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法治是公民政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进行政治观教育必须坚持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民主包含五个层次的含义,即民主性质,民主形式和民主运转,对青少年进行民主观教育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对依法治国方略能否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对青年学生进行法治观的教育,关键是要树立他们的宪法观念和依法治国观念。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社会主义民主观教育对于引领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民主观念,培养正确的民主实践行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效实施青少年社会主义民主观教育,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优化。当前,在青少年社会主义民主观教育课程设置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大思政课框架下,青少年社会主义民主观教育课程可设置三种模式,即独立、内生、整合。  相似文献   

3.
《柳州师专学报》2020,(1):99-102
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法治保证,是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在依法治国方略落实的过程中,要以人为主体,加强全体人民的法治观念。大学生作为未来全面依法治国践行者和建设者,通过坚持学校、社会和个人"三位一体"方式来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使其真正领会法治要义,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对推动法治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开展思想法律工作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在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过程中,要广泛形成依法治国的思想基础,必须抓好思想法律工作。重点要教育广大党员守法和严格执法,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榜样。要突出对公职人员依法行政的思想法律教育,提高公职人员"为政在法"的法律意识。要着重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法律教育,保证依法治国主体的连续性、继承性。  相似文献   

5.
开展思想法律工作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扼要,在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过程中,要广泛形成依法治国的思想基础,必须抓好思想法律工作。重点要教育广大党员守法和严格执法,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样样要突出对公职人员依法行政的思想法律教育,提高公职人员“为政在法”的法律意识。要着重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法律教育,保证依法治国的主体的连续性、继承性。  相似文献   

6.
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要做到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不断发展人民民主;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努力提高法治的整体水平;进一步完善权力制约机制,切实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进一步加强民主法治教育,努力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观念的新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依法执政推进依法治国,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7.
<正>法治教育是对公民进行基本法律知识、法律技能、法治思维、法治精神的宣传和教育,是提高公民法律素养、增强公民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教育,促使青少年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一、建构法治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构建初中校本化法治教育体系,首先要研究建构适切初中生  相似文献   

8.
面向21世纪应该加强时青少年的思想素质教育.这包括世界现、人世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现、民主观念、法制观念、社会责任观、社会生活观、做人教育等十个方面的教育.加强对青少年思想素质教育的途径是多方面,应坚持四个原则第一、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为指针;第二、以完善青少年的思想素质为着力点;第三、发扬民族的优良传统与树立现代的观念相结合;第四、更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只有明确法治观念,并将其进行倡导和发扬,才可以构建良好的法治社会。我国现代化建设水平和法治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法治素养的影响,党和国家要将依法治国方略进行落实,就必须要依靠社会主义法治观教育。但我国高职院校仅通过为数不多的法律课程对学生进行法治观教育,对于我国高校学生培养法治观念的作用微乎其微,在新常态的背景之下,高职院校在思政课堂中融入法治观教育的重要性就得到了凸显。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紧迫任务,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是当下工作的重中之重。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青少年行之有效的法治教育,是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选择。在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击之下,如何界定和厘清大众传媒低俗化及其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影响,在大众传媒低俗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的当下,加强对青少年法治教育对策的研究,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重大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法治观念,培养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是引导和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应将法治教育内容落实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在活动中渗透法治教育,同时教师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奋斗目标。大学生确立民主法治价值观对我国民主法治建设意义重大。我们在贵州高校进行了600人的抽样统计分析。总体上大学生民主法治价值观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一步确立,但带有不稳定性和矛盾性。为此,高校民主法治教育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认真贯彻十八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精神,增强民主法治价值观教育,宪法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化对权利义务、正义、平等、自由等基本概念的认识,摈弃腐朽落后的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人治"观念,加强民主法治实践,牢固确立民主法治观念,对依法治国作出应有的回应。  相似文献   

13.
政治观念变革影响和制约着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首先必须进行政治观念变革。本文着重对专制集权观与民主分权观、官本位观念与民本位观念、人治观念与法治观念进行了辩证分析 ,划清界线 ,指出其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全面依法治国”在生成逻辑、价值目标以及覆盖范围等方面高度契合。在此基础上,两者呈现出双向互动态势:一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性质、形式和效能上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形成和运行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全面依法治国”通过对民主的确认、引导和规制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不断促进二者的融合互动,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协同发展水平,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政治和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5.
石红 《陕西教育》2009,(1):124-125,106
大学生民主法治观念的养成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而民主和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支柱.大学生民主法治教育应立足中国民主法治现状,以提高大学生的民主法治观念为根本目标.以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为出发点,明确民主法治与社会主义、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实践的正确认识,培育民主精神、规则意识,确立法律至上观念.  相似文献   

16.
十九大提出要提高全民族的法治素养。《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依法治国,从青少年抓起,"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初中阶段,是学生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进一步强化守法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观念、程序思维,初步建立宪法法律至上、民主法治等理念,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我们教师要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进而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这样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未来成为知法、懂法、守法和护法的好公民,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17.
政治观念变革影响和制约着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首先必须进行政治观念变革。本文着重对专制集权观与民主分权观、官本位观念与民本位观念、人治观念与法治观念进行了辩证分析,划清界线,指出其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法治有共特定的内涵、作用和适用范围。法治与民主政治是不可分割的,法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主要是依靠人民群众动用法律来管理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确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吧国家,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实际行动。依法治国的价值不在“治官”,更不在“治民”,而在于人民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条件下,法律意识成为推进法治进程的观念先导。作为国家建设的未来生力军,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对于推进我国法治化进程,提高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适时性,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依法治国大背景下,阐述学校应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为推进我国法治进程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法治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法治观教育有其必要性,对于国家、社会的发展而言,“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大众化的需要,是落实依法治国政策的需要;对于公民而言,是公民自身幸福生活的需要。农村人口、城市自由从业人员以及个体户及其雇佣人员均是法治观培育的弱点范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关注“法治观”培育的弱点范围,探索出培育“法治观”的原则和途径,实现法治观“全面大众化”:第一,调动积极主动性是重要心理前提;第二,注重法治观宣传教育的艺术性;第三,教育内容需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