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当你从初中升到高中,你的语文老师很可能会布置给你一项特别的作业——随笔。这大概是最让人愉快的作文训练了,因为在这些没有命题的作文里,你可以畅所欲言,而不必努力证明别人的观点,或者谈论一些你本来不感兴趣的事情。虽然有时你也会为想不出写什么而苦恼,可是当你慢慢地写啊写啊,写了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你的随笔本变得很旧,翻开来是密密麻麻颜色不一的字迹,到了  相似文献   

2.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啊,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他们确实如花朵般鲜艳夺目.然而,细心的语文老师,你发现了没有?当你面带笑容地告诉他们"今天我们要上一堂作文课"或者"今天我们的作业是写一篇作文"的时候,这些原本充满生机的"花朵们"大部分都在顷刻间"蔫了",教室里顿时"怨声四起".为什么孩子们会如此惧怕写作呢?追根究底,是他们不会写.因为不会,所以惧怕;因为惧怕,所以不感兴趣;因为不感兴趣,所以写不好;因为写不好,所以更加害怕……如此这般,恶性循环.那么,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我个人觉得,关键是靠我们语文老师多途径地去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去让他们掌握写作的技巧.我在教学实践中是从课外练笔着手的.  相似文献   

3.
记忆中开始写一些与作文无关的被称为文字的东西,是在小学四年级。那时候语文老师给了我一大沓的纸说,陈敏兰啊,以后你每写完一篇作文就再抄一遍贴到教室后面,让他们多多学习。她总说我的文章比六年级的大部分学生都写得好,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其实那时的我只是比其他的孩子更会唱赞歌,比如我一点不喜欢当老师,却用大笔浓墨说要怎样怎样当个好老师,并信誓旦旦说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4.
做老师很无奈,做语文老师很纠结,语文老师教作文呢?——很痛苦!直到那一天,在李志清老师的介绍下,我第一次接触了"随笔化写作教学"。随笔化写作教学,就是老师带领孩子们在"玩—写—展—评"等环节中激发孩子的写作欲望,引起其写作冲动,完成写作过程,完善写作结果。换句话说,"玩"是让学生"情动于中"的手段,"写"是让他们"辞发于外"的目的。下课了,我感觉,自己和学生一起做了一次飞翔。  相似文献   

5.
学生自由命题写下的“随笔”,同命题作文一样,是学生练习写作的有效途径,甚至于可以说是比命题作文更好的方法。事实也证明,随笔中的优秀作品多。但随笔的写作不能让学生信马由缰,教师应牵好学生随笔写作的“牛鼻子”。一、写小事学生开始写随笔,往往套用甚至抄袭他人作文。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要求学生从写身边小事开始。可这样启发他们:寝室里有没有可写的东西?寝室里有  相似文献   

6.
作为语文老师,我认为,“随笔”可以让学生更加自然的将内心情感予以流露,学生的心灵之门打开了,随笔中就会承载着他们青春的欢笑与泪水、困惑与迷茫;流淌着他们情感的涓涓细流或澎湃波涛。在各种情感的交织之中,他们将一系列的问题流露于笔端,这实际上是在征求老师的意见,此时,老师应用各种方法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7.
那天语文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未来职业的作文,我在作文里写了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数学老师。语文老师面批作文时对我瞪眼:“对于未来的职业,你有点儿创意好不好?数学多枯燥!当数学老师有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8.
感谢作文大赛组委会、评委的厚爱,我班学生陆小红《花的启示》一文有幸获得全国一等奖。追溯陆小红写作成长的足迹,无一不写着一个“勤”字——两年里,她写了十多万字的生活随笔!作为她的语文老师,我只是起了一个引路人的作用,不时给予鼓励和指点,并为他们铺设一块温湿适度的土壤,营造一个勤奋写作的氛围而已。我是以鼓励学生写好生活随笔作为激活写作欲的突破口的。根据多年作文教学的实践,尤其是兼任学校“自湘文学社”写作辅导员的经历,我深切感到传统的命题作文沉重地束缚着学生的思想,无情地浇灭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压抑着学…  相似文献   

9.
不管学生对作文如何讨厌、如何头痛,但进入高三,同学们对作文的要求会突然强烈起来,因为作文的分值太大,他们不得不重视,毕竞高考没有几个60分。那如何写好一篇高考作文就成了老师和同学们特别关心的事了。相信大多数高三语文老师和笔者一样在高中作文教学中一直被一个难题困扰,那就是不管我们给同学们讲多少作文技法,他们总会提出一个类似的问题:按照自己的写法老走题,按照老师的写法总感到无从下手,写不长,感到无话呵说、言之无物。有些老师把这简单归结为同学们的积累不够,这显然不能让人信服。  相似文献   

10.
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老师,大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让学生在假期里写一篇作文,记叙假期里的一件事,可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却没有几句话。责问学生不用心写,他们反向你大倒苦水:不是无事可写,而是脑子空空,不知如何去写。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一种特别的视觉艺术.老师如何运用他的注意力与他的教育效果真是关系重大。是啊,并不是我们自作多情.学生是需要我们的关注的。甚至可以毫不过分地说,很多学生在很多场合的很多时刻里,在乎的就是老师有没有看他(他们),学生们是多么会捕捉老师的眼神啊!大大方方地回视老师的目光;或者在你没有注视的时候,他(他们)注视着你,可  相似文献   

12.
随笔的笔调     
记得什么人说过,世上的事。入门容易的,深造就难;入门难的,深造就容易。若这真是个规律。那么我要说.写随笔就是这样的,入门容易深造难,或者说,会写的多。写得好的少。 入门容易,是因为它这个名称,就让人放松了警惕。小说.你不能说写得小一点就行了,散文,你不能说写得散一点就行了,诗更不能说写得诗一些就行了。说了跟没说一样。偏偏到了随笔这儿,不管是老师,还是课外的导师,常常会很随意地说一旬,随笔嘛,随意一点就行了。好像他这么随意地一说,就是一篇随笔似的。  相似文献   

13.
不经意间翻开高一时的随笔本,那些熟悉的文字又一次深深撞击着我的心扉。字里行间,藏不住青春的跃动和思维的火花。高一学年,语文的周末作业是一周随笔,一周剪报。特别期待有随笔的那一周,每个人都是。抛却尘世的喧嚣,整理心中的思绪,将我们的思考和感悟化作本子上一篇又一篇的随笔。老师说,她欣赏我们的随笔远胜于课堂作文。看作文  相似文献   

14.
随笔与情感     
刘颖 《中文自修》2004,(12):7-7
语文老师是最能够贴近学生心灵的,因为那一篇篇随笔已经把学生的青春心事都摊开在他们眼前。  相似文献   

15.
作文啊作文     
星期五下午,临放学,语文老师到教室来布置下一周作文练习。这一次,老师没有统一命题,也没有给材料,说让大家自由发挥,爱写什么写什么,字数不少于六百。下周二交上来。三天写一篇作文,再怎么难写,六百个字也能码起来。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不用说三天六百字,就是六天三百字,许小虎也觉得是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却倒不出来!哎!作文啊作文!不知哪条筋出了毛病。星期二下午的语文课上,老师问作文怎么样了。多数同学回答说做好了,只有许小虎坐着不吭声。语文老师看看许小虎,问许小虎作文做好了没有。许小虎当然不能说没有做好。要是说没有做好,比自己扇自己还难受。三天写不出六百字,还算个中学生吗?撑着胆子说“写好了”。语文老师有点怀疑,又对许小虎看了一下,说:“写好了?行。你站起来念一念。我听听句子有没有毛病,如果没有多大毛病,就直接抄上作业本。”许小虎有点不敢对语文老师看,战战兢兢地站起来。慢慢  相似文献   

16.
记忆糖果     
上课了,老师来了,“今天我们学习想象作文。”说着,老师便在黑板上写着。“哎,又是作文,烦死了。”我正觉得没劲,忽然发现同桌戴冬冬正从抽屉里拿出一块糖,偷偷地吃着。我小声地对他说:“戴冬冬,给我吃点吧!别小气啊!”“不给!”“好啊你,不给,不给我就告诉老师!”我威胁他说。“别别别!给你就是了!”他接着说,“你可知道这是什么糖果吗?”“不知道。”“这是记忆糖果,你看这上面写着‘记忆糖果,语文数学第九册’,只要你吃了它,书上的知识就都记住了!”我笑了一声:“你吹牛,天下哪有这种糖啊!”于是我拿着书试了…  相似文献   

17.
正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大难点,常常是学生感觉无话可说,教师感到无从下手,难于达到教学目的。当前,为了把学生和教师解放出来,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一些语文教师开始推行随笔化写作,学生每天写随笔,有了一点成效,但总感觉进展缓慢,效果也不太明显。随笔写作课如何上,有哪些常见课型,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写好随笔,还需要不断探索。因此,开展随笔化写作有效性研究,特别是对常见课型的研究势在  相似文献   

18.
中学作文教学的地位如何?北京刘锡庆老师在《略论“中语”教学中的作文问题》《(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11)中说:“现在,在教学中,在相当多的学校里,‘语文’课不受欢迎,‘作文’更几乎成了‘阅读’课的‘附庸’或‘尾巴’。”对此,我深有同感。同语文老师攀谈,他们说语文老师在家长的眼里被看作可有可无———因为语文不像数学或其它学科,一道题不会,老师一讲就会了,水平容易提高。而语文,特别是作文,讲一讲,让学生去写,还是写不好。语文水平不是那样容易提高的。翻翻语文教师的教案,讲读课文大都非常重视,非常规范,一个学期,阅读课有几篇…  相似文献   

19.
随笔作为学生课外自由练笔的一种形式,因其形式的自由和内容的随意而备受学生和语文教师的青睐.随笔训练能使学生爱写、会写、乐写并在写作中自觉地培养人文品格,从而改变作文教学现状.  相似文献   

20.
老师布置了一篇小作文叫"我的课间十分钟"。孙强同学在小作文里只写了这样一句话:下课了,我想利用这十分钟把上课没有做出的数学难题解答出来,最后终于解出来了。小作文交上来后,老师问孙强:"怎么才写了这么点?"孙强说:"课间就‘十分钟’,实在是没有什么可写的,写作文时感觉无话可说,只好写这么点了。"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让你也写"我的课间十分钟"这个题目,你是不是也会因为作文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