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谢园园 《初中生》2009,(1):66-67
大家好,我是“不文明”之旅的导游。这一次,我要带大家经历一趟“不文明”之旅,让大家开开眼界。 首先,我们去“抢座汽车”站。这里所有的汽车都没有座位,有的连车盖都没有,成为敞篷汽车。原来,这里的人从不兴让座,都是争先恐后地抢座位,就连孕妇和老人也没人给他们让座。  相似文献   

2.
抢座大妈     
“完了!座儿被抢了!” 我居然也会让一位大妈把座位抢走!这样的大妈真是太厉害了,真是和大家传说的一模一样!和上次一样,我们这回也是进行巡回演出。这一次是在浦和滴出,我从东京站乘列车过去。当演出在东京近郊进行,而且是白天演出的时候,我都一定是坐列车去。因为如果路上不挤的话,  相似文献   

3.
让座     
一、关于让座几乎每天都乘公交车,也听了很多关于公交上让座的声音。声音一:我是不会让座的,凭什么?大家都付了相同的车费。声音二:我一般是不让座的。可是司机总是按喇叭:请照顾一下周围的老弱病残孕和怀抱婴儿的乘客。我会坐不住的。声音三:我会让座,男人应该有点绅士风度。声音四:让座,从小就应该学会。二、一名小学生的让座体验11月5日,早上我上学去。到车站一看,大家都在排队上车,我人小,大家照顾我,所以我插了队,顺利地第一个上了车,很快找到了个座位坐下。我坐定之后,看到乘客们陆续地上车,赵老师(本文作者)和…  相似文献   

4.
案例一:某私立中学一位老教师给《钱江晚报》写信,信中说到:“有一次双休日,我坐校车回家人多车挤,有的中学生没有座位,刚上车就听到学校领导大喊:所有的老师站起来,给学生让座!钱老师一下子愣住了。因为在我漫长的教学生涯中,只有中学生给老师让座,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老师要给学生让座的印象。或许是我的观念旧了,真的“落伍”了;或许自己是孤陋寡闻,因为这种现象在公立学校也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5.
前往上海博物馆的汽车上,一群中学生兴高采烈,在座位上有说有笑,他们的老师坐在前面的硬板凳上,没有一个人肯给老师让座。“别人为什么不让”,“我可能会晕车的”是他们的理由。  相似文献   

6.
让座     
有一次,我和妈妈乘公交车去商店购物。我一上车,马上找了个座位坐下。因为是星期天,来购物的人特别多,车上的座位不一会儿就坐满了。这时上来一位老奶奶,而坐着的人有的望着窗外,有的打着瞌睡,都装着没看见,没有一个人让座。  相似文献   

7.
阳阳是我们班的“调皮大王”,小红花评比栏内连一朵小红花也没有得到。渐渐地,他产生一种自暴自弃的念头,变得更加调皮了。活动课上一点儿也不遵守纪律,课间还抢小朋友的玩具,大家越来越讨厌他了。这样下去怎么行呢?为了帮助阳阳,我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周末的评比会上,我对小朋友们说:“今天我们只评优点,不评缺点。”在小朋友们一片叽叽喳喳的议论声中,连老师和阳阳自己都没有觉察到的优点,被小朋友们发现了。评比栏内阳阳的名字下面终于贴上了一朵小红花。虽然只有一朵,但他的眼中已经闪出喜悦的光。我想这次评优…  相似文献   

8.
该不该让座?     
“请为有需要的乘客让座。谢谢!”这是我们乘坐公共汽车时常听到的一句话。但是,偶尔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个尴尬的场景:一个老人或孕妇上车了,站在过道上的乘客却丝毫没有避让,坐在座位上的乘客也无人起身让座。  相似文献   

9.
该不该让座?     
“请为有需要的乘客让座。谢谢!”这是我们乘坐公共汽车时常听到的一句话。但是,偶尔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个尴尬的场景:一个老人或孕妇上车了,站在过道上的乘客却丝毫没有避让,坐在座位上的乘客也无人起身让座。  相似文献   

10.
《母婴世界》2014,(11):132-133
一位有心的准妈妈亲手制作了一张表格,将自己一个月乘坐地铁被让座的情况详细地记录了下来。从1O月8日至11月8日,她总共乘车49次,其中“上车后就有人让座”31次,“上车就有空位可坐”12次,还有6次则是“一路站过去,无人让座”。除去有空位的12次,余下的37次乘车经历中,被让座次数达31次,让座率将近84%。她还在微博中留言:“马上就要进产房了,在此感谢所有曾经给予帮助和让过座位的好心人。”  相似文献   

11.
女儿自 3岁上了幼儿园,就每天和我一块儿挤公共汽车。车上经常有人给女儿让座,渐渐地,在女儿心中,别人给她让座似乎已成了理所当然,有时一上车,女儿就眼巴巴地盯着有座位的乘客,期待着有人给她让座。我为女儿总想得到别人的帮助而感到惭愧。   今天,我和女儿刚挤上了车,又有一位小伙子给女儿让座了,女儿高兴地谢过叔叔后便坐下了。我赶紧抓住时机引导女儿:“惠惠,你知道叔叔为什么给你让座吗 ?”“知道,因为我小。”“叔叔怕你站不稳摔倒了,就把座位让给了你,而他自己却在那儿站着。叔叔这是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  相似文献   

12.
儿子13岁生日那天,我很郑重地提出一个要求:以后在公共汽车上,如果我们俩人只有一个座位,那么,请让座给我。儿子很吃惊,因为以前都是父母为他让座,后来,他慢慢懂得了要为老弱病残、孕妇、婴幼儿让座,可谁也没告诉过他要为父母让座。我说:“孩子,你已经13岁了,快和妈妈一般高了。你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妈妈已人到中年,腰腿都不如从前了。之所以要在你生日之时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你出生那天就是妈妈一生中最辛苦的一天。”儿子眼里泛起了泪光,说:“妈妈,我懂了。”几天后,我和儿子路过一家大酒店,一个熟人正搂着她的宝贝儿子,在众亲友簇拥…  相似文献   

13.
开学几周后,我就遇到了一个难题。几个反应敏捷、语言能力发展较好的小朋友总是在老师提问,甚至问题还没有提完时,就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结果影响了大多数幼儿的学习和活动。这样几次之后,我想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我首先问小朋友:“大家打过电话吗?”小朋友异口同声地回答:“打过。”“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打电话。”小朋友一听,非常高兴,都跃跃欲试。几个“活跃分子”争先恐后  相似文献   

14.
前两天,接到远在南方的朋友敏捷的电话,声音里透着万分的焦虑。她说:“你把荦荦弄到你那里去住几天吧,这孩子真把我急死了。”荦荦是敏捷的女儿,刚刚考到武汉的一所大学。我就住在武汉市,放假本来约她到我这里过,结果她说妈妈让她回家,就飞回去了一趟。难道出了什么事情?失恋,还是……“都不是。”敏捷好像有些犹疑,“是这样的,我和她爸爸——对不起啊,我连你也一直瞒着的——在7年前就离婚了。那时荦荦还很小,为了不伤害孩子,我们就没有告诉她真相,大家还是在一个屋檐下生活,我和她爸爸也都没有再找人,只是……”什么?离婚7年还瞒着孩子、…  相似文献   

15.
有段时间,一张公交车上"集体不让座"的照片被网络和报刊疯狂地转载、报道。照片上,一位白发老大爷站着,7个有座位的中学生坐着不让。事情发生在南京,又因为我是教师,所以觉得应该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7名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做,有没有其他原因,我不了解。这里只能就事论事。  相似文献   

16.
今天美术活动的内容是画装饰画“美丽的手套”。正当大家都在埋头作画时,只听见强强和芳芳争论起了什么:“这支红色的油画棒是我们这一组的。”芳芳指着面前盒子里的红色油画棒说。“不对,是我们这一组的。”强强边说边从芳芳那组的油画棒盒子里取出了那支红色油画棒,并转身拿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芳芳见状,立刻撅起了小嘴,嘟囔着走到强强身边:“还给我,那是我们的。”“不给你,那是我们的。”两个孩子就这样僵持着。看来只有我出面来解决了。“怎么了?”我问。“老师,他抢我们这组的油画棒。”芳芳委屈地说。“不是你们的,是我们的。”强强理…  相似文献   

17.
随便先生     
随便先生做什么事都很随便。大家想:随便好啊!跟这样的人好打交道。大家要结伴去旅游,第一个被想到的就是随便先生。“别人不请,随便先生是一定要请的!”随便先生很高兴跟着大家一起去旅游。别的人一上旅游车就想抢好位子坐,可是一看随便先生,就都不好意思抢了。“随便!随便!”随便先生说着,随便找了个位子就坐下了。车子开到了旅游地的宾馆,带队的队长分配房间,大家都抢着要跟随便先生住一个房间:“我要和随便先生住!”“我要和随便先生住!”……大家一个比一个喊得响,好像在比赛谁的喉咙厉害,惹得别的地方的旅客都跑过来看热闹。最得意的…  相似文献   

18.
一我的同桌叫乔宇,我俩不断地发生争吵。我们每次吵了过后,都很生气,于是我俩就谁也不理谁了。乔宇更是生气,在我和他的座位之间画了一条“三八”线,他还说:“如果谁过了界,就把他的书重重地摔在地上。”我们开始还好好的,可是后来乔宇过界了———他和好朋友居然在我的桌子上下棋——于是我把他的书重重地摔在地上。一次,两次,三次……渐渐地,我们的书都可以叫“伤痕累累”,够惨了。看人家朱洪贤和刘思雨多好呀!从来没有“三八”线,不像我和乔宇,也不像乔宇和肖元宵。他们总是互相谦让,有困难互相帮助,大家和谐相处,多好呀!我们的“三八”…  相似文献   

19.
沙龙侧记     
聚在沙龙讨论现场的人都是全国各地跑来的,大家参加这次科学考察之旅,许多都素未谋面,况且在这样的环境中:七月天,没有冷气,在酒店的大堂里,座位又不够,有的老师还站着,有谁会“燃烧”呢?  相似文献   

20.
乘公共汽车,由于是首发站,车刚刚在站台停稳,人们就蜂拥而上地争抢座位,等到我上来一看一个衣着时髦的女人抢了三个座位,自己占一个,皮包占一个,报纸占一个。我说:“你怎么一个人占那么多座位?”她说:“这还不是谁抢了就是谁的?”听到她的话,我感觉无言以对,心想:可不是嘛,谁抢了就是谁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英国的“圈地”运动,土匪的“占山”为王,以色列占领耶路撒冷和美国占领伊拉克等等所有的占领和掠夺,可不是谁抢了就是谁的。抢啊抢,不抢白不抢,抢到的有牢骚,抢不到的也有意见,或抢地盘,或抢官,或抢钱,或抢荣誉,或抢资源,或抢女人,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