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在今天已成为了常识。但是,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获得这个认识,曾经历过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其中,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理论家和卓越的领导人蔡和森就曾经作出过突出的贡献,但却被以往的研究者们忽略。笔者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蔡和森在此问题上的贡献作出客观的评述,以展示历史的真实。一、最早意识到并提出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1921…  相似文献   

2.
张程远 《时代教育》2014,(8):109-110
近百年来,对于把半殖民地半封建定性为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历史学界争论不休,观点大相径庭,且未见意见趋向一致的任何迹象。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概念?本文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不能仅用于限定社会性质,建议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使用"近代国情"这一概念,可记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是多元的,正确认识这一国情才能准确把握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革命任务和现代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肯定了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但是,当时对这一社会的表述并不清楚,并没有使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科学概念。 蔡和森于一九二一年十一月回国后,发表了许多文章,从各个方面深刻地、具体地阐明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早在一九二二年五月一日,他在《先驱》杂志上发表《中国劳动运动应取的方针》一文中,第一次使用了“半封建”的概念。他说:“总之,在中国现在半封建的武人政治之下,无论那派军阀财阀得势所形成的资本主义,总不外是‘恐怖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4.
左图描述的是“半殖民地”(半独立)的形成过程,由主权国沦为半殖民地是列强侵华造成的恶果,是历史的后退。右图描述的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从现代化的观点来看,由封建走向半封建是历史的进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各有政治、经济、文化内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社会,一半是封建社会,或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该图直观地揭示了马克思的殖民主义双重使命论(破坏和建设)在中国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自从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史论战以来,中经现代革命领袖毛泽东对中国近代史的初步概述,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毫无例外地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表述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根据毛泽东的概述,人们对中国近代史还有如下几点基本认识:一、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这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二、“半殖民地”与“半封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是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孔乙己、闰土、杨二嫂、祥林嫂、柳妈、华老栓、阿Q等都是鲁迅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他们又是中国现代文学画廊中的经典人物,以其独特的人生与卑微的命运,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时代特有的典型形象。而正是这些形象,犹如一面镜子映照着那个时代,让我们看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缩影;看到被侮辱、被扭曲的无数的“小人物”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7.
“全盘西化”论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全盘西化”并不是时下才兴起的新鲜东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就已经喧闹过一阵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全盘西化”论的出现并不偶然。它是在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状况下产生的,是西方文化传播进来以后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过程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关于“革命分两步走”战略思想的探索过程朱汉国所谓“革命分两步走”,就是把中国革命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  相似文献   

9.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生误区 :教材没有详细解释这个概念 ,一般学生把这个概念单纯理解为一个概念 ,即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是中国不独立 ,不完整 ,不能独立自主行使主权。侧重半殖民地 ,而忽略半封建。解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着深刻的内涵 ,它是一个“复合”概念。要弄清它 ,先要明确什么是半殖民地 ,什么是半封建。所谓半殖民地 ,是指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入侵 ,所形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在这个形态下 ,外来资本主义势力并未推翻封建政权 ,进行殖民地直接统治。而是在保留独立国家形式的同时 ,用军事的、政治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史学界习惯上把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称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史学家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说:“清朝道光20年到22年……在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下,中国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了1946-1948年间,也就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在革命的炮火中将要宣告结束的时候……把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进入社会主义时代的历史称为中国现代史……按社会性质来划分……看来是更加恰当的。”①无疑,胡绳先生在这里是把半…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由闭关自守局面转为对外开放局面,这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最重大的两次转变。如果从全球化的视域中进行考察,可以看出全球化浪潮对这两次转变的影响非常大.全球化潮流是使中国发生这两次转变的深远背景。  相似文献   

12.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这段时期 ,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产生、发展 ,到完全形成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具有二重性特征的现象总领中国近代史全局 ,如何认识、理解这一概念以及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所表现出来的二重性现象 ,是中国近代史教学的关键。本文就此试作分析。一、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共存社会经济性质是判定社会形态的最重要因素 ,近代中国经济的半封建性决定了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前 ,封建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中国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史学界有人撰文认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反对用‘半殖民地’采表述社会性质”,作为表述国家地位的“半殖民地”概念不能纳入社会性质的范畴。笔者经过考证,确认以陈独秀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已将“半殖民地”纳入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范畴。笔者认为:将“半殖民地”应当纳入社会性质,理由是:只有用“半殖民地半封建”才能反映出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无不带有半殖民地的色彩;近代以来,国家与社会同构,即半殖民地国家与半殖民地社会在表述上没有严格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官僚资本主义这一概念,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它指统治旧中国的三大经济、政治势力,即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并列的“三座大山”之一。但是,这种理解过于狭窄了。历史已经证明,官僚资本主义不仅仅是一种阶级成分和经济关系,而且已经构成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它不仅产生于旧中国,而且对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普遍意义。以往,我们把旧中国的性质确定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不确切的。“半封建”固然可以说明审国社会未脱离封建关系的现状,但“半殖民地”则并不是对社会性质(经济关系和政治结构)的概括,而只是对主权状态的一种说明。同样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社会性质就可能很不相同,如美国独立前作为英国殖民地,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以及非洲作为列强的殖民地,社会性质存在着很大差别。因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质进一步加深,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情爱世界都处于一种悲观低调的态势之中,即生存上是“无位置”的,情爱上是“残缺”的.一批敏锐正直的男性作家认识到了上述现实,并以小说的方式反映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究竟是一个反映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统一的完整的概念,还是由两个不同的概念组成的复合词组呢?杜经国同志认为:“半殖民地这个概念所涉及的是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问题,与由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社会性质这个概念属于不同的范畴,不能混为一淡。”①李时岳同志也认为:半殖民地指的是国家地位,半封建指的是社会形态,二者的形成过程并非同步,又“没有什么必然联系。”②两位同志的认识都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支解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它既不能全面地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又不符合中国当时的社会实际,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7.
精神胜利法不等于“劣根性”姚崇实鲁迅在《阿Q正传》中塑造了阿Q这个具有巨大深远影响的艺术形象,他的主要特征就是精神胜利法。对精神胜利法,70年来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但都把它归结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国民’创劣根性。尽管80年代以来,有人发表了更...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有重视历史的优良传统,“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是古人对研习历史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的高度概括。我国有悠久的教育历史,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文化遗产,曾经产生过具有世界影响的大教育家。即使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狂潮,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百余年间,无数志士仁人,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忍辱负重,以“强敌为师”,改革教育、培育人才,历尽艰难曲折,同样留下了值得深味思之的宝贵教育经验。  相似文献   

19.
“鸳鸯蝴蝶派”的兴起不是偶然的。作为上海这个自开埠以来经济与化发展最为迅猛,半封建半殖民地特征最为明显的大都市的社会生活,既为这派学准备了客观的历史条件,也为它的发展和繁衍提供了合适的土壤.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课的内容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使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生对这一概念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造成不少麻烦。试看以下两道选择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