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641名高校学生进行自杀意念现状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在不同学历、不同年级、不同家庭类型、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失恋过、有无性经历、不同压力情况、有无安全感、是否目睹或亲身经历家庭成员有暴力行为、目前为止是否有过自杀行为自杀意念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且与自杀态度、社会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达到差异水平。由此提出从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源的控制、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和关注特定阶段和特殊群体的学生四个方面着手,降低大学生自杀意念率,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自杀心理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自杀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导致个人自杀的原因,往往与心理因素、外界压力和精神疾病有关。应采取措施进行积极的预防和强有力的社会心理干预,如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家庭转变人才观,加强青少年情感教育;社会重视对青少年进行心理教育和筛查,设立生命热线电话,倡导开展“绿色网吧”活动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神经质人格特质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采用青少年小五人格问卷、中学生心理韧性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量表、青少年自杀意念问卷,对816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神经质人格特质可以正向预测青少年的自杀意念;心理韧性在神经质人格特质与自杀意念的关系间起调节作用;抑郁是心理韧性调节神经质人格特质与自杀意念关系中的中介变量.基于研究发现,学校和教师应对青少年进行高神经质人格特质与抑郁的筛查,并对其进行干预,缓解负性心理特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应着力提升青少年的心理韧性水平,提高他们应对负性事件和调节消极情绪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青少年压力性生活事件问卷、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自杀意念问卷,对849名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压力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关系,以及心理韧性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压力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自杀意念倾向显著正相关;(2)心理韧性对压力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风险缓冲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留守经历中职生自杀意念的现状,以及探索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在留守经历与中职生自杀意念之间的作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针对贵州某中职学校1551名学生自杀意念机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留守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支持显著低于、自杀意念显著高于一般中职生;留守经历、社会支持、心理健康与自杀意念之间两两显著相关;留守经历与中职生自杀意念之间,社会支持的完全中介效应显著,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在留守经历和中职生自杀意念之间链式中介不显著。在教育实践中,可借助父母、同伴、教师、政府和非营利性社会机构等一起参与完善留守经历中职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以此降低他们的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更好地预防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提供帮助。方法:在维普数据库中,以大学生、自杀意念作为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献,进行文献综述。结果:判断自杀意念的标准不一致,测查自杀意念的时间段存在区别;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包括:抑郁、人格特征、心理健康、应激等;自杀意念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欠缺,各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探讨等。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是处于心理从易变走向成熟、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一类特殊群体,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一些复杂社会问题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日益突出。文章分析了新时代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各种表现、家庭环境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在系统分析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下强化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举措:与时俱进、建立现代家教理念和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教育氛围;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合力。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是处于心理从易变走向成熟、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一类特殊群体,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一些复杂社会问题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日益突出。文章分析了新时代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各种表现、家庭环境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在系统分析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下强化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举措:与时俱进、建立现代家教理念和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教育氛围;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合力。  相似文献   

9.
当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探讨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对于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在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体四个维度上,教师可以从这些主要影响因素出发,有的放矢地对青少年的心理困扰和问题找到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时代,经济迅速腾飞,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存在心理问题的青少年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危机,甚至有自杀倾向,这使整个社会有一种深度的焦虑感.本文结合社会现实,从时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因素分析入手,重点透视有自杀倾向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从而提出通过性格塑造、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自杀预防及增加自杀预防内容教育的对策,消除青少年的种种心理困惑,对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予以正确引导,促使青少年保持健康的心理,以有利于其积极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1.
付密轩 《学子》2014,(1):1-1
【正】青少年正处于认知社会时期,易受到外界因素而对行为、心理等受到影响,尤其是家庭环境。家庭与青少年生长息息相关,不良的家庭环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异常心理行为。因此,必须要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采取有效的家庭教育,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存在的问题,掌握家庭正确的教育方式,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一、家庭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1....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农村留守初中生自尊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在其间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采用自尊量表、青少年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对513名辽宁省农村留守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自杀意念与自尊、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自尊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自尊显著负向预测自杀意念,领悟社会支持在自尊与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自尊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受到性别的调节,相对于女生而言,男生的自尊对自杀意念的作用更为显著。因此,可通过自尊提升训练及提高领悟社会支持等角度来促进农村初中生的积极心理,减少自杀意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引发高职学生自杀意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立体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高职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危险性因素,增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预见性,有效预防自杀的发生,甚至是次生危机的发生,提高预防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4.
希望特质在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PANSI)、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成人一般希望量表(ADHS)对348名大学生的有效样本进行调查,探讨生活事件、希望特质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发现:自杀意念与生活事件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希望特质呈显著负相关。分层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生活事件量表得分与希望特质的交互作用显著,低希望水平被试比高希望水平被试更容易受到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从而产生自杀意念,因此希望特质在生活事件与消极自杀意念之间起着显著调节作用。这一调节作用模型提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关注大学生自身心理保护机制的建设,从积极心理角度来减少和防御大学生自杀。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犯罪是一种社会综合症。在引发青少年犯罪的诸多因素中,家庭因素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重要方面。家庭不健全的自然结构、失之偏颇的教育方法、不和谐的心理氛围、不良的行为规范,以及偏低的家庭层次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往往潜伏着青少年走向犯罪的危机。  相似文献   

16.
自杀意念是自杀行为的初始阶段,对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有助于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从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四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关于初中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并且从心理干预、团体辅导两个方面阐述了有关干预对策,指出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深入探讨初中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归类,综合应用传统干预方法和积极心理干预开展跨学科对话与合作,并验证自杀意念干预方案效果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杀的有效预防和危机干预对策,方法:采用自编自杀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I-90)、Beck抑郁问卷对我院1240名大学生进行现场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及通径分析探索自杀意念与各类社会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20.25%的高职大学生有自杀意念,女生略高于男生,大学生自杀意念、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呈显著相关。结论:不良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高职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重要因素。应制定和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以降低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自杀行为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心理健康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了新时期要维护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就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 ;社会、家庭、学校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要把握有效方法 ,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把握重要时机 ,合理调整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把握情感因素 ,积极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平衡。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网络欺凌者及负性生活压力大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江西师范大学、宜春学院等四所高校124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网络欺凌者自杀意念发生率显著高于无网络欺凌者,男生高于女生、有留守经历学生高于无留守经历学生;有自杀意念倾向者网络欺凌行为、负性生活事件总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倾向者;男生、有留守经历、网络欺凌、人际关系障碍、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无目标感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研究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对预防其自杀行为、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师、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农村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