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蒙猛  杨春怀 《冰雪运动》2011,33(5):92-96
针对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总体专项力量能力与韩国和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差距,尤其是在比赛中"突然加速"与弯道超越对手的能力较差的问题,设计一种数字化短道速度滑冰弯道力量训练器。训练器由底盘框架、梯形长方体钢框和平叉型框等构成框架,装有圆盘踏动传动系统、风阻转盘传动系统、压力传感器和光电开关传感器等,以及数据采集摄像机、计算机组成。运动员模拟弯道蹬动训练时,站在转盘边缘做双腿交叉剪切用力向右蹬动,使踏动转盘逆时针转动,来克服传动系统阻力、风阻力转盘产生的阻力负载,同时主轴的转速光码盘系统、压力传感器、摄像机将蹬动速率、压力、视频信号传给计算机模拟成动作压力周期曲线信号数据同时显示并记录,实现数据化训练,依据数据评估训练效果,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设计一种速度滑冰陆地全相模拟场地与训练器械,运动员可利用其在陆地上按冰上实际比赛项目的距离进行起跑、直道横向滑行、弯道交叉蹬动技术的状态、步频、时间、力量进行的循环训练。研究方法:设计加工一套由中心定位盘、弯道弧度插接限定道、旋转的中心定位转盘、圆周运动负重扶车、弯道塑胶踏道、负重扶车配重块、塑料滑道等共同组成速度滑冰陆地全相模拟场地和训练器械系统,研究结果:运动员可利用其训练可有效提高专项力量耐力能力,促进运动成绩提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短道速滑弯道技术动作和速度滑冰技术动作的分析,认为短道弯道技术练习对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弯道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速度滑冰弯道技术中使用短道弯道技术练习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从短道和速度滑冰运动员弯道下肢动作,即髋膝踝的角度、身体倾斜度、蹬冰角度以及技战术与训练等方面,阐释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运动员之间的动作结合点,分析利用短道弯道技术优化速度滑冰技术动作的合理性,提出短道弯道训练对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弯道技术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短道速滑弯道技术动作和速度滑冰技术动作的分析,认为短道弯道技术练习对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弯道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速度滑冰弯道技术中使用短道弯道技术练习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从短道和速度滑冰运动员弯道下肢动作,即髋膝踝的角度、身体倾斜度、蹬冰角度以及技战术与训练等方面,阐释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运动员之间的动作结合点,分析利用短道弯道技术优化速度滑冰技术动作的合理性,提出短道弯道训练对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弯道技术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常规非对称性测试方法,结合可模拟速度滑冰弯道姿态的发力训练器,探讨双边不对称性在速度滑冰项目中的表现形式,为速度滑冰下肢肌肉力量训练提供建议。方法 对11名速度滑冰国家队长距离组男子运动员进行测试,以5 000 m最佳成绩进行排序。分别对受试运动员进行单、双侧蹲跳测试,速度滑冰弯道侧蹬技术单次和连续单腿侧蹬动作模拟测试,分析不同指标结果以及与单、双边专项运动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双边不对称性的增加与优势侧(左腿)的运动表现呈正相关。随着侧蹬次数增加,专项运动能力与优势侧相关性降低,而与非优势侧(右腿)的相关性增加。结论 优势侧的肌肉力量是影响速度滑冰运动员运动表现及双边不对称性的主要因素,而随着运动员侧蹬次数增加,对非优势侧的影响会逐渐加大。因此,运动员可通过单边模拟侧蹬的力量训练增强下肢肌肉力量,降低双边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三维定点摄像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500米的起跑动作进行技术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男女短道速滑运动员在起跑阶段前三步每一步所用时间均稍长于世界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平均用时,建议加强运动员启动反应速度训练;我国男女运动员在起跑阶段躯干倾角和蹬冰腿膝关节角均偏大,建议运动员应保持较低的姿势.以减小阻力;我国优秀短道选手的蹬冰角度和最大展膝、展髋角速度均偏小,建议在今后的训练中应加强冰刀对蹬冰角度的控制及下肢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7.
便携式冰壶投掷力量、速度测试分析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洋  杨春怀 《冰雪运动》2009,31(4):94-96
研究设计由一套单片机、计算机和软件系统技术与蹬动压力板传感器、冰壶出手红外切光器、多组摄像头组成的投掷速度、力测试分析系统,并将其组合在便携三角架上。在训练时架设在出手线边,当运动员蹬动踏板时,蹬动压力板传感器感受压力,在冰壶出手时2个红外切光器记录冰壶运行速度,摄像头组记录运动员侧视面、俯视面同步动作画面和冰壶进入大本营撞击占位画面。以上信息、图像由计算机软件进行技术分析,可实现对投掷技术的正确性和稳定性进行判断,使运动员直观地认识自身的技术问题,为教练员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提供帮助,为冰壶运动员投掷能力训练提供"精、稳、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从控制速度变化对力量训练的作用角度,构想了速滑蹬冰等动模拟练习器。通过计算机控制,使阻力随着蹬冰模拟练习中膝关节角度的变化不断地改变,从而使运动员在不同的膝关节角度下都能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9.
运用专项力量器械和专项力量训练方法手段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途径,为此研究设计了一种自行车运动员杠杆式专项力量训练器。该训练器的主要结构包括:可拆卸支撑框架、力量运动杠杆、杠杆滚轮、负载杠铃片、脚蹬式压力传感器、速度与距离传感器、单片机与数据显示器、可调试车座。自行车运动  相似文献   

10.
基于《短道速滑青少年训练教学大纲》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的要求,分析短道速滑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要素与获得的途径,揭示了专项力量耐力是影响、制约体能和技能能力的主要因素,寻找有效的专项力量训练方法应用于训练实践,可使得二者有效地结合发展,是提高短道速滑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关键.引用新型短道速滑专项力量模拟训练器和空气阻力伞器械,并研究设计了专项力量训练方法,将其运用到陆地和冰上的专项力量训练实践中,来强化专项动作过程中的外加阻力负载刺激,以实现不同层次的运动员不断突破专项力量极限水平值.  相似文献   

11.
在速度滑冰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弯道技术已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环节。通过对短道弯道技术与速度滑冰弯道技术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员采用短道训练后,对其弯道技术的提高和专项能力的促进具有积极的影响。结果表明:短道技术训练可降低速滑运动员滑跑姿势,弯道滑跑时身体倾倒角度增大,从而形成更为稳定的弯道支撑,专项肌群和专项能力获得提高。为改进速度滑冰弯道技术和提高运动员专项能力及竞技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克莱普冰刀的特点、弯道身体倾斜角度、蹬冰角度、疾跑技术和衔接技术等方面对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的直道技术、弯道技术和起跑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指出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弯道技术要优于速度滑冰运动员,从而成为短道速滑向速度滑冰转型的运动员的主要优势,相应的直道技术则沦为劣势,以此可作为判断运动员是否适合转型,以及改进转型后的技术动作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核心力量在短道速滑运动训练中的作用、与传统力量训练的比例关系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随着蹬冰技术的发展,对核心力量训练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将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有效的结合,满足专项体能与技术的要求,有利于短道速滑运动员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速滑弯道耐力特点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技术动作稳定性,又在力量素质上提示了绝对蹬动力量的重复能力。一般情况下速滑弯道的耐力指数相对于直道偏大,弯道耐力水平更能反映运动员的运动耐力训练效果。优秀速滑运动员具有更高的弯道耐力水平。通过揭示弯道的耐力特征,为速滑训练提供一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短跑道速度滑冰中,弯道路程占总路程的一半,因此,弯道技术对运动成绩影响很大。为研究弯道技术,采用影像测量方法对九冬会比赛中优秀运动员的弯道动作技术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从测试数据看,女子运动员在11.33 m/s以上,男子运动员在11.88 m/s以上;从曲线图看,男女运动员的同侧髋、膝角度一时间曲线形状相似,这表明同侧腿关节角度变化规律相同,支撑腿髋、膝动作协调,摆动腿髋、膝动作协调,蹬冰腿髋、膝角同时发力。对比以前测试的一些短道弯道速滑动作图表,可知,只有优秀运动员才具有同侧关节角度一时间曲线形状高度相似的特点,此现象揭示了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动作结构特点。此外,单支撑阶段速度上升,而双支撑阶段速度下降,可能表明单支撑蹬冰比双支撑蹬冰更有效。  相似文献   

16.
采用摄影测量的方法,在全国短道速度滑冰“攀登杯”系列赛长春冰上训练基地比赛现场,实时测试了杨阳等4名女子运动员在5圈追逐赛中的弯道技术动作,分析测试结果作者认为孙丹和王春露髋、膝动作的协调性较好,有利于取得较好的蹬冰效果,特别是王春露髋、膝动作协调并且关节伸展幅度大、时间短,更有利于提高弯道速度。七台河队的杨扬在所测定的这段弯道上无明显蹬冰动作,以自由滑行通过弯道;长春基地的杨阳弯道蹬伸比较积极,但髋、膝动作配合欠佳。  相似文献   

17.
自行车运动     
G872.35,G818.3,HL006 9803988自行车踏蹬速度测定分析系统的研制与应用[HL,中,A]/熊开宇,延峰,郑晓鸿,赵枝英,王瑞元//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1997.-139(TY)自行车//蹬踏//速度//测试器材//电子器材作者研制了一套适合训练现场应用的自行车踏蹬圆滑度速度测定分析系统.该系统传感器选用了美国产磁敏数字开关,体积小、灵敏度高,安装在赛车上不影响运动员的骑行.运动员踏蹬速度信息用通过牙盘上的小磁铁传递给传感器,记录在微型录音机上,记录下的信号通过专用接口电路输入到计算机,经过专用程序处理,即可得到运动员踏蹬圆滑速的准确信息.应用自行车踏蹬速度测定分析系统对我国女子优秀自行车运动员166m,200m,333m,1000m,1333m,3000m,5000m 的实际训练过程进行了测试分析.通过分析,得到我  相似文献   

18.
为改进短距离速度滑冰弯道技术和提高滑跑成绩,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和实验法,对短距离速滑弯道技术与短道速滑弯道技术,在动作结构、技术特征、用力特点、弯道滑跑倾斜角度和训练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找出短距离速滑与短道速滑弯道技术的共同点。研究表明,短距离速度滑冰与短道速滑在动作结构、蹬冰技术和训练方法上有许多相同和相似之处,在弯道技术训练中也有许多可借鉴之处。实验表明,借鉴短道速滑弯道技术训练可以有效地改进和提高速滑弯道技术及运动成绩,是对短距离速滑弯道技术训练的创新研究,旨在使短距离速度滑冰弯道技术训练有了一个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现场采集的短道速滑500 m项目的优秀运动员运动视频进行处理,获取相关运动学参数,揭示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滑行运动学参数特征,为运动员科学训练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单台摄像机定点拍摄获取比赛录像,无须在现场放置框架,利用冰面现有文字和线段进行摄像机空间标定,利用SIMImotion解析软件得到运动员滑行轨迹的像坐标,最后通过射影变换原理获取运动员在冰面上的滑行轨迹等运动学指标。结果:数据显示在第三圈男女平均速度都达到最大,男子最大圈平均速度为14.14 m/s,女子为13.07 m/s。男女直道平均速度、弯道平均速度、入弯瞬时速度和出弯瞬时速度都在第5次达到最大值。男子直道最大平均速度为14.13 m/s,女子为13.13 m/s;男子弯道最大平均速度为14.70 m/s,女子为13.51 m/s;男子入弯最大瞬时速度为14.76 m/s,女子为13.66 m/s;男子出弯道最大瞬时速度为14.21 m/s,女子为13.12 m/s。起跑到第8步时,男女瞬时速度分别达到了8.39 m/s和7.63 m/s,男女步长分别达到2.98 m和2.44 m。结论:(1)利用射影变换原理完成运动员比赛滑行路线的标定,为短道速滑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2)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在500 m滑行中弯道速度贡献大于直道,起跑爆发力对抢位战术影响较大,运动员体能情况对最后两圈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本课题设计、研制了适合训练现场使用的自行车踏蹬圆滑度测定分析系统,微型化的设备安装在赛车上不会影响运动员的骑行,记录下的信号输入到计算机,经过自动数据分析程序处理后,可以马上对运动员的踏蹬技术水平进行诊断和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