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春  李环 《科技管理研究》2016,(18):150-153
探讨传统产业集群、组装集群、复杂产品集群和高科技集群四类产业集群的信息体制的差异。从产业集群知识的复杂性和环境动荡性两方面进行分析,四类产业集群信息体制在处理系统知识和任务知识上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从引进和培育协调者和任务单位、引进和设立知识机构、加强知识交流和同化等方面提出了四类产业集群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技术产业集群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技术产业集群中新企业衍生基础和方向的不同,将高技术产业集群分为卫星平台式、中卫式、大企业式、链务式以及空间虚拟式五种模式.根据模式的定义着重解释每种模式的组织结构,从集群运行方式、集群内产业价值链特征、企业类型、企业衍生方式、企业间的分工协作以及区域市场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各种模式的特点.通过比较研究得出所有的集群模式都包含创新层、核心层和辐射区三个层次,而我国在发展高技术产业集群中应大力发展主导企业、注重企业家的培养、发展现代服务业、官产学研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基于产业共生理论分析创业投资与产业创新集群的演化过程,根据发展阶段将创业投资与产业创新集群的共生模式划分为两种类型,早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主导项目驱动的卫星式共生模式,研究表明,主导项目对创业投资水平的贡献大于创业投资对主导企业产出水平的贡献;而在中后期阶段主要表现为多项目共同驱动的网络式共生模式,创业投资机构与技术创新企业的贡献水平彼此相当。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创业投资促进我国产业创新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块化理论的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赖磊  王济干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2):85-86,90
随着信息技术的革命,模块化对于当今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模块化理论在产业集群研究中同样得到了应用。适应模块化产品设计的产业集群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大企业(领导企业)为主导的集群模式。一种是中小企业为主导的集群模式,这两种模式的特征、信息流动方式和系统设计规则的确定等不尽相同,并且不同模式下的产业集群创新的能力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现有产业集群信息服务平台的政府主导、行业协会联盟主导及信息技术公司主导3种模式的服务内容与服务状况,针对其存在的局限性,构建了云环境下产业集群的信息服务平台新模式,分析了新模式的信息服务内容及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6.
信息产业集群结构形态及其运行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策群  王方 《情报科学》2008,26(5):657-661
首先从产品种类和企业性质两个不同角度认真分析了信息产业集群的基本结构形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信息产业集群所具有的四类综合结构形态,其次对处于不同综合结构形态下的信息产业集群运行效率分别从成本、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以及技术创新等角度加以分析比较,同时也指出信息产业集群结构形态的形成主要受到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明确指出了有利于我国信息产业集群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7.
绳立成  刘峰  张浩 《情报科学》2012,(2):178-182
以产业集群理论为基础,分析信息产业集群内部企业的微观行为与产业集群宏观现象之间的联系,提出信息产业集群形成模型的设计策略。以Multi-agent为主要的建模和技术手段,在Simphony repast的环境下,建立政府主导环境下信息产业集群形成模型并仿真,通过实证数据检验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集群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胜钢 《软科学》2004,18(5):5-10
中小企业集群一直是集群研究的主流。然而不少国外学者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跨国公司参与并主导的产业集群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本文基于集群的外界联系和参与企业的性质将集群的研究领域分为四类,详细分析了各类集群的主要特征,并举例说明。在此基础上,根据知识所处的价值链环节将开放型跨国公司集群进一步分为三类,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当前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新市场环境下,制造业集群演化和升级路径备受关注。研究从制度逻辑理论出发,以东莞大朗毛织产业为例,揭示多重制度逻辑视角下制造业集群演化与升级过程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制造业集群演化与升级是一个渐进式演化与突变式升级交替的过程。渐进式演化阶段,集群逻辑以市场逻辑为主;突变式升级阶段,集群逻辑以政府逻辑为主。第二,制造业集群原有政府逻辑与市场逻辑之间的冲突是推动集群升级的主要动力。第三,随着集群发展壮大,以行业协会为主体的专业逻辑对政府逻辑替代作用趋势明显。第四,制造业集群发展是基于效率机制(市场逻辑主导)与合法性机制(政府逻辑主导)共同作用,各行为主体(政府、行业协会和集群企业等)协同演化和升级扩散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产业集群创新的创新型人力资本增值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产业集群创新的分析,构建了产业集群创新系统,归纳了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六个特征。同时,将创新型人力资本分为四类:企业家型人力资本,管理创新型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型人力资本,以及信息型人力资本。根据对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以及四类创新型人力资本特质的研究,提出了创新型人力资本在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中的五条增值路径:主导产业企业的聚集效应产生的路径;主导产业企业和上下游关联企业的集聚效应产生的路径;主导产业企业和竞争企业的聚集效应产生的路径;集群内企业与供应商、客户的聚集效应产生的路径;集群内核心要素与支撑要素的协同效应产生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嵌入全球价值链为产业集群的升级创造了机会.然而,传统产业集群或产业区由于过分强调地方性网络,忽视了集群主导企业对外联系,造成了集群无法利用主导企业的溢出知识而实现向价值链的更高端跨越.本文构造以集群内主导企业为枢纽,连接价值链高端的境外企业、其它地方性产业集群与集群内接点,四种形式的知识流是实现产业集群升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许强  应翔君 《软科学》2012,26(6):10-15
从核心企业的视角出发,选择张江生物制药产业集群、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集群、顺德家电产业集群等4个典型案例,研究传统产业集群和高技术产业集群形成的协同创新网络的异同。从网络成员、网络结构和互动行为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核心企业主导下的传统产业集群与高技术产业集群在协同创新的范围与程度两方面存在差异,并揭示了造成两类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行为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产业集群、知识管理的基础上,提出应对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对知识管理的作用进行差异化研究,进而重点分析了产业集群主导企业在知识管理中的作用,发现主导企业在产业集群知识管理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向永胜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0):176-179,192
基于对来自全国24个省市集群的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了当前集群发展的四种主要模式,指出了每种模式形成和发展的内外部动因、条件与路径,并进一步总结了我国目前集群发展主要的区域分布,各自区域主要所属的集群发展模式和产业类型。在此基础上,从集群创新系统视角出发,分析和提炼了集群四种模式在环境要素、资源要素、主体要素、联结要素、行为要素等五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该研究是对我国当前产业集群整体发展状况的一个较全面梳理和比较。  相似文献   

15.
采用系统动态学的反馈环路分析方法,给出产业集群企业层面和整体层面的系统结构模型,分别描述了集群内企业的竞合机制和整个集群与需求、资源之间的关系.模型中的反馈环路反映了集群的主要系统结构,并分析了集群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导反馈关系.依据各阶段主导反馈关系的分析,给出欠发达地区在集群发展各阶段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虚拟集群:经济全球化中集群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集群是指基于网络的、以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为主要交流手段、以合作创新与共同发展(如共同主导和创新技术标准等)为目的和内容的相互关联的企业与组织在虚拟空间的集聚。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为虚拟集群的形成提供了契机;创新模式的发展、以技术标准为纽带的创新网络的出现和产业组织的虚拟化,共同推动了虚拟集群的发展;从动态演化的角度,虚拟集群也是集群自身发展与创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国内外生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研究基础上,对鄱阳湖生态产业集群内部、外部网络进行梳理,并利用鱼骨图模型分析鄱阳湖生态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构建出生态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模型;同时将影响因素导入AHP模型中,以定性结合定量的方法建立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影响因素进行排名,找出关键影响因素,为鄱阳湖生态产业集群建设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鄱阳湖生态产业集群的因素层中,群内企业因素和公共管理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其他外部因素和智力支持影响较小;方案层中,生态产业集群的环境维持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循环理念排在第二,政府主导调控和产业选择分列第三和第四。因此,在生态产业集群的建设过程中,要以系统思维为导向,着重做好群内企业服务和公共管理服务,同时结合好资源输出效率和知识创新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张冀新  王怡晖 《科学学研究》2019,37(8):1385-1393
以70个创新型产业集群为基础,运用三阶段DEA方法测度产业集群创新效率,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的行业差异。结果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技术效率调整前规模效率主导,调整后规模因素和技术因素共同主导,产业集群以规模报酬递增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前三位依次是:新能源产业(集群数5)、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数19)、新材料产业(集群数9),而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数2)技术效率最低。依托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联盟组织、人力资本环境变量协同发展产业体系,可降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资源错配和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19.
虚拟集群是指基于网络的、以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为主要交流手段、以合作创新与共同发展(如共同主导和创新技术标准等)为目的和内容的相互关联的企业与组织在虚拟空间的集聚.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为虚拟集群的形成提供了契机;创新模式的发展、以技术标准为纽带的创新网络的出现和产业组织的虚拟化,共同推动了虚拟集群的发展;从动态演化的角度,虚拟集群也是集群自身发展与创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是当前经济地理、产业组织、战略管理和技术创新等众多领域研究的热点。从实证的角度出发,通过案例剖析产业集群内部的创新过程,提炼出部分传统产业集群的创新过程模式———平行过程主导的产业集群创新过程模式,并总结出该模式下集群的三大特征:产业梯度分布呈梯形或金字塔形;集群产品具有强系统集成性;价值链为主导的联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