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内容简析本节课教学内容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内容,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本课教学主要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及意义。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和发展经过。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探究辛亥革命的影响,以及对这次革命的评价。二、设计理念设计这节课应该遵循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发展水平。在设计内容时尽量  相似文献   

2.
<正>历史就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是史学的重要功能,更是历史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很少观照史学"以史为鉴"的功能,导致课堂没有"灵魂"。本文以人教版《辛亥革命》的教学为例,说明如何让历史真正成为"一面镜子"。一、寻觅:挖掘辛亥革命的史学价值寻觅"镜子",需要厘清线索。人教版《辛亥革命》一课共三目:武装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如果按照文本的顺序,则是革命的过  相似文献   

3.
2011年10月21日,在西安市教科所历史教研室开展的“辛亥百年教学主题活动”中,我有幸执教了《辛亥革命》公开课。以此为契机,思前想后,引发了我对历史教学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在《药》这篇小说中冷静地思考了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即辛亥革命失败及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以明线为标准主要反映以华老栓为代表的普通百姓对辛亥革命的不理解,继而表现他们思想深处的麻木不觉悟;以暗线为标准反映出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革命路线。  相似文献   

5.
创新课堂教学,是高中课堂教学的必行之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摒弃死记硬背的窠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精神。在辛亥革命教学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两个看似熟悉的问题,一个是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一个是谁埋葬了在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问题。通过师生讨论和教师答疑,使学生加深了对辛亥革命史的认识,增进了对辛亥革命若干基本史实的了解,扩大了学生的学术视野,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6.
基于近几年历史高考数字图表题的频繁出现,而学生对解答这类试题的应对策略欠缺,我便借复习展示课之机,设计与实施了《数字背后的历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这堂高三复习展示课的设计是围绕着“数字”进行的,以“数字背后的历史”为主线,贯穿并展开相关内容的复习教学。设计之初,疑虑重重:如何把握高三一轮复习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7.
【教学思路设计】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对中国民主化、工业化和民主共和思想的广泛传播及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人有幸于201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成果阶段展示交流会上聆听了聂幼犁教授为广大一线中学历史教师示范的《辛亥革命》一课,关于此课在新课改理念和实践中的长短得失,近期的《历史教学》和《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已有多篇文章加以探讨。在此不多赘言。聂教授此课在取得诸多成功的同时。在某些历史细节的雕琢方面,有某些疏漏及可商榷...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展现教学过程中基于整体认知的教学设计理念,从"瞻前顾后"到"浮想联翩"到"建构新知",突出历史知识间的内在逻辑性与整体性,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从而增强历史学习的有效性与生动性。  相似文献   

10.
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准掌握基础历史知识和基础理论,教授学习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研究历史科学打好基础。为达此目的,就必须在45分钟内外加强复习。本文就如何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复习和教师组织复习,从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总结。  相似文献   

11.
笔者认为,大多数教师对复习课都是忌讳的,上复习课的公开课难度大,在优质课评比活动中上复习课更是难上加难。在一次比赛中,笔者在比赛前晚七点半抽到课题,将于第二天八点上《植物与土壤》的复习课。在短短的十二个小时(包括睡觉时间)里,怎样才能使教学设计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达成乘数效应呢?对此,笔者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教学设计:首先,以情景为载体,贯穿课堂;其次,以问题为路标,深人课堂;  相似文献   

12.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如何正确地对历史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是我们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因为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状况关系到历史教学质量的好坏,应引起广大历史教师的高度重视。本文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谈谈自己如何对该课的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3.
张咏梅 《山东教育》2002,(13):31-32
(第一稿)教学目标:1.复习生词,掌握生词的读音,复习“得”的读法。2.知道植物妈妈有多种不同的方法传播种子,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独立生活的乐趣。3.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2~4节。教学重难点:目标2、3教具准备:灯片2框,词卡教学过程:一、复习:1.查词语:植物、知识、已经、旅行、准备、降落伞、许许多多、四海为家。2.查多音字“得”的读法,出示课后的三个句子。二、整体感知课文1.自由读课文,诗里讲了哪几位植物妈妈送孩子出去旅行,用———标出。2.谁能说一说?(板书蒲…  相似文献   

14.
指导思想: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中国皮影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艺术、对生活的向往。由皮影艺术构成的文化氛围,早已波及到世界各国,是我国走出国门,闯入世界最早的戏剧艺术之一。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艺术文化的尊重。  相似文献   

15.
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学时间约占小学数学教学总课时的40%。为了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除加强平时的教学外,还必须做好期末总复习。在复习教学中注意“五抓”可大大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1,(44):129-130
复习是高中历史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有机组成,备受历史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文章立足于高中历史复习教学实践活动,首先对注重高中历史复习教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接着又结合具体事例对提升高中历史复习教学质量的多元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王英 《化学教学》2005,(1):82-85
围绕化学知识猜谜,形式新颖,主题鲜明。既激发了学生猜想的兴趣,又为猜想题复习的展开作好了铺垫。引课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烘托教学主题、服务于课堂教学却是一个不变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张秋云 《课外阅读》2011,(5):147-148
2011年福建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中《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唐太宗、甘地调整为秦始皇和凯末尔,为了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设计复习课《秦始皇和凯末尔进行对比与评价》,帮助同学提高对历史人物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的能力。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要针对教学目标,开展师生互动教学,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采用更为生动、有效的教学形式,构建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正日益得到重视。创设情境教学开阔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视野,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了研究与发展的新思路。本文结合著名教育家冷冉先生的“情知教学论”以及“历史情境教学”理论层面的研究成果,立足于高中历史课堂实际情况,结合具体课例《辛亥革命》,进而探索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由广东省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张宝华老师主编的《初中语文复习教学论》是阐述初中语文复习教学理论的书籍,主要从"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三个方面阐述初中语文复习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主要内容有初中语文复习教学的理论基础、初中语文复习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分析、初中语文复习教学原则、初中语文复习教学计划、初中语文复习教学目标、初中语文复习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复习教学模式、初中语文复习教学策略、初中语文复习教学方法、初中语文复习教学艺术、初中语文复习教学实验、初中语文复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