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怎样由分子式直接确定分子的键型和构型,这是个饶有趣味又十分有意义的课题。国内外不少人曾做过有益的工作。美国化学家Lever 对 AB_(?) 型简单分子曾提出了如下一套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AB2型双重大π键分子的HMO处理,得出:在含有双重大π键的分子中,在其它原子间键型不变的情况下,电子将尽可能地均匀分布在相互垂直的两个大π键上。这样才能使分子体系能量最低、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3.
分子极性判断二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教材、教学资料中,对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的判断,大多数介绍的是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是否重合的方法和键型、键型对称判别法。此类方法对于判断非极性键和极性键构成的双原子分子是否有极性很容易,而对极性键构成的多原子分子的极性判断则显得力不从心。因为上述方法先得要知道多原子分子的空间构型,再根据分子中的正负电荷重心是否重合或键型是否对称才能作出相应的判断。而中专学校的学生在分子的空间构型方面的知识几乎可以说是个空白,即使是告诉了分子的空间构型,又由于学生在立体构型方面知识的欠缺,对较为复杂的空间构型分…  相似文献   

4.
采用Euler定律等数学式来建立分子结构的拓扑关系(MSTR),并把此关系式应用于研究有机物分子的结构.从 结果来看MSTR对探讨分子结构是可行的,对含有大П键分子的键型和数目的确定尤其方便。  相似文献   

5.
采用Euler定律等数学式来建立分子结构的拓扑关系(MSTR),并把此关系式应用于研究有机物分子的结构、从结果来看MSTR对探讨分子结构是可行的,对含有大П兀键分子的键型和数目的确定尤其方便。  相似文献   

6.
根据分子连通性拓扑方法,提出了一个新的分子拓扑指数Y_M,将P区氢化物HnA—H型分子中A—H键的振动频率ν_(A-H)与分子拓扑指数Y_M相关联,复相关系数为0.9988,标准偏差为37.49,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r_(A-H)为氢化物HnA—H型分子中A—H键键长。对近17个P区氢化物分子中A—H键的振动频率ν_(A-H)进行了计算,理论值与实验值相吻合程度很高,平均相对偏差为0.97,小于前人所有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含有大π键(亦称为离域π键)的体系称为共轭体系,具有大π键的分子称为共轭分子。理论与实践证明,含有大π键的体系比较稳定,因此,分子或原子团中力图形成较多的、较大的(多原子的)大π键。在众多的无机化合物中,有相当一部分分子或离子为共轭分子,它们的结构不能用经典的结构式表示,只能应用大π键的概念来加以处理。下面我们简单介绍判断无机共轭分子结构的一般方法。 1.首先应用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或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将分子中各原于以σ键构成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分子骨架;若分子中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即中心原子以sp或sp~2杂化轨道键)。则有可能形成大π键;反之,  相似文献   

8.
键长、键能、键角是反映分子结构的三个重要参数。同一类型的键长在不同的分子中有一定差别,特别是在烃分子中碳碳键长的变化因素涉及原子结构及分子结构的有关理论。链烃分子中碳-碳单键的键长主要取决于碳原子的杂化形式,分子芳香性的强弱取决于碳碳键长的平均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非极性分子属于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分子的极性与非极性是由分子的电荷分布情况决定的。极性分子是分子内部电荷分布不均匀造成的,非极性分子是分子内部电荷分布均匀造成的。键的极性是形成键的两个原子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而产生的。键的非极性是形成键的两个原子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相同而产生。  相似文献   

10.
分子中原子间或离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这种相互作用的强度可以用键能的大小来量度。一般将气态下每断开1摩尔键所需要的能量定义为该键的键能。实际上这个能量变化应称之为键离解能。仅仅对于双原子分子来说,因为其分子中只有一个化学键,其键能可以由键离解能直接确定;对于多原子分子,其分子中存在两种以上的化学键时,每单个键的键能与键离解能可能在数值上相差极大。前者是由热化学实验数据归纳得到的近似的平均值。后者可以利用光谱学实验数据计算。对于少数双原子分子,还有希望根据量子物理学方法作出精确的理论计算。例如,双原子分子H_2,由光谱学实验数据计算出H—H键的离解能是432.00千焦/摩;而H—H键的键能是433.21千焦/摩。二者在数值上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1.
在共价型多原子分子中,往往存在一种不局限于两个原子之间的兀型化学键,它贯穿分子骨架,我们称为多原子π键,或离域π键或大π键,在有机化学中也称共轭π键。通常,一般著作及教科书中对大π健的形成均是这样描述的:成键原子位于同一平面且各自有垂直于该平面而互相平行的p轨道,这些p轨道连贯重叠在一起,p电子在多个原子问运动,形成z型化学键;形成该化学键的电子总数小于p轨道数的两倍.无疑这些p轨道连贯重叠在一起,可使电子的活动区域加大,出现离域能,降低体系的能量。  相似文献   

12.
判断分子中是否具有离域π键及π键的类型是无机化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本文利用休克尔分子轨道(HMO法)来处理NO2分子,以讨论HO2分子中离城π键类型。  相似文献   

13.
一、单质氮和单质磷的稳定存在形式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NNNNPPPP键能 (键焓 )/ (kJ/mol) 946 15 95 2 3 2 0 9  由此可见 ,NN键能比PP键能大 ,而NN键能比PP键能小。单质氮为双原子分子N2 ,白磷则为四原子分子P4,其中P原子间都以PP单键相连结 ,P4分子是四面体构型 ,其中共有 6个PP单键。设想 ,如果相反的话 ,即氮以“N4”分子存在 ,磷以“P2 ”分子存在 ,并且前者的结构与P4分子相同 ,含有 6个NN单键。后者的结构与N2分子相同 ,具有PP叁键。则可根据前面所列的键能数据计算下列过程的反应焓变 :P4(…  相似文献   

14.
一、ABn型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是否都满足8电子结构的判断 判断无配位键、无离域“键、无共振体的ABn型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是否都满足8电子结构,是高考的热点之一.通常可用以下方法判断.  相似文献   

15.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总结出计算AB_n型分子或离子中大Π键电子数的经验方法,此法简单准确,尤其便于初学者掌握。  相似文献   

16.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无机化学下册有关元素部分知识,弄清离域冗键(大π键)的形成,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点。离域π键,是分子和离子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要是指π键的形成不限于两个原子,而是多个原子(原子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这样在多个原子之间形成的π键叫离域π键。分子中含有大π键的分子叫共轭分子。 离域π键的形成条件: ①形成大π键的原子应在同一平面上(以保证P轨道的重迭)。  相似文献   

17.
键电子云柱状均匀对称的π键可降低分子体系的能量,而增大分子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分子结构时发现,CO分子与N2分子结构非常相似,它们的分子中电子总数都是10,都形成1个仃键和2个π键,键能都较大,物理性质也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9.
1 理解"两键一力" 1)离子键、共价键的比较 2)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比较 3)3个键参数 键能:通常键能越大,表明该化学键愈牢固,由该键组成的分子也就稳定.  相似文献   

20.
蛋白质分子中的化学键可分为共价键和非共价键。在各种中文版的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书籍中,几乎都谈到蛋白质分子中的次级键(又叫副键)是非共价键。但是有些生物化学书籍及1987年全国高中生物教师生物化学试题中把共价键,如二硫键和酯键也列入次级键的范畴内。对蛋白质分子中次次级键的正确定义有必要作为问题提出,于以澄清。在《普通生物化学》(第二版,郑集编著,第140页)中写道:“蛋白质分子的化学键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