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作文是一种自内向外的表现,作者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就是写作的基础,所以作者思想认识的深刻与否,思维敏锐与否,决定了文章内容的丰富与深刻程度。如何使学生的作文内容丰富起来?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能力,使学生善于从生活中采集写作素材。[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学生作文能力的获得主要靠观察生活、阅读作品和练笔。也就是说,从观察和阅读中获得作文的有关素材、知识和具体感受,通过反复练笔,将这些知识和感受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的指导,改善学生写作素材匮乏问题,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作文实际上是运用书面语的综合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基本上代表着他们的语文能力。作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本文主要从观察生活捕捉素材、学好语文积累素材、课外阅读扩充素材、勤动笔墨用好素材四个方面来谈小学生作文教学,让学生懂得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学会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从平时的学习中积累素材,让学生有兴趣去写,有话可写,让写作成为小学生的乐事。  相似文献   

5.
黄显英 《中学文科》2007,(11):67-67
学生直接从生活中观察得来的东西并不一定能成为写作的素材。写作素材实际上是一种既包含生活真实,同时又凝聚着作者对现实的感知、理解、想像与感情的心理复合体。真正的写作素材是一种经过心灵内化的产物,内化过程经历观察、表象、感受三个阶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冯建利 《教育》2012,(5):52-53
作文教学改革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从自己的真切感受中提炼文章的主题。在笔者看来,积累生活素材关键是要使学生走进自然,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表达真情实感,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观察品格,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感悟生活的能力,从而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写作,提升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7.
史亚美 《考试周刊》2014,(94):49-49
<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是文章的生命。《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作文只有从写真话开始,才能在真情实感中写出新意。由此可见,最好的作文素材来源莫过于学生的真实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同时指出,学生要"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所以,我们要做的首要工作是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真实的写作素材。但针对生活阅历较薄弱的学生现状,如果单从学生的直接生活中挖掘并积累写作素材似乎远远不够。因此,我们要发散思维努力挖掘写作的第二甚至第三源泉以获取多  相似文献   

8.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一定会经历不同感受,从生活中"积累丰富而为文始饶"写作时就会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9.
王小军 《甘肃教育》2013,(22):34-34
一、积累生活素材。让学生有话可写积累,就是用眼睛去看,时时处处留心注意,并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写作不是凭空捏造,素材源于生活,一切写作都要建立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叩开学生写作的心弦,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积累生活素材,提高观察能力,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0.
在作文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认为自己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缺少生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然就写不出好作文,因此讨厌写作。可实际上学生写不好作文不仅仅是因为缺少生活,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缺少发现素材的心灵和眼睛。帮助学生寻找写作素材,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用眼观察生活,用手记录生活,通过这些方法切实有效地提高其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小学作文中,存着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假""大""空"。之所以会存在这一现象,主要还是学生缺乏写作素材,导致学生处于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多积累一些生活素材,然后将这些素材引入写作之中,使自己所写出的文章扣人心弦。本文主要围绕小学生生活作文素材的积累方法进行简要地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小学作文教学,尤其是小学启蒙作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真谛,流露对生活体验的感受。追求文章的真实、文章里流露真切的感受才是我们启蒙作文教学的目标。在小学启蒙作文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展开教学。一、回归生活,收集素材——体验感受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特别是三年级的启蒙作文更是离不开生活,学生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实践中体验过程、体验感受,收集生活中的素材,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  相似文献   

13.
刘春芝 《考试周刊》2012,(19):39-39
本文主要探讨了困扰学生写作的素材问题,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生活中的素材,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来谈素材的来源;二是书籍中的素材,着重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让学生有事可写。有情可表.有意可会,不再觉得写作文难于上青天。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这是针砭时弊的真知灼见。然而许多学生在生活中见得少,知道得少,积累也少,又如何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鲜活饱满的作文呢?笔者认为,要让学生大胆地走进生活,在生活中索取作文素材,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才能有效地提升作文水平。一、学会观察,留心生活,向广袤自然索取作文素材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重要目标。一篇优秀的作文能展现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娴熟的文字描述能力和比较成熟的写作技巧。高中作文教学,就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一、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1.学生生活素材少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感受一般是其进行创作的来源,在很多学生的写作中,枯燥空洞的内容是其缺乏生活经历和生活感受的反应。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学生也是在经历着生活,遇到了一些事物,产生了一些感受,只是因  相似文献   

16.
蒋灵芝 《小学生》2011,(6):10-11
如何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我在作文教学中曾进行过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学生应该写出自己深切的见解和真实的感受。《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而在学生的实际写作中,不少学生为写作文而作文,论点一旦确立,几个论据一摆,一篇文章便搞定,不见观察和思考。语言...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感到害怕,为了消除学生写作文时产生的恐惧,为了使学生乐于和愿意写作,在作文教学中就需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需要改革作文教学的模式;需要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改变作文 的评价方式和批改模式;需要教给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就需要让学生从语文教材中获得写作的灵感;需要让学生学会 观察生活’获得写作的真实素材和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相似文献   

19.
陈志鹏 《广西教育》2004,(7A):36-36
作文指导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选择感兴趣的或熟悉的题材,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出真实感受来。如何让学生拥有较多的写作素材呢?方法很多,途径也很广:实践证明,根据课文特点。适当改变人称、体裁,变换叙述角度等就是一个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20.
在作文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留心生活、学好语文、进行课外阅读、勤动笔写来捕捉、积累、扩充、利用作文素材,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教给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