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一堂课的参与者是学生与教师,是有着鲜活思想的人,所以,每一节课必有不确定因素存在,完全按照教案来执行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新的水平上发挥教学过程重组者、动态生成推进者的重要角色。教师要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2.
陈用平 《快乐阅读》2011,(10):109-110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教学设计,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一种预设,新课标强调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它更关注课堂生成的新情境、新问题、新内容、新方法,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而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则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指引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而情境导入的形式很多,有事例式、讨论式、提问式、谈话式和游戏式等。不同的导入形式有不同的教学内容相对应,即使是同一种形式,不同的教师运用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对思想政治课情境导入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有助于教师更合理地运用情境导入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情境导入的含义及其教学功能情境是指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结合的氛围。导入是组织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引入新课的基础。情境导入教学法就是指通过创设具体、生  相似文献   

4.
苏小萍 《成才之路》2009,(20):80-81
机械类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枯燥乏味,是不吸引学生的主要原因,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过程设计,启发学生思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每个教师积极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作者亲身教学经验,介绍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种不同方法和具体事例。  相似文献   

5.
情境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为途径,旨在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的培养和动机的激发,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的教学。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不是自发产生的,而需要教师启发和诱导,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具体教育情境,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但传统课堂教学存在以本为本、学法单一、评价单一等诸多不足。加之中职学生多数为"习惯沉默者",学生的学习参与情况不佳,所以,大部分的中职课堂教学中言说失衡、倾听缺失,仅仅在形式上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已。为了改变低效课堂这种不良局面,我们进行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探索。1.立足生成,积极推行课堂教学内容生本化。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视教材为金科玉律,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好多教师甚至成了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传声筒,教材变成了禁锢学生自由创造、大胆创新的枷锁。现代课堂教学改革强调"以生为本",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我们认为,首先要促进学生的"志趣"生成,在提高学生学习兴  相似文献   

7.
袁虹 《化学教与学》2011,(11):10-11
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对思维情境教学的几点思考,并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思维情境教学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生成性课堂教学是根据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理念而形成的一种教学形态.它是指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具有弹性的预设前提,使教师和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互动的一种教学模式.生成性课堂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开放动态且多元化的课堂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初中数学生成性课堂教学的特点1.开放性初中数学生成性课堂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从教学资源上来看,就有网络、书刊、媒体等丰富的资源.而学生的兴趣、经验以  相似文献   

9.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对应于“预设”。教学活动是极为复杂的,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即使教师备课准备充分,也难以设想整堂课中会出现的种种情况。教学设计不是施工的图纸,它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应围绕学生、学情做必要的情境化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历程,如钟启泉先生所说:“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教师须善于捕捉即时出现的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和情境或观点,善于调整和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从而达成或拓展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生成性是当前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新理念之一。所谓“生成”是某物从不存在到存在的过程,它强调的是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生成性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预成式教学而言的。在生成性教育模式中,课堂教学是在尊重教师和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在教师、学生、文本和情境等多种因素的互动中建构一种超越于原有预设性的课程实施环境。  相似文献   

12.
张立媛 《辅导员》2012,(18):28-29
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这样一个教学系统绝不可能是漫不经心地随意出现的。没有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不可能保证持续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因此,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当今课堂,强调"生成"。我个人认为,生成性课堂教学也是依照新课程理念,强调过程即目的,强调目标的三维整合,强调以学生发展为终极目标的自然达成,从而使教师的智慧和学生的创新人格趋向充分表现的极致,最终着力于学生生命的整体生成。既然如此,课堂教学还是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的。下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叶澜教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学习,而是要求教师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学方案设计中有预先为学生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动态生成创设条件。”所以我们在关注课堂动态生成的同时,更要关注预设。因为没有精心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一、利用教师表演.创设情境。我们都知道,教师如同演员,讲台如同舞台,“上课要象演戏一样.要进入角色”。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境.运用适当的表情、态势、语言等,会创设出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师生之间互通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工具。对于数学教师其语言更要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内容准确,结构紧密,推理严谨。所以,数学教师要声情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改革与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生成性教学的意义,所谓生成性教学,指的是在课堂上随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和思想碰撞而现时生成在教师原教学设计中所没有预见到的新问题、新情境,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教学内容和价值观的教学活动过程。生成性教学使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能够更深度地激发学生的意识和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培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灵动与鲜活,提升课堂生态文化的水平和品质,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及对学生学习价值观的高度关注。但在实际的教学实施中却存在一些误区,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下面就以一篇案例——“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学”为例来谈谈这些误区。  相似文献   

16.
【案例主题】传统的课堂教学总是预先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然后有条不紊、按部就班进行教学。新的课堂观认为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系统,课堂教学应在真实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动态生成。无疑,没有设计的教学如无的放矢,容易混乱且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但死守设计一成不变,忽视课堂情境的动态变化,又会见书不见人,阻碍学生发展。因此课堂教学要以学定教,既要预设更要生成,在预设的基础上生成,生成是为了更好的实现预设。前不久听了上海徐汇区一所中学的老师上了《石缝间的生命》一课,下文以此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不同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里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经验,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这一切具有不可预定性,所以备课的本质特征是生成性。随着课堂教学的逐步展开,在教师的调控下,新的目标、新的主题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18.
叶澜教授曾说:"新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洽"的"动态"过程。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促进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呢?一、关注学生的个性,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背景不同,对学习活动的认识也会有差异。对于学生的一些"独特"想法,如能巧妙处理,往往会生成新的教学思路,使课堂中出现闪光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时,课堂已近  相似文献   

19.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气氛,以引起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投入学习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强调的是在一定教学任务的驱使下,学生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无论是情境教学还是任务驱动,都存在自身的不足。在晦晓教学中,教师更注重的是创设教学情境,强调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20.
《实验版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情境,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创设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所以在课改以来,教师千方百计地为课堂教学创设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谓“无课不情境”。但是随着对课改精神的践行和摸索,很多一线教师提出一些所谓的情境是伪情境,是为了情境而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