和思想深度的陆游传记 ,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最近读到邱鸣皋《陆游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2年出版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