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志敏 《集邮博览》2011,(12):25-25
《集邮博览》第9期刊出姚天麟的《“代封纸”不是封缄票》(以下简称“姚文”)和王忠义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封缄票》(以下简称“王文”)两篇文章,“姚文”中认为,“代封纸”是邮局按照邮章印制的签条并在发现邮件破损后由邮局在破损处代为封固时使用的,而“封缄票”是寄件人在交寄邮件前粘贴在封舌处作为封口使用的,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建国初期,邮局专门印制了“代封纸”,用于邮件在传递过程中,由于用户对邮件封装不牢或接发运递过程中邮袋内邮件互相碰撞邮件破损的情况,邮局分拣人员发现破损邮件,使用专用“代封纸”签条代封,并在骑缝处加盖日戳,  相似文献   

3.
《集邮博览》第7期刊出《形似邮票的封缄票》一文,介绍了作者收藏的“中国人民邮政收到已破邮局代封”四方连邮政签条,这是一种由邮政部门印制的邮政签条,邮章上规定这种签条为“代封纸”,集邮界俗称“代封票”。  相似文献   

4.
王锡亭 《收藏》2001,(11):61-61
我国邮政部门使用的代封券,又叫代封纸、代封票、重封纸等。它是邮件在传递过程中,由于未封口、封口破损或者封皮破裂,为了避免内件遗落,邮政工作人员用来代为补封所贴用的一种专用封签票券。这种封签票券,按照邮件处理规则,由邮政部门专门设计、印刷、使用。  相似文献   

5.
“邮局代封券”又称为“邮件代封券”、“邮件代封纸”、“代封票”、“代封券”或“重封券”等。它是邮政部门对寄递中的破损邮件,代客户进行封贴时所使用的一种专用封签;封贴后的封签还要骑缝加盖日戳。这种封签在我国已经使用了一百多年,其种类、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许多变化,特别是从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的邮政业的发展,这种封签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在我国这种封签主要分为三类:1.国内邮件代封券(图①-⑧)。  相似文献   

6.
邮局代封票,又称代封纸、代封券。它是邮局在已 收寄的邮件中发现封皮破损而加封的专门印制的签 条。我国各地邮政部门在不同时期曾印过多种版式和 不同纸质的代封票,因而也成为许多集邮爱好者收藏 品的一个种类。不久前,我收到来自广东某公司寄给我 的一本资 料时,发现 其信封纸 质较脆、多 处破裂。北 京木樨园  相似文献   

7.
近日偶翻旧信件,发现一枚1995年5月15日寄自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信封上贴有十枚类似邮票的“邮局代封”票。该桑为长方形,每枚票幅为70mm×38m,绿色,蜡光纸印制。带有花纹双边框,内印“中国人民邮政,收到已破邮局代封,代封人签名/主管人签名”。并且每枚票之间打有点线齿孔(不明显)以方便使用。  相似文献   

8.
笔者就收集到的部分资料,简介邮局代封签条。邮局代封签条习称“邮局代封票”(简称代封票),大致可分如下两种:  相似文献   

9.
封缄票又名封口纸。当信件在寄递途中发现有破损时,邮局即用预先印好的封口纸代为封好。我国最早使用的封口纸式样很简单,只是一张印有简单文字说明的小纸条,使用时由邮局工作人员在纸条上盖一日戳。1899年以后有了较大改进,印制专用封口纸。纸面印有精美图案并有正式齿孔,式样很像邮票,因此称其为封缄票。  相似文献   

10.
近日偶得拍卖会目录一册,其中赫然发现一拍品(见附图),原说明如下: 1907年5月12日,安徽徽州邮政总局寄徽州府三阳邮政公事封,封面盖有“此件到局封面已破,本局另加乙套寄至尊处可也,徽州邮政(总) 局注”紫色戳,清代“收到已破,邮局代封”之实寄封,见者均以代封票粘  相似文献   

11.
龚增廷 《集邮博览》2012,(10):55-56
(邮1407)改退批条,是邮局在处理无法投递函件时,粘贴在该函件上的一种业务单式。这种单式的印制,国家邮政局2000年12月印发的《国内邮件处理规则》附录八《国内邮件业务单式目录》说明中,有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的邮局代封票是全国唯一印有少数民族文字和汉字的双文字代封票,其版型多达40余种,是我国邮局代封票最复杂的省(区)之一。  相似文献   

13.
7月27日,重庆市江北区邮政局启用揭批“法轮功”宣传戳1件,规格为60×25mm。一具置于邮局封发部门,用于加盖出口函件;另一具放在集邮窗口,供公  相似文献   

14.
在南宁新民路邮局寄出的简装纸包上,贴有一种签条,印有红色“包裹代封服务费收据”和“伍角”字样,并有编号。  相似文献   

15.
寄件人寄信时用胶带纸将邮票封住,使邮局无法加盖日戳。浙江平阳县邮局对此类信函加盖"邮票不准用胶带纸粘贴退回"章后,作退件处理。广东中山邮局对此类信函加盖"邮票用胶纸封无效"章,无法  相似文献   

16.
笔者的藏品中有四枚(方联)20世纪50年代我国邮政部门使用的绿色封缄票。该封缄票上方印有"中国人民邮政",下方印有"收到已破邮局代封",并印有"经手人签署""局长签署"等字样。  相似文献   

17.
左群 《上海集邮》2007,(7):43-43
笔者收集到一个1979年匕海新华书店邮购书店寄往贵州大学历史系的邮购目录裸寄封,封正面印刷有“新华书店整付整寄国内邮资已付上海邮局(戍)”的标志(见图),应属邮局授权大宗邮件用户自印的标志(此类标志,在当时的图书出版发行单位使用甚广——编者注)。此封无收寄日戳,封背有投递戳。  相似文献   

18.
近日在整理邮品时,从一个国际退件封上发现一张广东汕头使用的“不符合国际函件标准化规定的函件批退条”,无编号。批退原因共有7项,比较详细地说  相似文献   

19.
友赠"国内挂号函件收据"及"国际函件收据"各一,销"广东珠海2002.10.27"邮政日戳,下部另盖29×11mm"另收壹角"戳记(见图),据说是邮局收取的条形码标签费。条形码标签是邮局业务用  相似文献   

20.
唐宏浩 《上海集邮》2008,(11):44-45
2008年2月初,北京“大宗邮件称重制签收寄系统”制作的标签开始使用新的防伪纸,俗称“修饰版”。新标签的主要特点是:绿色的中国邮政徽志和黑色的“中国邮政CHINA POST”铭记分为三部分,各部分油墨不相连。迎光斜视可见明显的立体感,在紫外光下不显荧光,纸色明显发白,比原先所用的标签纸薄而且软。目前见到的最早使用日期和邮局为2008年2月3日、东区大宗邮局(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