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施肥、种子准备、划行起垄、覆膜、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处理地膜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2000年、2014年的LandsatTM遥感影像图进行监督分类和处理,提取了垦利县盐碱地信息,在此基础上对垦利县14年间的盐碱地动态变化以及影响其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4年期间盐碱地总体面积减少,轻盐碱地面积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重盐碱地的比重在降低。轻盐碱地与重盐碱地、盐碱地与非盐碱地之间发生着类型转化。轻盐碱地的主要转出类型为水体、林草地和建筑用地;轻盐碱地的转入主要来源于耕地和重盐碱地。重盐碱地的主要转出类型为水体、轻盐碱地和建筑用地;重盐碱地的转入主要来源于耕地和建筑用地。  相似文献   

3.
海冰在其成冰过程中盐分大量析出而盐度较低,可能成为干旱季节的一种灌溉水资源。海冰水改良滨海盐渍土是在渤海湾地区利用海冰融解的低盐水灌溉和淋洗高盐土壤的一种措施,该措施应用的同时也产生土壤熟化时间慢、土壤结构恶化、土壤养分的流失和土壤生物种群数量减少等问题。本文在收集和分析大量资料基础上,论述了蚯蚓与盐渍土壤的相互关系:盐碱地土壤中蚯蚓种类和盐渍土壤对蚯蚓的影响因素。根据在盐渍土壤中,蚯蚓活动能够增加有机物的分解和养分释放,同时使盐碱地土壤的团聚体结构、渗透率、生物数量和活性得以恢复和改善,进一步阐述了在海冰水改良滨海盐渍土壤中引入蚯蚓的可行性,并探讨引入蚯蚓改良滨海盐渍土壤的研究方法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伊犁新垦区土壤盐碱化遥感信息的提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瀚青  杨小唤 《资源科学》2009,31(12):2065-2071
土壤盐碱化是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利用遥感数据快速准确地提取盐碱地信息及其空间分布,可以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新疆伊犁新垦区为研究区域,利用专家知识建立决策树,使用2008年8月的ETM数据,结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提取不同程度的盐碱地信息。研究表明,利用基于知识的决策树方法,结合多源数据,能够有效提取盐碱地信息,并且分类结果准确,精度达到89.3% 。新垦区盐碱地占全区面积的10%,主要分布在伊犁河南岸大灌区,各级盐碱地比例为:重盐碱地占1%、中盐碱地占17%、轻盐碱地占82%。  相似文献   

5.
脱毒马铃薯具有抗病、脱毒,其结薯早,薯块膨大快,高产且品质好,产量高,可比普通马铃薯增产30%~50%,对我们贵州山区栽培农户增收致富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1,播前准备工作1.1,合理轮作、深耕施肥1.1.1,合理轮作:在我们贵州山区马铃薯不宜重茬或迎茬种植,也不宜与茄科作物(如蕃茄、烟草、茄子、辣椒等)或块根作物轮作。适宜与玉米、水稻、红薯等农作物轮作。为节约地膜和减轻经济负担,在耕地上一般起垄为5.1尺,垄高8寸-1尺,垄面呈龟背形,每垄四行,行距1.2尺。1.1.2,整地:马铃薯属深耕作物,要求有深厚的土层、疏松的…  相似文献   

6.
垄上行间覆膜,是利用行间覆膜播种机在110cm大垄上覆膜,膜宽60~70cm,裸仁瓜子播在膜两侧。这项技术与常规人工覆膜相比,它除具有保墒抗旱、早播、促早熟、提质增产、确保晾晒时间、降低或免去烘干成本、减少冻板等特点外,更重要的是,具有机械化作业效率高、省时、省工、省力、无需人工放苗;高标准确保播量、播深、株行距均匀一致;显著利用无效降水增墒抗旱,苗带地表夜间增温防霜冻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浙江地区垄作作物中耕管理的农艺特点,研究设计新型垄作作物田间管理机。了解垄作作物起垄培土的农艺要求,并根据农机农艺融合的要求,研究设计了副变速箱、施肥机构、除草机构、碎土机构、起垄、起垄拍打机构,使机具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双垄沟播玉米栽培不仅在选地、施肥、品种选择上要讲究科学,播种方式以及田间管理等技术也会直接关系到收获情况  相似文献   

9.
水稻抛秧技术是一项增产增效的新技术,已列为国家重点推广项目。近几年来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创造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大面积的推广过程中,由于技术措施存在着薄弱环节和不到位的现象,影响了技术潜力的进一步发挥。为使水稻抛秧技术推广再上新台阶,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栽培技术应加以改进和提高。一、改旱育为湿播旱管,提高秧苗素质选择向阳、灌溉方便、沙壤性的水田作秧田,翻耕田块。666.7平方米施腐熟的农家肥1000公斤作  相似文献   

10.
泡桐喜肥、喜湿,怕涝,不耐盐碱。苗圃地应选择地下水位在1.5m以下,排涝方便而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上育苗较好。地下水位过高的低洼地、积水地或盐碱地不应做泡桐苗圃地。最好不在重茬地育苗,以免引起根瘤线虫和丛枝病危害。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标准得到了前所未有地提升,特别是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农业耕种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呈现向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发展的明显态势。鉴于垄作耕种有助于农作物的根系生长、保墒和灌溉等优势,我国薯芋类作物种植模式以高垄种植为主。因此,整形、起垄和开沟等作业方式,仍是薯芋类作物机械化生产的重要环节。目前,市面上大多的起垄开沟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在安装后缺少连接加固的机构,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生产的花生铺膜播种机为多功能联合作业机,主要由机架、开沟装置、排肥机构、播种机构、起垄装置、镇压装置、喷药装置、铺膜装置和覆土装置等组成,在耕整后的土地上一次可完成一垄二行花生的开沟、施肥、播种、起垄、镇压,喷药、展膜、压膜、膜上覆土等作业,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发背景 粉垄栽培由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韦本辉及课题组研发。采用专用粉垄机,通过旋磨深松土壤,一次性完成犁、耙、起垄、开沟的新耕作方法。该方法在玉米、甘蔗、大豆等11种旱地作物栽培试验中,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黑霸甜糯玉米在全国各地试种后,大部分地区表现突出。该玉米无论产值效益、品质、适应性均好于普通玉米。其栽培技术,除与一般玉米栽培管理方法相同外,还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一、选地选择土质肥沃、土壤通透性强、含腐殖质高、通风向阳的平整地块栽植,盐碱地、风沙地、易旱、易  相似文献   

15.
盐碱地改造是困扰人类多年的问题,从几个世纪前的堆肥发酵到20世纪70年代的机械化改造,人类一直在摸索彻底高效改造盐碱地的方法.但由于技术不完善,始终存在效率低、成本高、推广难等问题.运用TRIZ理论对盐碱地改进困难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使用因果分析、技术冲突、物质-场、物理冲突等工具,通过机械设备的改造完善、种子等生物技术的改善、辅助生产的技术革新等方法,在成本可控、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的前提下,确保性能和安全性,寻找解决改进盐碱地景观草种植的有效方法,有望在国内外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锚杆框架梁防护形式,是利用一定强度的水泥砂浆在有效深度的锚孔底端与周边岩石形成具一定强度的锚固体,而后在锚杆的预应力作用下,将不稳定的山体部分稳固地与稳定山体组成整体,确保边坡的稳定,不使构造裂隙进一步发展,从而达到防护目的。锚杆框架对滑坡体表层坡体起保护作用并增强坡体的整体性,防止地表水渗入和坡体风化。框架护坡具有结构物轻,节约材料,施工方便,适用面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宁夏中部干旱带旱作冬小麦机械沟播施肥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沟播施肥技术90年代从陕西引进我区.通过宁夏中部干旱带近几年较大面积的试验示范,该技术利用其侧深位集中施肥提高肥效、沟垄拦截雨水提高耕作层水分含量、垄耕防旱防风沙平抑地温、宽窄行播种增强光合作用,从而有效的改善旱作冬小麦生长发育的水、肥、光、热条件,实现了旱作冬小麦节本增效,不失为该区域旱作农业发展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大安市近50年土地盐碱化时空动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以GIS技术为支撑,基于地形图和MSS、TM影像,从数量、类型、空间分布及重心转移几个方面进行了大安市盐碱地景观的动态变化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大安市盐碱地面积共增加了7.41×104hm2.在盐碱地的整个消长过程中,草地和盐碱地的类型转换最为频繁.由于盐碱地增长的区域差异,近50年来,大安市盐碱地重心向西南偏移了18.19 km.大安市盐碱化的不断增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不同影响因素对盐碱地增长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性.南部对气候的敏感程度远大于北部,而人类活动在西北部盐碱化发展的过程中则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1.选地作床①选好苗圃地。苗圃宜选择背风向阳、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疏松肥沃的壤土或沙土,无地下虫害的地方更佳。②整地作床。整地宜在头年冬季进行,做到三犁三耙,深度在20厘米以上。南方雨水多,宜采用高床。一般苗床长10米,宽1.2~1.5米,高20~30厘米,修成平床或低  相似文献   

20.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土壤退化严重,人均耕地面积严重不足,发展现代农业的土地质量问题形势严峻.盐碱地是重要的后备耕地战略资源,我国有盐碱地近1亿公顷,是世界盐碱地资源较多的国家.如何有效治理并利用盐碱地资源是保护我国耕地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大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