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的要点,进而基于该要点构建包括"显性绩效"、"隐性绩效"和"协同绩效"三个维度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调查问卷和统计分析对该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与效度进行实证检验,从而最终建立比较科学和实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国内外学者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评价方面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探究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评价的内涵,总结出产学研协同创新区别于传统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特点,并据此提出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的内容应更丰富、更有侧重点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知识流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振洲  顾新 《科学学研究》2013,31(9):1381-1390
产学研协同创新目前已成为我国推动重大知识与技术创新的前沿创新模式,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可以视为企业和大学(或科研机构)两类异质性知识组织之间知识流动的过程。因此,本文基于知识流动的视角,将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分为知识共享、知识创造和知识优势的形成三个递进演化阶段,分析了各阶段运行的内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协同特征,初步构建了基于知识流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4.
为明晰中国产学研合作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和知识演化,以1992—2016年CSSCI和CNKI中的1 615篇文献为分析样本,利用文献计量学与科学知识图谱方法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领域的热点涵盖合作模式、机制和影响因素;合作中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协同创新主体的互动关系;协同创新过程中的要素协同;绩效评价。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在过去20几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关注合作模式到关注人才培养、教育改革、知识产权管理和利益分配等主题,再扩展到绩效评价、协同创新和创新网络等主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知识互补性的视角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收益模型,对知识互补性转化为现实协同创新的条件进行研究。通过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和实例分析论证了产学研最优劳动资源的配置与专业化经济之间的正向关系,以及互补性知识的积累程度、互补性知识的协调效率、互补性经济程度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阐释了产学研异质组织之间实现有效合作与协同创新的充分必要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22个湖北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为例,从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和认知嵌入三个维度剖析创新人才对高校协同创新网络嵌入机理,并通过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结果表明:湖北高校协同创新绩效整体情况表现良好;创新人才的结构嵌入和认知嵌入维度对创新绩效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而关系嵌入维度的作用相对较弱。最后,探讨了强化创新人才网络嵌入的战略举措,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实现内涵式发展提供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其知识协同的概念与特性,基于知识协同的前提条件从准备、运行、终止三个阶段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协同过程模型,并对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予以描述。同时从环境因素、协同意愿、产学研合作模式、知识差异四方面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协同过程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影响因素作用的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我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的重要环节。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高校是知识资源和科技成果的提供者,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当前地方高校科研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抑制了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作用的发挥。因此,高校要从横向项目的过程管理、科研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学科科研协同机制、科研创新平台等方面完善地方高校科研管理机制,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结合产学研创新主体的知识属性与特征,根据产、学研双方投入的知识协同成本、获得的知识协同收益、知识协同保障机制等一系列因素为基础,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探究创新主体的知识协同演化行为及其稳定性问题。构建产学研演化博弈模型,并通过理论推导和仿真模拟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个体及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研究发现: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知识协同存在知识供需关系,双方投入的知识协同成本(知识贡献成本、知识溢出风险、知识加工成本)过高会抑制创新主体的协同意愿,不利于系统帕累托改进;资金收益与学术收益的增加会提高双方的协同积极性,而背叛收益与协同积极性呈负相关;合理的知识协同成本投入与知识协同收益分配、完善的知识资源共享机制、有效的知识协同激励与惩罚机制以及健全的法律措施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稳定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黄菁菁 《软科学》2017,(5):38-42
在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辽宁省2010~2012年的企业面板数据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偏低,其主要原因在于知识成果转化效率低下;企业R&D能力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非线性且存在"拐点",企业家精神能够影响该"拐点"的位置;企业规模、员工的培训强度和政府政策支持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企业战略开放程度和政府资金支持未能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1.
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基础上,提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协同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及相关假设。通过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研究表明,组织之间的协同意愿、知识异质性以及组织知识能力等影响因素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协同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复杂性对知识协同绩效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知识协同机制在各影响因素对知识协同绩效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为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基于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现状,根据产学研合作创新主体发挥的功能和作用,构建知识协同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两阶段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面板数据,对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考察期间,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整体较高,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但存在波动,创新成果有待进一步巩固。其中,创新技术是主要促进因素;科技成果转化阶段效率略高于知识协同开发阶段。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发挥创新主体优势、加强创新主体合作,合理配置创新资源、提高创新规模效益,以及完善创新法规制度、巩固合作创新成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产学研的协同创新需要制度予以支持,而现有研究鲜有从制度支持这一“帮助之手”视角展开探讨。因此,本文依据二分法制度理论,在将制度支持分为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支持两个维度的基础上,就2010-2016年间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的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校正标准误方法探究制度支持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并考察在这一影响过程中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以及产学研合作紧密度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帮助之手”,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支持均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有正向影响;企业吸收能力增强了正式制度支持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但却减弱了非正式制度支持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产学研合作紧密度在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支持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从制度支持视角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出建议,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框架,通过对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产学研协同创新相关文献的编码分析,构建出由产学研主体异质性障碍、产学研交互过程障碍和外部环境障碍所构成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障碍因素层级体系。其中,产学研主体异质性障碍作为内生结构性障碍,是产学研交互过程障碍的前因变量;外部环境障碍对产学研主体异质性障碍和产学研交互过程障碍具有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概念模型构建,分别从协同融合的行为过程、交互环境和关系稳定性3个维度,实证检验产学研协同融合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影响机制,并探讨合作关系认知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产学研协同融合主体沟通合作的行为过程、良好的交互环境和稳定持续的合作关系,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合作关系认知调节上述影响关系,即随着产学研主体对协同合作关系认知水平的加强,主体间协同融合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研究成果为提升产学研合作的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使用2004-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2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双元性视角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分别测度了产学研知识研发效率和知识转化效率,并基于空间DID模型研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长三角城市群产学研知识流动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长三角城市群的产学研知识研发效率均值整体高于知识转化效率均值;(2)创新型城市试点对城市产学研知识研发效率和知识转化效率的政策效应均表现为促进作用;(3)城市创新氛围在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产学研知识研发效率和知识转化效率的影响机制中均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4)使用动态网络DEA模型重新测度城市产学研知识流动效率并再次进行空间DID模型回归,其结果验证了主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7.
方刚  谈佳馨 《科学学研究》2020,38(7):1325-1337
为了探究互联网给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知识增值带来的影响。本文从知识生态视角出发,构建了基于互联网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生态系统模型,并运用生态机制解释其中的知识增值过程。在此基础之上,引用“华为&清华”协同创新案例,基于现实数据构建知识增值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运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仿真。研究表明,互联网可通过改善知识种群的知识创新环境、增强知识种群的知识转移能力和知识转移意愿、为知识种群提供知识服务来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知识实现增值。最后,针对如何最大程度发挥互联网在促进知识增值方面的作用,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稳定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确定影响创新组织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命题。基于适应性管理理念,从资源整合与互动2个维度出发,依据产学研之间核心主体与基础主体地位的转换,将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的生命周期细化为组建期、运行期、收益期,以动态过程视角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稳定性影响因素阶段性演变概念模型,结合调查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伙伴选择、制度建立、文化融合、利益分配各维度对组织稳定性的维系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各省市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绩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绩效,不同的学者研究侧重点不同.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投入一产出角度出发,构建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国30个省市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绩效进行科学评价,得出各省市的综合排名,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得到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发展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