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心理暗示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影响方式,它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以无抵制的接受为基础,通过语言、行动、表情等符号,含蓄而间接地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声乐教学活动中的心理暗示在声乐教学实践中,使用积极有效的心理暗示实施歌唱训练是声乐教学经常采用的手法。  相似文献   

2.
朱会军 《考试周刊》2011,(90):140-141
在排球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心理暗示教学法,心理暗示能够对人的心理、行为、情绪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应用环境、人格、仪表、行为、表情等积极暗示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达到期望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3.
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个体发放某种信息,而个体接受了这些信息后无意中作出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迅速影响的过程.暗示学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则产生了暗示教学法.  相似文献   

4.
谈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暗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暗示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环境和个人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用含蓄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家喻户晓的故事“杯弓蛇影”、“望梅止渴”都是暗示现象。将暗示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无疑能调动学生的心理潜能,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和创造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心理暗示的一点认识。一、课堂教学中心理暗示的形式1.语言暗示语言暗示是指通过语言形式给对方以暗示。教师的教学语言往往藏有丰富的潜台词,语调的轻重缓急、快慢节奏都带有“弦外之音”…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心理暗示呢?心理暗示这一术语来自西方的心理学,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态度等方面的暗示来影响、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消除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畏难心理,提高学习成绩。暗示教学法在国际上虽已形成  相似文献   

6.
暗示是人类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 ,是影响人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形式。暗示能力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中极为重要的能力 ,语文教师的暗示能力必须具有渗透性、启发性、愉悦性、自觉性和协调性等基本特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采取有效的暗示策略 ,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语文教师暗示能力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语文教师应不断追求、永不满足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7.
非言语心理暗示是言语交际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通过人的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距离、触摸行为、穿着打扮、实物标志、声音变化等刺激他人的感觉器官,含蓄间接地对他人的心理、行为产生影响,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信念和行为规范。教学活动中的非言语心理暗示,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利用非言语符号针对教育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纪律等,对学生心理产生暗示,使师生之间心灵交汇,促进教学活动的展开。一、教学活动中非言语心理暗示的作用机制(一)启迪智力发展机制教学活动中非言语心理暗示具有启迪学生智力发…  相似文献   

8.
所谓心理暗示,就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和信念。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合理、恰当地运用心理暗示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根据日常教学经验,简述了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暗示时机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梅英 《山东教育》2003,(36):22-23
暗示是一个心理学名词,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对它作出过定义和诠释《辞海》中是这样定义的:“在无对抗态度条件下,用含蓄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这种心理影响表现为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为或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暗示多采用言语的形式但也可用表情或其他暗号来进行。”在幼儿体育教学中,大多采用直观式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教具辅助等形式完成教学内容及动作训练。而在活动过程中,暗示的应用同样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辅助效果。一、言语暗示言语是一种特殊的信号,它概括地代表着一类现实的事物,人们用它来互相传达信息,同…  相似文献   

10.
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期望效应,只要对一个人产生积极的心理期望,那么他就会发展得更好.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教学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小学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擅长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将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理论指出:“暗示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是环境和个人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用含蓄的间接方法对人们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将暗示手段应用于组织教学,能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组织教学中,暗示的表现形式可采用行动暗示法、符号暗示法、表情暗示法.而表情暗示在组织教学中尤为重要,它是师生之间沟通感情,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那么,教师如何在组织教学中运用表情暗示呢?……  相似文献   

12.
心理暗示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它是指在无对抗情绪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认知、情感、意志以及行为产生影响的心理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理论指出:"暗示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是环境和个人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用含蓄的间接方法对人们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将暗示手段应用于组织教学,能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组织教学中,暗示的表现形式可采用行动暗示法、符号暗示法、表情暗示法.而表情暗示在组织教学中尤为重要,它是师生之间沟通感情,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那么,教师如何在组织教学中运用表情暗示呢?  相似文献   

14.
暗示就是环境和个人之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 ,“凡是影响于心理的都是暗示。”运用暗示法进行教学就是要创造一种环境 ,它能引起个人高度的学习动机 ,充分激发个人心理动力 ,调动人的心理倾向潜力。学校教育教学中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教学观点出发 ,在学习过程中 ,教与学的师生双方信息交流过程中 ,力求把各种无意识因素组织起来 ,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自我发展之目的。暗示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使学生学得好些 ,多些 ,快些 ,获得更多信息量 ,更主要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地自我发展 ,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想象力 ,而且能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15.
暗示教学理论是三十年前由保加利亚心理治疗医生乔治.洛扎诺夫(G.Lozanov)创立的一种运用暗示手段,激发学习者的心理潜力,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流派。这种理论提倡用愉快教学的观念,把认知与情感、分析与综合、有意识与潜意识结合起来,配合音乐的背景,利用暗示作为环境与人、师生之间经常的、不知不觉的交流因素,让学习者形成全大脑学习的心理倾向,产生强烈的认知动机,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理论指出:“暗示是·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是环境和个人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用含蓄的间接方法对人们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将暗示手段应用于组织教学,能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组织教学中,暗示的表现形式可采用行动暗示法、符号暗示法、表情暗示法。而表J隋暗示在组织教学中尤为重要,它是师生之间沟通感情,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那么,教师如何在组织教学中运用表情暗示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暗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它对人们的影响也很奇妙,负面暗示,通常会给人带来负面影响;而正面暗示,也有可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教育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心理暗示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兰 《考试周刊》2011,(42):168-169
心理暗示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运用心理暗示有助于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作者结合教学实际阐述了如何将心理暗示运用于政治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暗示是在非对抗条件下,通过言语、行为、表情或符号,对他人心理或行为产生影响,使他人接受暗示者的某一观点、意见或按暗示的一定方向去行动。人们的举止言谈总有一定的目的、意图,这些目的、意图通过暗示的方式来表达,使人从中得到领会,做出反应。 暗示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具有其本质特点。首先,暗示是一种心理现象,所以一般称为心理暗示。暗  相似文献   

20.
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迅速的影响过程。暗示可以由人施授,也可以由情境施授;暗示可以采用言语方式,也可以采取非言语方式,如面部表情、手势,仪态及教学环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