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绿色体育     
运用文献资料法探讨绿色体育的发展.主要结论:绿色体育亲近自然,是人与自然、人自身和谐发展的体现.当前体育的发展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如体育的过度商业化、职业化以及由此导致的体育暴力、兴奋剂、"假体育"等.实现绿色体育,应注重思想建设,纳体育于教育;强化管理;坚持反兴奋剂.  相似文献   

2.
绿色体育以全面协调的思想和手段,达到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它追求体育与精神、体育与生态、体育与价值的内涵式发展。绿色体育是纯洁、和平、健康的象征,坚决抵制兴奋剂、体育职业化、商业化以及生态危机的不良现象出现,确保其绿色内涵。  相似文献   

3.
“绿色奥运”理念的内涵与延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三大主题之一。绿色奥运理念的核心在于绿色体育;绿色奥运的理念应延伸到赛场内,使赛场内外都达到“绿色”,进而实现绿色体育,实现体育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功能和理念,谋求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现代竞技体育文化的和谐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龙  陈中林 《体育学刊》2007,14(2):41-44
现代竞技体育文化中孕育着内在的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4个方面: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国际社会关系的和谐。但现实中,对这一和谐精神破坏与背离的现象却屡见不鲜。金钱利益导致物欲横流,生态环境失衡引发竞技体育可持性发展的危机,暴力行为侵入体育圣地,强权政治将竞技体育作为扩大影响力的工具。种种阴影侵蚀着现代竞技体育和谐理念的根基,但在崇高的竞技体育精神的指引下,人们以各种方式呼唤现代竞技体育“和谐家园”的回归和“绿色体育”蓬勃兴起,以期在竞技运动中实现体育全面的教育功能。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对西方体育精神的完善和补充,都有助于现代竞技体育和谐内涵的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5.
绿色体育理念是现代社会普遍流行的教学理念,它与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相结合,从健康的角度出发促进人类全面、和谐发展。文章充分利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分析绿色体育理念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总结了绿色体育理念与体育教学相融合的关键点,最后提出绿色理念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机制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人生哲学”,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新世纪赋予了奥林匹克主义新的内容:弘扬奥林匹克主义,就是要弘扬绿色体育精神,构建绿色体育文明,大力发展大众体育和强化体育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7.
吉云 《体育世界》2013,(12):131-132
“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人文”的理念是“和谐”,是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华古文明的融合,奥运不仅要“更高、更快、高强”,也要“绿色、科技、人文”。在新颁布的体育课程标准中,“和谐”就是体育课堂教学要与时代,与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与《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特性相和谐。假如构成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比如,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标之间都和谐了,教学的有效性就得到了保障,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能够体验运动技术、技能学练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根据和谐社会的构建原则,对法治在和谐体育系统建设与发展中的重大意义进行了全面阐释.研究认为,依法治体是和谐体育发展内在的根本要求,发展和谐体育必须构筑坚实的法制基础,要依靠法制从工作地位、发展秩序、价值取向、享有权益、规范权力、人的培养等方面建立和谐体育发展的基础保障,运用法制化解和谐体育发展中有关资源占有、结构均衡、职能分工、权益机制等方面的利益矛盾,努力提升体育法制在和谐体育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9.
社区体育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社区体育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增强人的民主法治意识、培育人的公平正义感、促进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增进人与人的诚信友爱合作。社会的和谐发展培育了积极的体育价值观念和态度、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加速了社区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残疾人体育是社会和谐的直观体现,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发展的残疾人体育应是残疾人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与学校体育三者和谐稳定,全面开展,相辅相成.目前,我国残疾人竞技体育优先、快速发展,群众体育与学校体育发展相对滞后.因此,保持残疾人竞技体育适度发展,加强群众体育与学校体育建设,将残疾人体育逐步融入中国体育的大环境,是中国残疾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