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模态隐喻理论认为话语分析不仅局限于言语层面,必须考虑到多种符号资源.本文以语法隐喻和多模态隐喻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以时代啤酒广告为例解读平面广告多模态隐喻的意义构建.  相似文献   

2.
Charles Forceville将隐喻研究深入到多模态层面,认为隐喻研究不应局限在语言文字层面,而应整合诸如图像、音乐、颜色等其他符号系统,开拓了隐喻研究的视野,意义深远。本文以语法隐喻和多模态隐喻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以电影《美人鱼》海报为例解读电影海报中多模态隐喻的意义构建。  相似文献   

3.
以多模态转喻和隐喻为切入点,从认知构建的角度对李阳疯狂英语演讲中几个手势进行探讨。在分析手势语类、演讲手势多模态隐喻及转喻特征的基础上可见,在多模态隐喻及转喻的过程中,转喻激活认知,促进转喻和隐喻相互整合,共同完成概念合成。从认知构建的角度对演讲手势进行研究,有助于从本质上阐释多模态构建的动因。  相似文献   

4.
于晓静 《英语广场》2021,(10):51-54
多模态隐喻研究将单一层面的语言研究转向更加丰富、多样的符号表征形式研究,打破了人们对隐喻的传统认识。本文以一则瘦肉精漫画为例,从构图方式、漫画形象等方面探讨分析多模态隐喻在漫画中的动态构建过程,揭示漫画所表达的社会意义。本研究对于推动多模态隐喻的本质和产生原因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贯穿于人类的语言、文化、思维和社会生活中。语言文字只是隐喻实现的一种形式,其他形式诸如图像、音乐、声音和手势语中同样含隐喻。在公益广告语篇中,文字、图片意象及背景音乐等都可以传递隐喻概念。本文以Charles Forceville的多模态隐喻理论为基础,分析一则原创反腐倡廉动画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认知构建过程,并进一步证实了非语言模态在多模态隐喻识解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构建"一带一路"话语体系是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语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必要条件。本文基于隐喻对意义的建构功能,以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第一集《共同命运》为例,结合空间映射与概念整合理论,利用多模态认知分析框架,从思想维度、价值维度和文化维度上分析多模态隐喻对构建"一带一路"话语体系的积极意义。研究发现:在多模态话语中,多模态隐喻能够从观念体系层面反映、建构和传播优秀的文化思想和价值理念,促进"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对多模态隐喻的宏观社会维度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丰富隐喻对话语意义的建构功能。  相似文献   

7.
对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隐喻,而很少涉及到非语言隐喻或多模态隐喻中。将多模态隐喻置于教学中的研究更为稀少。本文将多模态隐喻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通过阐述其定义、研究现状及意义和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来印证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多模态隐喻研究作为话语分析的新课题,其研究对象也从单一的文字隐喻拓展为多模态隐喻。本文从认知学角度出发,以概念隐喻和架构理论为研究基础,对184幅“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主题的新闻漫画进行了多模态隐喻分析。通过阐释战争类架构、围棋类架构、科教类架构,以及春耕整地类架构等意义建构过程,探讨新闻漫画如何通过多模态隐喻对抗疫和身份建构进行多维度阐述,揭示了多模态符号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取向,体现出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所秉持的坚定信念,从而引发了全国人民的情感共鸣,并以此构建了共同体身份。  相似文献   

9.
任慧君 《海外英语》2014,(6):236-237,245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集文字、图像、声音等为一身的多模态分析成为可能。有别于传统隐喻,认知语言学开始从多模态隐喻的角度,探究隐喻的本质。公益广告的类型也不仅仅局限在文字层面,图像和文字相结合型、声音、图像以及文字相结合型等层出不穷,文字、图像以及色彩等多模态共同发挥作用,从而进一步更好的揭示公益广告所体现的主题。以两则关爱老人的公益广告为例,从多模态隐喻角度,揭示公益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特点,阐释其所体现的对老年人的关爱之情,以期达到有效劝说作用,关爱老人。  相似文献   

10.
郑燕 《海外英语》2013,(7X):261-263
近十多年来,国外对多模态隐喻的研究在Forceville等学者的推动下蓬勃发展,而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以Fauconnier&Turner的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文章探析两幅政治漫画中多模态隐喻意义的动态构建。概念整合理论对多模态隐喻意义的动态构建具有较好的阐释力,为多模态隐喻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柳州师专学报》2015,(6):13-17
20世纪90年代,Charles Forceville提出多模态隐喻理论,该理论是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的最新发展成果。基于Forceville的理论,对《美丽中国之锦绣华南》纪录片进行多模态隐喻的分析研究,旨在探讨该多模态语篇中存在哪些多模态隐喻及多模态语篇意义如何通过多模态隐喻实现。  相似文献   

12.
公益广告是弘扬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以认知语言学为视角,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的以“建党百年”为主题的公益广告中选择两则广告作为研究语料,对其中的多模态隐喻和转喻进行分析,并尝试对其意义构建和认知基础进行解读。分析表明:两则广告中的多模态转喻主要涉及的类型为个体与集体、特征与实体等,多模态隐喻主要有实物隐喻、家庭隐喻、颜色隐喻、音乐隐喻等,这些多模态隐喻的意义构建也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以Forceville为代表的国外学者把原本仅限制于纯语言学领域的概念隐喻研究拓展到跨学科的多模态研究领域,并提出了多模态隐喻理论,受到各个研究领域学者的普遍关注。本研究在多模态话语课件的辅助下将隐喻理论引入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并结合教学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旨在探讨大学生对多模态隐喻教学模式在大学词汇教学应用的适应性。通过协调多种模态,从多种视角来增强学生对隐喻的识别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多模态隐喻是多模态化时代的产物,多模态隐喻研究日渐兴起。本研究基于多模态隐喻的概念和优势,对一则动漫公益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进行分析,力图回答两个问题:(1)这则广告中存在哪些多模态隐喻?(2)这些多模态隐喻是如何通过不同的模态呈现的?研究发现,广告中的图像模态,语言模态和声音模态协同作用来完成多模态的呈现,由此实现更好地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管乐 《海外英语》2014,(14):249-250,253
多模态隐喻理论为隐喻学这一研究热点提供了新的视角,该文从多模态隐喻的角度来分析国产动画片《小鸡不好惹》,通过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以及多种模态的综合运用详细分析了动画片中所体现的多模态动态构建机制,在体现隐喻意义的同时,通过合理协调多模态因素更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突显动画片轻松幽默,诙谐搞笑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作为认知语言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概念隐喻理论自提出以来,已引起了学界广泛的研究。该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是人们用来理解抽象概念,进行抽象推理的主要机制;隐喻从根本上讲是概念性的,不是语言层面上的问题,隐喻性语言是概念隐喻的表层体现。Forceville(2009)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模态隐喻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源域和目标域全部或主要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来表征的隐喻。本文在分析图像隐喻过程本质的基础上,选取国外时政漫画为研究材料,以文字与图像的结合方式为切入点,考察其多模态隐喻的构建机制,阐释了时政漫画通过各种不同的意象组合方式来实现多模态隐喻的概念合成,从而使作品产生引人注意、出人意料或唤起共鸣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多模态隐喻理论为隐喻学这一研究热点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多模态隐喻的角度来分析2014年巴西世界杯吉祥物和会徽,通过视觉模态、颜色、文字等多种模态的综合运用详细分析了2014年巴西世界杯吉祥物和会徽所体现的多模态动态构建机制,在体现隐喻意义的同时,如何通过合理协调多模态因素体现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平面公益广告是由图像和文字两种符号相结合的视觉模态语篇,蕴含丰富的图像隐喻和多模态隐喻。图像隐喻与多模态隐喻研究为探讨隐喻的本质与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以图像隐喻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模态隐喻理论为指导,选取禁烟类平面公益广告为语料,研究其中的图像隐喻和多模态隐喻分类,剖析各模态如何协调一致,成功完成与受众的互动,进而达到隐性说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系统功能理论框架下,视觉图像具有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种意义资源。本文将图像的三种意义资源看作隐喻潜势,系统地解读其在多模态隐喻构建中的作用,以期研究出系统功能视角下的多模态隐喻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20.
商标词作为多模态文本和商标图形关系紧密.本文对多模态隐喻以及商标英语的多模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借用冯德正的多模态隐喻类型模型构建出了商标中多模态隐喻的两种认知方式,旨在对商标英语的综合研究以及多模态隐喻的具体应用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