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改之 《收藏》2013,(13):138
搞收藏的人常会发现这么一个规律:当你收到一件东西后,好像是这个东西在帮你吸引它很多很多同类一样,你的此类收藏品会慢慢地丰富起来,肯下工夫的人,甚至还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收藏系列。唯心的人说这样的情况是物与物之间也在互相吸引,而唯物的人则认为这是因为当你有了一件藏品后,你的心会开始关注与它相关的同类藏品,自然你的这类藏品,就会多了起来。在2011年的一期《收藏》杂志中,笔者曾撰写一文,讲述了我某次在山西旅游过程中淘到一对  相似文献   

2.
热衷于非洲艺术的人常常会被弗·沃克昆德博物馆著名的贝宁收藏品吸引着而汇聚于维也纳。这些藏品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一次欧洲至美国的巡回展览中就受到了国际关注,然而,关于它们特殊的收藏历史和非洲其他地区的藏品却鲜为人知。目前弗·沃克昆德博物馆的非洲藏品数量已超过了35000件,它们可以说是一流的文化人类学文物,大都是经过  相似文献   

3.
有收藏癖好的人,容易冲心仪之物产生一种较强的占有欲。在欲望的驱使下,整天四处奔波搜寻者有,对某一门类的藏品情有独钟而一概网罗者也有,长久下来,家中藏品越聚越多。艺术眼光不俗、腰包鼓鼓者,在业界自然成名成家;而囊中羞涩者,则往往容易被欲望与现实的矛盾带入对俗物不断积累的怪圈。或许是性格所致,笔者虽自诩好古,也常说自己喜欢收藏.但对物却少了一些占有欲。碰上喜欢的东西,买也行,不买也就不买了,似乎总是要等到某种机缘自然呈现的那一刻,才会解囊相购;家中的藏品则无论哪件,只要朋友看上便无需多说什么,来去自如。所以,纵使拥有过的东西不算少,但至今家中的藏品仍是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收藏市场异常火爆,除了最近收藏爱好者不断增加外,更多的却是一些对古董文物一窍不通或只略懂皮毛的人怀着"捡漏"心理冲进市场造成的。每天都有不少"淘宝"的人希望自己花几十上百元买来的东西,能一转手就成为数十上百万元的宝物。所谓"捡漏"——讲得更明白一点,就是有人用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古玩或藏品,而卖家却往往是不知情的。对收藏爱好者来说,能在多如牛毛的伪劣藏品里捡漏一件价值颇高的东西可谓是天大的乐事。但捡漏并不是一件  相似文献   

5.
奥运离着越近,奥运收藏的气氛就越是浓烈,但是它并不同于逛商场购物,抢着就算;也不同于排队买国债,拿着就行。收藏一件奥运纪念品,它需要你的眼力,你的判断力,还有对于市场行情的了解,只有符合标准的,它才能成为你的"潜力股"。当然,收藏奥运纪念品的动机不应该只看重它升值后带来的利润,跟风一样的抢购奥运藏品也是盲动行为,怎样的选择才能物有所值呢?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收藏家协会体育收藏委员会副主任李祥。  相似文献   

6.
翻开《中华收藏名家大典》,有一位收藏“奥林匹壳”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八旬老人张万金。有人曾用“丹寸凝五环。珍藏抵万金”来形容老人的为人及具藏品,当我们走进老人的收藏世界,凝视着一件件浓缩着一个人从青年到老年的孜孜不倦的追求时,仿佛每一件藏品都在诉说,诉说着一个执著体育收藏者的苦乐酸甜。  相似文献   

7.
《收藏界》2014,(8):1-1
如今.只要打开与艺术品收藏市场相关的媒体,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相互矛盾的观点充斥其中。有说艺术收藏市场将陷入长期低迷的,有说艺术收藏市场正在复苏的,也有说艺术品收藏正当时的,很多人对此感到迷惑,那么作为一个普通的收藏爱好者,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艺术市场的这种迷局呢?笔者以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艺术品市场的行情走势是跌是涨其实并非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收藏这种文化活动,看待你的藏品。  相似文献   

8.
如果一个人心态浮躁......把藏品当成了跳板。这样做,还妄谈什么收藏和享受呢?心态这东西一看不见二摸不着,说起来很虚,但它确存在于现实生活当中,而且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在工作中,我们经常听到同事间这样的评价,这个人的心态真好。其实,心态也是一种境界。当今社会,  相似文献   

9.
收藏圈一直有"捡漏"之说,捡漏——讲明白一点,就是用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古玩或藏品,而卖家却往往是不知情的。对集藏爱好者来说,能在多如牛毛的伪劣藏品里捡漏一件价值颇高的藏品可谓是天大的乐事。在当前的收藏圈里,"漏"难道就真的那么容易捡?下面几则收藏小故事告诉你答案是否定的。即使有的人在很偶然的情况下捡漏成功,但更多的人却往往是"捡漏"不成反"打眼"。捡漏,其实已成为收藏圈一个美丽的神话。  相似文献   

10.
美丽这个词总会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人们往往会将某些极赋诱惑力的东西和美丽联系在一起。一个美丽的人可以给人带来快乐与放松,不论那种美是来自心灵上的还是外表上的。但有时候,美丽也会变成一件极为可怕的东西。被美丽所迷惑,慢慢掉入它背后的陷阱,之后的那种恐惧绝对可以让人窒息。当你再一次清醒过来,你所拥有的只会是悔恨、无奈与绝望。  相似文献   

11.
王泰初 《收藏》2013,(11):80-81
说到收藏的意义,寻觅藏品过程中的遭遇,是收藏乐趣之一。"捡漏",便是寻觅藏品过程中最令人兴奋的事情。尤其是以普通品的低价"淘"得梦寐以求的高档藏品,让人有一种成就感。很多人认为这是机缘,其实这不仅仅是机缘,还是藏家用金钱和  相似文献   

12.
虽弓 《收藏》2013,(9):139-140
收藏的乐趣绝不仅仅在于“捡漏”一件藏品,或是藏品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而是存收藏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和感悟。今年年初,笔者整理藏品时。就体会到了开启知识宝藏时的无限乐趣与满足感。  相似文献   

13.
王泰初 《收藏》2013,(6):80-81
说到收藏的意义,寻觅藏品过程中的遭遇,是收藏乐趣之一。"捡漏",便是寻觅藏品过程中最令人兴奋的事情。尤其是以普通品的低价"淘"得梦寐以求的高档藏品,让人有一种成就感。很多人认为这是机缘,其实这不仅仅是机缘,还是藏家用金钱和时间磨炼出来的才能,也算是知识价值的一种体现吧。  相似文献   

14.
群则嘉措 《收藏》2006,(5):88-88
由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主办各省市收藏组织协办的“CCTV首届全国赛宝大会(民间藏宝展)”,历时5个月时间,经国家级文物专家评定,从全国3万多件藏品中选出36件藏品进入赛宝节目,最终评出金奖3件、银奖7件、铜奖7件。中国藏学研究会研究员、西藏收藏家协会会长叶星生收藏的“释迦牟尼及八大随佛弟子”护经板在参赛的藏品中脱颖而出,获得金奖。  相似文献   

15.
贾杲 《收藏》2007,(5):40-40
中国画收藏市场中,目前有很多现象使我们惊骇与不安。其中最令人震惊的是,一些收藏家搞封闭或小圈子收藏,藏品可谓丰富,精神非常可嘉,动用的物力财力也让人咋舌,但其藏品却大都是假货。  相似文献   

16.
王泰初 《收藏界》2010,(2):77-78
所谓品相,是指收藏物品的外表好坏精美程度。 收藏讲究藏品品相,因为藏品的品相决定同类藏品的学术、观赏和市场价值。钱币收藏由于钱币复品较多.就更重视品相。复品越多,藏者对藏品的品相要求相应越高。  相似文献   

17.
衣扬 《健身科学》2013,(2):68-68
都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在如今这个太平盛世里,收藏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心头所好。从经济的角度来说,收藏是一种很好的投资,而从健康的角度来看,收藏也能裨益身心。秦大爷是一位西安的退休技师,年轻时就爱琢磨个古钱古币,退休后有了充足的时间,他的这个爱好开始有了用武之地。每天在西安的旧货古董市场一转就是大半天,隔三差五就会有所斩获。慢慢地,秦大爷成了远近有名的藏家,不但家中的藏品受到专  相似文献   

18.
李建伟 《收藏》2006,(3):133-135
CCTV首届赛宝大会原称CCTV首届民间藏宝电视展,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联手全国28家省级收藏协会开展的一场民间寻宝、赛宝大行动,它历时近半年,经过严格的初选和复选程序,最终从各协会推荐的5万件藏品中遴选出56件珍宝,并于丙戌年春节分7场亮相荧屏一展风采,还从中评出金、银、铜奖、优秀奖。全国电视观众在这档别开生面的节目中领略了中华文物的深醇魅力和民间收藏的深厚实力,赛宝大会上的宝物吸引人,赛宝大会背后的故事也让人充满好奇,李建伟先生的这篇文章将详述赛宝大会的台前幕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拍卖场上,赝品随处可见,这是不争的事实。当你对拍卖品还不了解的时候,会觉得满眼都是好东西;当你有了一些收藏知识和经验后,可能就会觉得一眼望去,假东西实在太多了。有不少收藏者认为,这是指小拍,大拍上拍品标价那么高,不会有赝品吧!在他们心目中,国内外赫赫有名的大拍卖公司不会有赝品上拍。  相似文献   

20.
提起仿制品,相信很多人会嗤之以鼻,然在时下的艺术品市场,一些制作精良的高仿真艺术品俨然已经成为投资、交易与收藏市场中的新贵。当很多人还在以“真”、“假”来作为自己投资或收藏一件作品与否的标准时,高仿品已经以高姿态进入大众视野,一些眼明手快的人士也已经把注意力由高不可攀的真品向仿而不劣的高仿品转移。在可以见到的文物级、国宝级珍品稀缺的当下,当拍卖行中天价屡创、高价频传之时,适当介入高仿品的收藏,未尝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