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统治者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封建王朝,进行了一系列经济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重农抑商”的社会传统与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但腐朽黑暗的封建统治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着严重的阻滞作用,因此经济政策的变革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完全意义的经济近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作者认为清初一条鞭法之所以能得以较顺利较彻底实施,是由于明末农民战争,明未清初的"奴变"运动对缙绅地主的打击以及与清廷对官绅地主采取的许多直接或间接的打击与抑制政策相关涉.明未至乾隆前期缙绅地主势力逐渐被削弱是清初一条鞭法得以有效实施的社会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抑商"政策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古代 ,作为经济政策的“抑商”由两方面组成 :一方面抑制私人商业的发展 ,一方面保护和发展国营商业。商业并不一定意味着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 ,商业不可能完全独立于社会经济运动过程而自行发展 ,商业甚至商品经济的发展结果不一定是资本主义 ,二者间并没有必然联系。中国古代“抑商”政策对交换环节影响甚小 ,而对分配环节作用较大 ,主要目的是减少私商所获社会剩余劳动 ,扩大国家所得份额 ,即国家从私商那里夺取商业利益。  相似文献   

4.
在“重农抑商”的政策下,徽商却能够异军突起,成为明清十大商帮的领军人物.历史学界和经济史学界都对徽商缘何兴起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研究,拟从法律社会史学的视角,对徽商崛起的法文化因素进行新诠释.  相似文献   

5.
我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凭借国家的权力和政策对商业发展进行种种限制.所以,封建官府、官吏与商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他们之间既有矛盾斗争,又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具有尊法反儒思想的杰出政治家。一千多年来,围绕着儒法斗争的问题,对曹操的评价,众说纷云。今天,在深入开展批林批孔的斗争中,正确地分析和认识曹操尊法反儒的法治精神,重新估价他在尊法反儒斗争中的积极贡献,以及他在东汉后期实行政治、经济革新,消灭割据,打击世族豪强复辟势力,进行统一中国的事业,发展经济、文化,推动封建社会发展方面的历史功绩,同时通过对曹操的评价,认真总结儒法斗争的历史经验,对于帮助我们进一步揭发批判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深入进行上层建筑领域里的革命,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宦官、外戚擅权,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爆发了黄巾大起义。起义军风起云涌,摧垮了东汉皇朝的腐朽统治,但终于在地主级阶血腥镇压下失败了。接着是军阀割据混战。曹操代表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逐渐扩展势力,统一了北方,登上政治历史舞台。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都是诗歌的作者和提倡者,在他们的周围,聚集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当时有“天下文人竞集魏都”之说,形成了建安时期文学兴盛的气象。曹丕在《典论·论文》里提到当时著名的文人说:  相似文献   

8.
官渡之战发生于公元200年。这是以曹操为代表的主张统一集权的进步势力,和以袁绍为代表的豪族地主分裂割据势力之间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当时,袁绍打败了豪强军阀公孙瓒,据有冀、并、青、幽四州之地,人口众多,财富雄厚。曹操只有豫、兖二州,久经战乱,残破不堪。但是,曹操面对袁绍发起的进攻,毫不畏惧,敢于同袁绍进行战略决战,并“以少克众”,取得胜利。这是什么原因呢?曹操的主要谋士、年青有为的法家郭嘉在同曹操的一次谈话中作了比较全面的解答。有一次,曹操问郭嘉:“袁绍地广兵强,多次同朝廷对抗,我想兴兵讨伐,实力敌不  相似文献   

9.
西汉私营商业具有促进农业手工业生产、加强区域分工、实现社会储备、帮助国家财政货币化等重要经济功能,这使其有条件与国家进行博弈.西汉经济发展水平确定了商业的总体规模,从而也限定了私商的发展空间.国家与私商的利益冲突导致抑商政策,其目的是将商利从私商转移于国家手中.在国家与私商的博弈中,双方各有多种策略选择,作为主导方的国家通过"试错"找到了最佳策略,在国家与私商之间实现了最优策略均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多起于东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封建社会东部地区农民承担的各种赋税负担大于西部 ;东部地区的自然灾害多于西部 ;东部地区又是豪强地主较为集中的地区 ,对农民剥削非常残酷 ,所有这一切都导致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多发生于东方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日两国闭关锁国政策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闭关锁国政策是19世纪初期发生在东方国家的一种共同的政治现象。其中以中、日两国尤为突出。该政策实行的根本原因是两国长期的自然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这下促使两国政府在政治上闭目塞聪,盲目自大,而且在经济上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两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为西方列强国家打开两国大门提供了便利,对两国从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六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这种贡献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更突出地表现在文化方面。而孙吴政权是六朝中首先立国的。本文将着重探讨孙吴政权建立的情况及孙吴统治之下的社会发展概况,包括东吴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世家豪强势力的发展状况以及东吴时期的婚姻制度等。  相似文献   

13.
曹操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和文学家,也是一位坚决推行法家路线的杰出的政治家。正如鲁迅所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打击豪强洛阳是东汉的京城。这里人烟稠密,繁华异常,但也有不少豪强,横行霸道,杀人劫货,使社会秩序非常紊乱,治理起来相当困难。公元一七四年。这里调来了一个年轻有为的“都尉”(搞治安工作的),这就是曹  相似文献   

14.
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衰退,各国政府用尽各种刺激政策应对经济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试述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概念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产生的背景和影响,并从国际经济法的角度分析其政策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15.
曹操的"令"体文是其推行法治、改革弊政、打击豪强地主的一件有力武器,也是了解曹操思想的重要材料。他的"令"体文质朴充实,简约明确,没有虚伪的感情和浮华的辞藻,充分显示出清峻、通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佛教寺院地主所有制经济是中国封建经济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魏晋至隋唐时期,它的发展却经历了无数次的曲折与反复.本文拟就佛教寺院地主所有制与世族大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所有制的关系及动态变化,以及"三武废佛"与佛教寺院地主所有制经济发展的道路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力图从理论上探讨"三武废佛"与佛教寺院地主所有制经济发展道路问题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1905年晚清科举制度的废除是清末最重要的体制变动之一,地方督抚势力对科举制度的改革及废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要地论述地方督抚势力改革科举制度的基本思路与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18.
褓负商最活跃的时期是朝鲜朝末期,这个时期朝鲜半岛处于封建制度开始解体,被迫进入世界资本主义秩序时期。随着西方势力的入侵,朝鲜被迫开国开港,不仅商业秩序发生了变化,整个社会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政府为了商业发展采取商人保护育成政策,积极设立商会和商社,试图利用商会和商社重整商业体制。媬负商借此机会以商业活动和组织为基础深深介入政治领域,不仅获得五种商品专卖权等特权,还扩大了组织规模,媬负商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密切。  相似文献   

19.
区域收敛与区域发散问题是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议题.以山东省为案例,首先运用塞尔指标分析了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山东省在不同尺度的空间格局上存在着一个波浪式收敛和发散过程 ;然后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成因进行初步分析,得出了一些对山东区域经济区划以及区域发展政策制定具有一定启发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门阀世族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其背后所依靠的阶级基础也正是当时的世家大族。文章就刘秀集团建立东汉政权前与世家大族的关系及东汉政权建立以后刘秀对世家大族的政策调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