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20名女排队员4号位扣球时的速度与协调性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力台、摄像机同步测试来收集运动员扣球环节中的运动学及动力学数据。结果表明:(1)运动员助跑速度与最大起跳高度呈中度正相关,且助跑速度在5-8m/s区间时,最大起跳高度值较大,建议排球运动员训练扣球时采用此速度区间。(2)急停起跳的膝关节角速度与最大起跳高度呈高度正相关,肘关节及肩关节角速度与最大扣球速度呈中度正相关。排球运动员训练时,应在保证肩关节及肘关节肌群力量训练的同时,重点加强膝关节肌群的力量训练,且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应合理安排最大力量与快速力量的比例。(3)排球运动员在腾空扣球阶段与最大扣球速度的相关性大小依次为肩关节角速度>躯干扭转角加速度>肘关节角速度>腕关节角速度。建议排球运动员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应适量加大对上肢各关节肌肉快速力量以及核心力量的训练比例。(4)排球运动员在训练中应对急停起跳以及腾空扣球阶段的身体协调能力进行专项化训练,并将急停起跳阶段的肘-肩-膝关节角度联动与腾空扣球阶段的肘-肩-腕关节角度联动作为评价指标来指导协调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2.
髌骨软骨软化症又称为髌骨软骨病。该病是青少年运动员较为常见的一种膝关节运动损伤,其发病率占全身各部位运动损伤的10.5%,占膝关节运动损伤的40.5%。该病不仅发病率较高,而且与运动项目的特点关系密切,在篮球、排球、体操运动员中发病率最高,其次为田径、举重运动员。髋骨软骨软化症其主要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3.
以台山市少年甲组男、女排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性别的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主要技术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了两组运动员的特征以及两大类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少年排球的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分析了运动员在运动情景中的归因特点及规律性,并进一步研究排球运动员的成败归因对训练和比赛的影响,从而提出提高排球运动员归因技能的训练方法,这对排球运动训练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排球运动员"球感"特点、作用及其培养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排球运动员的球感好坏在排球运动训练与比赛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排球运动员球感特点、作用及培养途径的研究,为提高教练员对排球球感的认识及加强排球运动员球感训练、加快排球运动员球感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学生排球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排球意识是运动员在排球教学训练和比赛中的一种具有明确目的性和方向性的自觉的心理活动。针对高校排球教学与训练现状,详细探讨了大学生运动员在排球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排球意识的培养对策,对提高高校排球专项课的教学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少儿排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力量是人体活动的基本要素,也是发展各种运动技能的基础。力量素质是排球运动员重要的一项身体素质,它是提高排球运动员专项素质和各种技术的基础,发展力量素质对排球运动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人体生理学告诉我们,人体的生长发育是有明显阶段的,各个发展阶段在生理、心理及运动能力方面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因此,在发展排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时,必须注意运动员年龄发展阶段的特点。对小学少儿排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更要注意年龄的阶段性。现在小学生一般在6─12岁的年龄段,这个年龄段的少儿,已经掌握了日常的基本活动的技能,…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制约我国排球职业联赛发展的主要因素展开探讨,主要从我国排球职业联赛的现状、制约我国排球职业联赛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排球职业联赛发展的对策研究等几个方面展开,结果发现市场经济条件下俱乐部管理和运行不规范;企业对俱乐部投资积极性不高;运动员及教练员流动不通畅;排球联赛市场清淡;过分突出对运动员的物质激励,忽视体育道德的培养,是制约我国排球职业联赛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用最好的训练方法,帮助运动员取得最好的成绩”实现在保护好运动员的前提下,提高竞技水平,通过总结髌骨软骨损伤对运动员的负面影响主要有2方面:影响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和运动成绩.分析排球运动员髌骨软骨损伤致因主要有:排球运动技术动作对髌骨软骨的损伤;身体训练动作对髌骨软骨的损伤.针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提出建议: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量,规范技术动作;结合先进的体能训练方法,避免二次损伤;损伤后及早采取办法进行治疗康复;补充营养品预防髌骨软组织损伤;加强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孙敬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0):1347-1348
采用<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量表>对60名排球运动员进行了调查,分别比较了不同性别、不同训练年限、不同运动等级的排球运动员在流畅心理状态9个指标上的差异,结果发现,男子排球运动员比女子排球运动员的得分要好,运动等级高的运动员对自己的技术越有信心,并且对自己的目标非常清楚.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训练、比赛期间运动损伤特点的调查,分析该项目在青少年群体中运动损伤发生的机制、原因,运用KazemiM的损伤调查问卷,对123名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男运动员70名,女运动员53名)进行问卷调查为青少年业余跆拳道运动员训练、比赛过程中预防损伤发生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分析肩袖损伤运动员扣球时肌肉发力顺序,探讨肩袖损伤的原因,为运动员纠正错误动作、提高技术水平、预防肩袖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MEGA6000表面肌电测试仪对肩袖损伤和肩部无伤的排球运动员疲劳前后的扣球动作进行测试,比较发力顺序的异同,分析肩袖损伤对动作控制的影响。结果:1)两组扣球发力各肌肉肌电数值峰值组间比较,疲劳前无伤组斜方肌中束和前锯肌明显大于有伤组,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2)损伤组组内比较,疲劳前斜方肌下束明显大于疲劳后,且差异具有显著性;3)损伤组仅在疲劳后主动上回旋肩胛骨再引臂,且没有内收预拉长;4)无伤组疲劳前后均会主动上回旋肩胛骨再引臂,且引臂前会内收上臂预拉长肌肉。结论:1)肩袖损伤运动员斜方肌下束激活异常,肩胛骨不稳定且主动运动滞后,肩峰下空间减小,容易引起撞击导致肩袖损伤;2)无伤运动员斜方肌中束和前锯肌激活明显早、贡献大,肩胛骨稳定且主动运动积极,肩峰下空间相对增大,可有效避免撞击损伤,内收预拉长动作有效提高扣球效果;3)肩袖损伤运动员与无伤运动员扣球发力顺序有明显差异,肩袖损伤运动员动作环节过度减少,幅度缩小,影响扣球质量且容易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北京城郊区32支青少年运动队运动损伤患病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北京市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损伤患病率为42.46%,损伤多发部位依次为膝、大腿、小腿等,损伤种类多为肌肉拉伤及韧带损伤、疲劳性骨膜炎、挫伤等,与成年运动员的损伤情况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4.
试析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责任界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不可避免 ,事故因素多种多样 ,如何认识伤害事故 ,合理区分责任事故与非责任事故 ,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是体育教师所关注的话题。本文从法律角度对体育教学中的事故责任进行论述 ,以引起广大体育工作和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优秀毽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6年福建省第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毽球比赛的56名男女优秀毽球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福建省优秀男子毽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率为87.1%,福建省优秀女子毽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率为84.0%,损伤率与技术运动运用不合理、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器材等因素有关。常见损伤类型有韧带损伤(43.8%)、关节损伤(31.3%)、肌肉损伤(24.9%),损伤部位以大腿、膝部、足踝部、腰、小腿比较多见。结合毽球运动特点就导致损伤原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了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16.
将310名运动性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痛点局部按摩组、通经活络按摩组、局部按摩结合通经活络按摩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按摩方法进行治疗,通过各组间治疗效果的比较探讨不同按摩方法对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恢复作用.研究结果发现通经活络按摩法对于下肢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效果优于上肢和躯干;通经活络按摩法对拉伤和过度使用损伤的治疗效果优于挫伤和扭伤;三组患者中采用局部按摩结合通经活络按摩治疗的效果最佳,而痛点局部按摩组和通经活络按摩组的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通经活络按摩结合局部按摩更易促进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恢复,因此在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过程中应加强通经活络按摩手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武术散打运动中膝关节损伤的原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以解放军体育学院散打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时武术散打运动中膝关节损伤及其防治的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了膝关节损伤产生的原因,损伤的性质,训练年限与损伤的关系和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防止膝关节损伤的方法和建议,目的是希望引起对膝关节损伤及其防治的重视,以减少它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运动员肩袖损伤病因学进行分析研究,指导运动员的专业训练。方法:结合近5年治疗肩袖损伤运动员1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出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病因学机理。结果:运动员肩袖损伤首先与其生理解剖结构有关,并与运动员所从事训练专项及训练强度及疲劳度有关。结论:制定相对合理的训练方式,减少肩袖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腘绳肌拉伤是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且康复难度大复发率高。通过对腘绳肌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的Meta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影响腘绳肌拉伤的危险因素,为有效地预防和康复腘绳肌拉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2-2014年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腘绳肌损伤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根据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纳入文献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根据入选文献的异质性检验结果,对各危险因素进行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结果:本次Meta分析结果显示,腘绳肌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SMD=0.68,95%CI 0.12~1.25;RR=4.04,95%CI 2.08~7.84),股四头肌最大力矩(SMD=0.58,95%CI 0.19~0.96),腘绳肌损伤史(RR=2.56,95%CI 1.93~3.40;OR=2.98,95%CI 1.30~6.81)。结论:与腘绳肌损伤关联度最大危险因素为年龄的增大,有腘绳肌损伤史和股四头肌最大力矩过大。运动员的身高,体重,腘绳肌最大力矩,腘绳肌肌力与股四头肌肌力比,腘绳肌柔韧性与腘绳肌损伤的发生关联不明显,是否为腘绳肌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尚不确定,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0.
谈篮球运动员损伤的心理预测与康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篮球运动员损伤的心理预测及运动员在受伤和恢复过程中的心理反应与情绪波动,探讨预防运动损伤和加快伤病康复的心理学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