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家长会     
多年来,家长会总是这样一个不变的模式:家长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上,教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学生一概被排斥在外。家长永远是听众,教师永远是主角。其内容也不外是讲讲学生的成绩,但更多的是讲孩子的缺点。结果是家长盼着开家长会,好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和学校的教育内容,又害怕家长会,惟恐受训、丢面子,最后倒霉的还是学生。家长会给学生、家长造成不该有的心理负担。从2000年起,我开始尝试让学生参与的新型家长会。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教师不再评价孩子,而是让家长通过观看学生的展示,自己来评价孩子。请跟随我走进我们六(1)班展示式家长会的现…  相似文献   

2.
我班以往的家长会总是由教师唱主角,“教师讲家长听”,家长的参与热情不高,为此,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大大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热情。  相似文献   

3.
<正>在幼儿教育中,家长参与的必要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幼儿园也开展多种多样的让家长参与的活动。比如,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教师家长经验交流会、建立家园联系手册等。然而,有些家长不管幼儿园开展怎样的活动,不管教师做了多少工作,他们就是不参与。开家长会不来参加,家园联系手册不知去向,对幼儿园的要求漠然处之。这些家长就是不好沟通的家长。许多教师对这些家长感到头疼,有时甚至失去做这些家长工作的热情和信心,把家长工作集中在愿意参与的家长身上。这样  相似文献   

4.
朱庆龙 《班主任》2011,(4):30-31
家长会是家校联系和教师指导家长提高教育学理论素养与家庭教育水平的主要渠道,然而,家长参与家长会的热情和积极性常常不高,导致家长会缺乏实效。究其原因,主要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备课"时没有抓住核心,以致家长会针对性不强,家长获得的常规的、共性的要求、须知较多,而与自己孩子切身利益、具体问题密切相关的却甚少。有鉴于此,笔者尝试利用分类的思想,将学生、家长、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幼儿入园接受教育开始,幼儿的家庭和幼儿园就有了一定的关系。教师通过对新入园幼儿上门家访、召开家长会等等活动,使得大多数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性质、日常工作、一般活动安排以及幼儿在园表现等有所了解。但是,由于家长的观念和自身工作等主客观因素,造成家长参与的程度有所不同。一种情况是家长与教师很少接触(如有的请祖辈老人接送孩子)或只从孩子那里了解一些情况,对园方的工作基本不问不闻,不热情不主动;第二种情况是较多的家长对幼儿园和教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工作以来,大大小小的家长会开过无数次。常规性的家长会按惯例就是教师讲、家长听,教师与家长很少互动,致使家长会效果不佳。反思后,我大胆地对家长会进行了改革,实现了以下几个突破:1!时间安排的突破以往的家长会总是安排在晚上。而由于晚上孩子无人照看,许多家长便将孩子带来开会。现在,我们通常将家长会安排在夏秋季节(日长夜短)下午4∶30~6∶00(下班时间),在这一段时间里孩子可由老人照看,家长能安心开会,家长会效率明显提高了。2!组织形式的突破以往的家长会总是教师唱主角,教师与家长之间缺少互动与交流,气氛沉闷。现在,我们将家长分…  相似文献   

7.
家长会是幼儿园开展家园互动的重要方式。但是,家长(尤其是孩子父母)的工作很忙,而且一些寄宿制幼儿园的家长居住较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长的参与。因此幼儿园只能尽量减少家长会的次数,会议内容多围绕幼儿园的重点工作和一些需配合之处,家长被动参与,互动效果不突出。为改变这种情况,使家长会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园尝试开展主题家长会,家长自愿参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谈谈我们是怎样选择家长会主题的。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家长会上,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读学期目标、教学安排等内容,像是演讲。家长则在下面枯坐两个多小时,充当聆听者。这样的家长会更像一个严肃、安静的报告会,很难解决家园合作中的实质性问题。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家长会的沟通作用,促进教师与家长间直接交流,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掌握有效的育儿方法,并最大程度地参与到家园共育中来呢?在一次家长会上,我们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家长,与他们一同讨论。家长们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圆圆妈妈还倡议创建一个“家长沙龙”,不定期地组织一些互动式、开放式的家长会。这种家长会可以在园内开,也可…  相似文献   

9.
张瑾 《幼儿教育》2013,(12):10-10
活动情景描述 每学期召开的家长会.总是老师说的多.家长就像孩子一样坐在下面听.家长会开的次数多了.家长的听觉、视觉都疲劳了,有的家长或小声交谈、或玩手机、或接电话,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也逐渐降低了。我们改为“家长经验交流”沙龙活动,让家长们坐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学校家长会在展示学校教育、获取家长理解和支持、挖掘家长资源、吸纳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内容单一、参与主体错位、形式呆板、次数偏少、会后缺少总结和落实等问题的影响,在实践中家长会并未能发挥预期作用,甚至给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带来诸多不良后果。教师可从与家长建立平等关系、丰富家长会内容、创新家长会形式等方面作出改进,以使家长会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学校教育中,家长参与的必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许多学校创造了多种多样让家长参与的方式,如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家访等。然而,有些家长不管学校创造怎么样的参与方式,不管教师做了多少工作,他们就是不参与。不参加家长会,躲避老师家访,对学校的要求漠然处之,这些家长,我们可称之为难以接近的家长。许多教师对这些难以接近的家长感到头疼,有的甚至失去了做这些家长工作的信心和热情,干脆把精力集中在乐于参与的家长身上,这样做,势必影响学校与家长的关系,使这些难于接近的家长与教师的关系越来越远,这一切,又…  相似文献   

12.
体验式家长会是根据家长的成长需要和家庭教育需要,通过体验式心理技术,在团体动力的推动下,围绕教育主题而开展的体验、成长和学习活动。体验式家长会有利于家长在互动交流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掌握基本的家庭教育技巧,更能激发其参与教育的热情,是实现学生、家长、教师"三赢"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韩香霞 《生活教育》2009,(11):35-35
家长会是教师和家长相互沟通、共同商讨教育孩子方法的重要途径。不少学校开家长会,或是教师汇报学生在校表现。或是家长述说孩子在家情况。一开家长会,教师、家长在教室里开会,不少学生提心吊胆在教室外“站岗”。或是在家等待家长的“暴风骤雨”。这样的家长会以教师为主角、家长为配角,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门头沟区去年开始在八所学校展开家长教师合作新机制的试点工作,实验的目的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开放制度创新和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深度参与制度的创新。这项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实验,所指向的正是家长和教师合作制度的创建,是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程度的一项带有前瞻性的实验工作。家长没有不关心孩子成长的,没有不想参与孩子教育的,但是关心和参与的理论、方法和途径在我国始终是个比较混沌的问题。我们有传统的家长会和家访制度,有现代的家长学校和开放日活动,因此不能说没有家长参与的机制;然而家长又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有参与机制,无参与…  相似文献   

15.
家园合作,同步教育,需要幼儿园与家庭双方做出努力。从幼儿园方面来说,从孩子刚入园开始,教师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等活动,使大多数的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性质、幼儿在园一日生活情况等有所了解,加上以后每学期的对家长开放半日活动、亲子游戏活动等等,更能让家长全方位地熟悉幼儿园的工作,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而从家长方面来说,由于种种原因,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积极性有所不同,有的家长能主动热情地与幼儿园联系,尽量配合幼儿园工作;有的家长则很少与教师接触,特别是祖辈接送孩子,几乎不跟教师交换意见,即使有也只是过问一下孩子的身体状况而已。家长怎样才能提高参与家园活动的积极性、实效性呢?其实三个字可以概括:多沟通。首先,要善于与教师多沟通。1.多问。包括问幼儿,问班上的老师,问同班家长,可以是直接当面问,也可以是电话间接问,现在有很多家长在自己建立的QQ群里互相讨论一些育儿的经验,这是可取的一种方式。2.多看。走到班级门口,家长要看看班级门口的家长园地、宣传栏和黑板上,有没有老师留下当天所学的知识内容,了解幼儿园的教学进度和要求,看看看幼儿园门口有没有一些通知,对幼儿园的活动做到心中有数。3.多反映。包括口头形式、书面形式...  相似文献   

16.
家长会是教师广泛接触家长的一种形式,也是教师工作中最普通、最经常的事。在一些教师的印象中,开家长会无非是先向家长介绍班级管理工作及学生的在校表现,然后由科任教师谈学生各科的学习情况,最后向家长提出要求,宣布散会。这种程序已经形成模式,家长也早已习惯。可对一些“学困生”的家长来说,由于在家长会上听到的经常是教师对自己孩子的批评或指责,再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比一比,觉得自己孩子啥也不行,往往开完家长会后带着怨气、怒气给孩子一顿严厉的指责或打骂,造成孩子怕开家长会和家长不愿去开家长会的局面,家长会所起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7.
惯常的家长会都是家长独自参加,孩子不在现场。家长会的内容,无非是对孩子进行“批斗”:教师细数学生在校的不良表现,家长则厉陈孩子在家的种种恶习,教师、家长互相“投诉”,专找孩子的缺点。而躲在家里的孩子呢。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生怕父母回家后找自己算帐。家长与孩子在这种对立的关系下。怎能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相似文献   

18.
许丽萍 《山东教育》2005,(23):80-80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家长会是每个学校常规的家长工作,但是很多老师和家长反映,家长会经常是老生常谈,往往由教师交代任务,家长被动接受,最多是几个家长介绍教育经验,因而效果不佳。分析原因,主要是教师对家长会价值导向的认识没有更新:认为家长会的主角是教师,任务是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我园就家长会进行了改革,主要从调动起家长参与家长会的热情人手,把家长会看成是家长与教师经验互长过程。  相似文献   

19.
我园的开放性课程研究已进入评价阶段,此阶段的重点是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建构课程评价体系。根据前一次研究产生的问题——在活动中仅有教师的言语指导很难使家长理解课程目标、参与课程研究,我们将本次研讨活动的重点确定为:1.将幼儿园的开放性课程目标传递给家长,使家长成为园本课程建设的参与者。2.研究“课程评价观察表”的设计是否合理。3.提出今后要研究的问题。整个研讨活动分为五个环节:1.家长会。全年级组教师、本班全体幼儿家长及专家参加了家长会,会议由活动执教者主持。主要内容为:①教师介绍本次亲子活动的目的。②家长阅读“课…  相似文献   

20.
往常“六一”庆祝活动从内容到形式,基本都是由幼儿园确定的,忙了园长和老师,而孩子并不个个都高兴。如上台表演的幼儿和家长兴高彩烈,没有上台机会的幼儿和家长闷闷不乐,有的责怪孩子没出息,有的埋怨老师太偏心,有的为了孩子心理平衡,不得不给孩子买点东西。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近年来,“六一”前夕,我们就及时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和教师一起讨论“六一”庆祝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大家认为“六一”是孩子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