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前,在一些体育报刊和学术著作中经常出现“体育”和“体育教育”两个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1990年第3期上发表了杨宏松同志“试析启用‘体育教育’一词的原因与意义”一文。该文试图说明“体育”的真正含义,本无可非议。然而,笔者以为,“体育教育”一词启用不得,应当取消。  相似文献   

2.
在宋代词史上,常将草窗词与梦窗词并列,合称“二窗”。大致的观点都认为周密的草窗词和吴文英的梦窗词创作风格比较接近,二人同属婉约派,同以雅正、合律的词学规则为典范。然而,两人的词作在风格、意境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论文主要围绕他们的相似和相异两方面展开论述,以期较之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窥探二窗词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3.
"离合词"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两个阶段总结了半个世纪以来对“离合词”的不同观点和处理方法,分析了各种观点的实质和不足之处,指出了“离合词”研究的最新动向:用“字组”的概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克里普克关于“严格指示词”的论证是合理的,“严格指示词”作为一种日常语言的自然直觉的观点是站得住脚的。“严格指示词”的概念在克里普克的理论体系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克里普克主要理论观点的一个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赵婷婷 《文教资料》2011,(36):197-199
词作为后起于诗的一种文体在经过了唐代漫长的一段发展时期后,到了宋代已初具规模。苏轼提出诗词“自是一家”的观点后,词在风格和题材上得到了极大的解放。紧接着,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促进了文人对词体的进一步思考。那么,到底是谁的观点更符合词体发展呢?  相似文献   

6.
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组合,它既能“离”也能“合”,对其性质的界定,一直以来争论不休,一般有四种观点:词说、短语说、短语词说、“离”为短语“合”为词说。笔者通过学习前人理论,认为“离合词”当属于词。  相似文献   

7.
对深化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活动中“以人为本”的原则既是一种价值判断,也是一种方法论。由此也产生了与我国国情、社会需要、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并协调发展的“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思想。从“增强体质”到“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思想的新发展,突破了以往以单一学科观点制定学校体育思想的局限,以系统的观点,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维度重新审视学校体育。  相似文献   

8.
王小军 《文教资料》2006,(29):118-119
本文简介了传统词汇教学存在的误区,提出了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分解还原法”。即在“词块式教学”的基础上分解课文到词块,并围绕词块“以读促说”,“以读促写”,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词汇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娱 《广东教育》2010,(1):10-12
一、能力要求 “读写任务”要求考生先读一篇大约200个词的短文,再用大约30个词概括短文的内容要点,然后用大约120个词阐述观点或描写经历。该题型中的“概括”与“阐述观点或描写经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以往的作文题相比,该题型能够更加全面地衡量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清空”“骚雅”论词,是南宋张炎提出的著名词学观点,他们在南宋中后期把词与诗进一步融合,建立了一种新的词学审美理想和词学批评标准。曹溶、朱彝尊等人更是以“清空”为旗帜建立浙西词派。姜夔、张炎等“清空”词人能自树一帜,浙西词派能主盟词坛近二百年,是融会“清空”与“寄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自是一家”与“别是一家”是二种不同的词学观点。苏轼认为诗、词一家,要把词从题材风格上由“艳科”的窄胡同里拉出来,是革新。李清照认为诗、词有别,词在题材风格上只能在“艳科”中着墨,是守旧  相似文献   

12.
一、背景 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把“快乐体育”的概念引入我国。“快乐体育”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和活动的一种观点或理念本无可非议。但这些年来,把“快乐体育”炒得满天飞,成为体育教学改革与评价的主要指标或“试金石”,就叫人匪夷所思了。“快乐体育”的美丽面纱蒙住了我们的双眼。随之,  相似文献   

13.
以学生体育能力为本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饶英 《文教资料》2007,(2):161-162
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中应彻底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应高度重视高职高专学生所学专业与体育基本能力的结合性培养。本文对以学生体育能力为本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词汇是语言诸体系中结构最为松懈的部分,因而最容易起变化。”在词汇变化中,词义变化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英语“一词多义”的现象,就是在词义变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所谓“一词多义”,从共时性观点来解释,就是“一个词可以有不止一个意义”;从历时性观点来说,就意味着“一个词可以保存其原有的一个或几个意义,同时又取得一个或几个新的意义。”只有一个意义的单义词,数量是极少的,大量的是多义词。词义变化给学生的  相似文献   

15.
“体育”这个词在中国古代可没有,它是一百多年前从日本传过来的,意思嘛,要反过来理解,就是“育——体”。不过,没有这么个词可不等于中国古代没有体育。中国的体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它是中华民族的劳动与智能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的《词论》是文学史上第一篇系统的词学专论。《词论》中,她在品评诸多词家优缺点的同时,得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观点。“别是一家”词学观既要求词要严于音律,还要求词要符合传统的雅词本色,反映了词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胡云翼认为女性词往往是“用白话来写温柔的女子的真性情”,其风格是婉约的,内容多是写闺情闺怨。他对女性词“温柔婉约”的风格阐释,对女性词固有提倡之功,却是片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一、个性心理概念研究的意义个性是一个社会范畴,是许多学科研究的对象。学科视野不同,对个性概念的解释和研究的侧重面也不同。西方心理学界对个性的研究,有社会学观点(视野)的个性理论、生物学观点的个性理论和心理学观点的个性理论。本文主要是研究个性的心理概念。我国心理学的著述对“个性”一词往往与“人格”混用,对这两个词的解释也不一致。这表明我国个性心理学研究的薄弱及“拿来主义”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解放前,对 personalit一词的翻译采用日文的用法,用“人格”一词。解放后,我国心理学学习苏联,俄文  相似文献   

19.
笔者首先通过古、现两部词典中“仿佛”词性的不同引出比喻词“仿佛”的考察,然后通过比喻词“仿佛”在历代出现的数目及其衍生出来的形式的对比,阐释了笔者关于比喻词“仿佛”从古代到现代的词性转变的情况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工》2008,(7):48-48
体育运动在各国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体育”一词却出现甚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