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工类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对我国化学工业及其相关的石油化工、生物化工、药物化工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当前我国化工类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课程设置、论文选题和提高实践能力等方面探索了化工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以期为化工类专业硕士教育良性化、特色化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以厦门理工学院电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结合"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特点,充分发挥海西经济区域与电气工程学科优势,探索适应于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的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应用型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实践证明,立足于海西电气产业和行业需求的四结合六共同的培养格局,很好地将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产业生产地紧密融合在一起,显著提升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硕士研究生理论应用、工程实践、科学研究等能力。  相似文献   

3.
学科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是专业硕士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鞍山师范学院化学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探索,提出了化学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对推进化学专业硕士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专业硕士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存在专业硕士教育大而不强,学生满意度和社会满意度不高,培养过程面向理论的多,面向实际应用的少,实践能力培养不足,且与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和定位脱节等问题。以专业硕士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为基础,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1-3-3-4"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并通过推进专业硕士教学改革,建立良好的管理系统,打造"雁阵模式"的专业硕士培养经验转移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国家政策以及国外专业型硕士的培养模式,深化了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的培养模式,细化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的培养目标及过程:五级培养目标及七级能力体系。建议延长专业硕士的学制,并提出将部分专业课程改编为采用综合课程设计形式的实践类课程,以增强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专业硕士的培养是与学位硕士培养并行的研究生培养形式。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偏重于应用和行业特色,强调实践。本文主要阐述了MIB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和我院特色,并基于葫芦岛跨境电子商务实习基地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完善我院MIB实践教学体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新时代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文章针对高校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所存在的弊端,提出由学生、学校、行业(企业)之间有机联动的"产学研"培养模式。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产学研"为衔接手段,校内实验中心和实践基地与校外实践基地为载体,根据地质工程专业的特色,构成独特的地质工程专业硕士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政策及国外专业型硕士的培养经验,深化工程学科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通过教学过程和综合能力培养矩阵的关联性分析,将培养目标及过程划分为五级培养目标及七级能力体系。并提出将部分工科专业课程改编为综合课程设计形式的实践类课程,例如工程经济学、建设工程造价等以增强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建立专业硕士的考核体系以适应不同阶段的能力考核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化工类全日制专业硕士"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和实施现状,针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实践较弱的情况,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建立三方交流平台和多级反馈机制,完善基于校企合作的化工类全日制专业硕士"双导师"制的实施策略,对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适应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齐洁  凌斌 《文教资料》2013,(1):128-129
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教育部于2010年设置的一类专业硕士学位,为了适应我国发展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建设全球化趋势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并能够从事国际商务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要求,建立完善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包括课程的设置、实践基地建设、双导师制度的完善等方面,是当前我国高校改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学习条件及环境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有明确的职业导向,专业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强弱是评估其培养质量的尺度,因此,有效落实专业硕士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学科教学美术研究生的特点,从导师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分类培养、实践基地"轮岗"培养、课题引领综合培养四个方面阐述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创新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对提高专业硕士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经验,在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优化专业硕士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模式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的调研,基于对突出岗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提出加强师资建设、岗位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和管控学位论文的观点。从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岗位实践能力培养实证研究,深化验证提升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岗位能力的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专业型硕士旨在培养适应特定行业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而目前的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基本延续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方式,职业性特点的不突出以及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已经妨碍了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基于专业发展的“反向”培养模式是一个先以实践体验理论再促进理论应用的过程。在高校之外,建立学、教、研一体化的实践基地并通过组建3+2学习共同体来进行融入式的职业体验是“反向”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专业型硕士的“反向”培养模式促使高校角色从办学者和培训者转向指导者和监控者。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燕山大学翻译专业硕士课程设计中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为例,着重探讨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教学和科研资源的可行性,提出以技术资源为保障的实训平台建设、以工程技术为特色的翻译专业语料库和术语库的建立、以项目为依托的翻译实践平台建设和以就业为导向的对口翻译实践培养模式,以适应理工类院校翻译专业硕士培养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阶段,通过与国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比分析,发现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处于雏形阶段,培养模式以及教学体系尚存在欠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在实践过程中并无明显的区别,存在着学生保障细则不完善、实践教学时间太短、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等问题。本文提出导师负责制下专业研究生校外实践体系培养模式,重点制定了学生保障细则,并用实际案例调查的数据证明了该模式的可行性,为实现校外实践与研究生就业相对接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研究材料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模式,对产学研结合培养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进行一些探讨和实践分析,对存在的一些不具体、不完善的现状进行优化,提出几点看法和改进意见,以期达到提高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实践能力培养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之一,结合国家"特需项目"环境工程专硕试点项目的实施,在分析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工程实践能力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1234"(一主线、两平台、三阶段、四机制)专硕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并从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双师型导师、保障监控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为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专业硕士的培养能够为社会提供大量具有优秀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但当前的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首先列举了当前专业硕士培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一种解决这些问题的协同训练模型。它可以用来整合商业和学校资源,培养全职专业研究生,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能够显著提升专业硕士的实践能力,达到和满足社会与企业对于专业硕士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属于高等教育中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研究生培养模式一直在进行不断更新,而联合培养作为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各地方高校进行了较多实践尝试。本文在阐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问题基础上,结合广西科技大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情况,分析了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主要方法,以期为其他同类院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