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自己须有一桶水” ,教师给学生“一杯水”的质 ,直接关系到学生身心能否健康的成长。那么教师“一桶水”的质应达到什么要求呢 ?首先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的“一桶水”必须是新鲜的。我们知道 ,“只有深入才能浅出 ,只有居高才能临下”。这都说明教师必须要精通所任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但是 ,如果满足于已有的知识 ,认为有了“一桶水”就能使学生源源不断地得到“一杯水” ,而不求继续学习 ,给自己的“桶”进行装水、加水、换水 ,那绝不会如愿以偿的。因为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教师只有不断…  相似文献   

2.
传统教育认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具备“一桶水”。而创造教育要求教师用“一杯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两者都要求教师要有丰富广博的知识,不然就难以胜任其职,乃至会误人子  相似文献   

3.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这样一句话在教育界盛行: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的初衷,我想大概要鼓励教师多读书,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这是不错的。但深入一想,这句话也有它不周全的地方。1.教育理念上,“桶论”强调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这使人立刻想到“灌输”的形象。似乎教师的作用就是要“给”学生灌输知识,而这种“灌”采取的是从上往下“倒”的姿势。我们有没有卖油翁的本领?不掌握教育科学,即使有了“一桶水”,也不一定能倒满学生的那“一杯”。教师的桶和学生的杯里装的都是“水”,老师桶中…  相似文献   

4.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已经是广大教师的共识,也是对教师的普遍要求。但是,人们平时强调较多的往往是“一桶水”的“量”,而忽视了对“一桶水”  相似文献   

5.
要引出“一桶水”王荣韬传统教学认为“教师具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而当今教学则是“教师用一杯水引出学生一桶水。”一个是“给”,一个是“引”,给的结果是使学生死记硬背、照抄照搬,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创造性、灵活性。而引的效果是使学生思维敏捷、学...  相似文献   

6.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已经是广大教师的共识,也是对教师的普遍要求。但是,人们平时强调较多的往往是“一桶水”的“量”,而忽视了对“一桶水”“质”的要求。那么,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一桶水呢?  相似文献   

7.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合格教师的教育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关于“一桶水”和“一杯水”关系的理解,传统上强调的多是教师知识的给予,而缺乏对学生接受过程中情感的关注和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尊重。因而关于教师的“一桶水”的的理解一般大都是从“量”的角度来强调教师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很少从“质”的角度来探讨现代教育对教师‘一桶水“的水质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水是生命之源、健康之本——水质决定体质,体质决定健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桶水”的水质决定学生’一杯水”的水质,与学生知识网络体系的构筑和人格健康发展息息相关。德国教育家第斯多蕙说过:“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连自己都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因而教师要在创设和蔼可亲的愉快的教学气氛外,显然还要设法改善自己的“一桶水”的水质,把“科学饮料”化为美味之琼浆,甘爽之玉液,使学生趋而乐饮之。下面,笔者就从四个方面对教师‘一桶水“的水质加以分析,以期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8.
过去20多年来,教师们一直对“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应有一桶水”的教学要求奉若圣明,并以此鞭策自己边教边学,尽可能地使自己的这“一桶水”满些,以备不时之需。然而时过境迁,今天再以这样的标准要求教师,已是远远不够了。因此,华东师范大学校长王建磐提出: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  相似文献   

9.
讲得少一点     
刘寅 《数学教学》2000,(1):18-19
多少年来,数学教师一直在充当知识施舍者的角色。一堂数学课,从复习旧知识,引入新概念,导出和证明公式,应用举例,几乎一成不变。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高分贝的噪声中昏昏欲睡。教师习惯了,学生也习惯了。 “一个好的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但是,学生怎样得到一杯水,得到怎样的一杯水?我的看法是:一个好的教师,除了必须有“一桶水”以外,更应当研究在课堂上“讲”的艺术,什么该少讲,甚至可不讲。  相似文献   

10.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都谙熟“一桶水”的理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但是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经常对“一桶水”进行思考。一是我们有没有“一桶水”?经年累月的“一桶水”,经过长时间不断地倒给学生,还能剩多少?知识的遗忘率和增长率一样是惊人的;二是科学、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仅有“一桶水”够不够?三是即使有了“一桶水”,其水质又如何?是活水还是死水?四是有了“一桶水”能否倒满学生“一杯水”?不掌握教育科学,即使有“一缸水”也无济于事;五是同样倒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所付出的劳动,所花费的…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教科研讨论会上,许多老师感慨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常流水,这常流水应该是源源不断的一股清泉。”好一个“一股清泉”!曾几何时,“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理论成了至理名言,即教师只有具有渊博的知识,才能得心应手地去满足学生“一杯水”的需求。然而,我们正处在信息化时代,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信息技术不断地被引入教育领域,知识除了以传统的静态的文本形式存在之外,还可以以动态的超文本形式存在。网上学习、资源共享成了当前热门话题。人类知识系统正发生着两个重要变化:一是知识传播途径越…  相似文献   

12.
谁都知道,教师要胜任教学,首要的条件是要有渊博的知识、深厚的基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杯水与一桶水的关系。然而,教师的“一桶水”要变成学生的“一杯水”,还有个如何“倒水”的问题。即便“倒水”得法,能注满学生的一杯水,那还不能算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因为光靠教师倒的  相似文献   

13.
积聚学识 提高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聚学识提高教学质量黎旭坚过去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当今的要求是,“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一桶更新的水”,以此比喻教师专业知识深度的重要性。这句话对我很有启迪。作为教师,仅仅满足于通晓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的知识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也常听到这样的感慨:这年头当一名教师真不容易!  相似文献   

15.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者须有“一桶水”。为了学生的“一杯水”,教师必须充盈自己的“一桶水”,有了“一桶水’,才有可能给学生“一杯水”。一、“有水”须会“倒水”有这样一些教师。业务修养不错,知识水平不低,“桶里的水”很满,但就是倒不出来。讲课,或平铺直叙,学生兴味索然;或艰深晦涩,学生难以理解;或杂乱无章,学生理不出头绪。出现这种情况,是教者只重视“有水”,而忽视或不善于“倒水”造成的,实际上这是教者没有把学和识很好结合起来。“学”一般指所任学科或与本学科相关联的知识,这些知识一般是从前人那里继承…  相似文献   

16.
谈到教师素养与教学效果的关系时,教育界曾流行一句很形象的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现在,许多教师认为这一说法只反映了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上的数量关系,没有反映质量关系,如果教师的这“一桶水”没有及时更换,也就是说教师的知识没有及时更新,就会出现知识的老化,会误人子弟。于是,又有了一种新的说法:“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笔者认为,这一说法仍有值得商榷之处:第一,如果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上保持“一股泉水”与“一杯水”的关系,就可肯定地说是合格教师吗?未必!因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  相似文献   

17.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这是自从事教育工作以来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对自己的要求,同时我认为也是传统教育观念在我们教学生活中的一个反映。我们的教育注重的是给予。这往往造成,老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迷糊;老师“给”得努力,学生反而抗拒。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说明教师教授学生知识的前提是自己要有丰富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地“传道、授业、解惑”。于是,教师为了保证授课的顺利进行。积极地备教材.备教法,真可谓使出浑身解数来力求万无一失.总不能在“一杯水”面前丢了“一桶水”的面子。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面对生动活泼的课堂,又有谁敢保证一定会按备课计划进行。学生一定会按老师的想法去提问。所以难免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禹 《吉林教育》2009,(3):36-38
从前对教师专业素质要求有一种说法,就是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现在这个观点没变,只是要求更高,说教师得是一个溪流,一眼泉。无论怎样表述,道理是一样的,就是在学科知识、学科能力方面,相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教师既要有海纳百川的容量,又要有高屋建瓴的位势。  相似文献   

20.
在我上学的时候,就听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当时我想老师真的很博学,要有比学生多m那么多的知识。后来,我在师范学校毕业,也走上了讲台。学校领导也经常对我提起这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后来这话又演变了,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老师要成为小溪,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想想这句话无论怎么个说法,中心都是要教师不断学习,增加自己的知识贮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