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刊中刊     
《视听界》1996,(5)
7月4日到6日,我有幸参加了淮阴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市、县新闻单位联合采访“百村干户小康路”新闻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就我个人来说,至少有三点收获。1.成功的采访需要有充分的访前准备。7月2日,局领导通知我,将于后天参加“百村干户小康路”采访。我利用采访前两天的宝贵时间,做了三件案头准备工作:①翻阅省、  相似文献   

2.
四把握获奖额度的科学性1999年3月10日,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领导,以提高获奖作品的“含金量”为由,发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广播电视文艺新闻政府奖评奖工作的通知》,《通知》的主要内容是把现行的评选获奖节目数量削减一半,具体规定了“广播新闻奖”、“广播社教节目奖”、“电视新闻奖”和“电视社教节目奖”的每个奖项,原则上一等奖不超过两个,二等奖不超过4个,三等奖不超过9个,  相似文献   

3.
政坛官场中人对“汇报”一词耳熟能详。只要实事求是、不变样走形,“汇报”不失为交流信息、获取情况的一个重要手段。新闻记者也听听“汇报”,同样可以获得一些重要信息。不过,有些记者爱听“汇报”,并不是为了采写新闻,而是别有所思。按我国现行的新闻体制,新闻单位被定为不同的级别。参照行政级序,新闻单位有中央新闻单位,省、地、县新闻单位之分。有些新闻记者,尤其是高“级”记者,每到一地采访,下车伊始便要见当地一、二把手,听主要领导“汇报”,不够级别的人员来“汇报”便视之为不恭。有一位“中央级”记者到某省会采访,只因市里书记、市长千呼  相似文献   

4.
今年9月15日至10月1日,我经历了记者生涯中空前严峻的一次考验——独自一人代表《解放军报》远赴澳大利亚悉尼采访第27届奥运会。  说实在的,在接受任务之后,我的心里还真有点打鼓,虽然自己从事体育新闻报道5年了,大大小小的运动会和单项大赛参与了不少,并且曾经有过独自赴瑞士和韩国采访的经历,但是要知道这回是奥运会,是全球瞩目的新闻热点,一般中央级新闻单位都是集团作战——新华社派出了40余名记者参战,《人民日报》共有7名记者飞抵悉尼,并且报道量也和我们军报一样每天一个版;可我只有一个人,要单枪匹马地和“对手”比…  相似文献   

5.
我是15期函授学员,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一年就让我尝到了甜头,且收获颇丰:在中央级报刊上稿14篇,其中在2005年11月3日《解放军报》三版刊登了一篇《为老兵制作“军旅光碟”》的稿子,在省市级报刊电台上稿70余篇。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军报新闻函授中心把我从一个“门外汉”拉进新闻的“殿堂”的。于是,在15期函授学习还未结束时,我又迫不及待义无反顾在10月份报名参加了16期的函授学习。取得一些成绩后,支队政委李安成对我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我在感谢身边战友帮助的同时,又在全支队战友当中宣传参加军报新闻函授中心学习的种种好处,并把…  相似文献   

6.
市属各新闻单位从1994年11月至1995年2月开展了“我是首都新闻工作者”大讨论。 11月9日召开了市属新闻单位400多人参加的动员大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强卫同志在会上就开展大讨论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和具体安排讲了话。在其后四个多月的讨论期间,各新闻单位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按照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关于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的通知》精神,结合自己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虞城县人武部去年在中央级报刊见稿对篇,夺得了商丘军分区报道工作金牌,被评为河南省军区基层报道工作先进单位,创该部近10年来报道工作最好水平。部里的同志深有感触地说:“这都得益于刘政委的新闻价值观。”既要搬西瓜又要捡芝麻去年年初,虞城县人武部召开新闻组稿会,会上统计当季见稿数量,当一位通讯员汇报自己在中央级报刊见稿都是“一句话新闻”时,与会的大多数同志都笑了起来。参加会议的政委刘焕明没有笑,他严肃地对大家说:“我们初学新闻写作的同志,能在中央级报刊发个‘豆腐块’,这就不简单了,应当给予鼓励,而…  相似文献   

8.
李刚 《新闻三昧》2004,(7):12-14
5月20日,来自中宣部新闻局的一纸通知交到我手上。通知说,5月21日下午,到中宣部二号楼二层电话会议室开会,参加中央新闻采访团,赴河南采访原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的事迹。我注意到,通知上明确要求:“请派一名擅长采写人物报道的记”。我想,报社领导让我去,肯定是出于对我的信任,心里有压力但也有了动力,要求自己一定要努力认真搞好这次采访。  相似文献   

9.
我是15期函授学员,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一年就让我尝到了甜头。且收获颇丰:在中央级报刊上稿14篇。其中在2005年11月3目《解放军报》三版刊登了一篇《为老兵制作“军旅光碟”》的稿子.在省市级报刊电台上稿70余篇。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军报新闻函授中心把我从一个“门外汉”拉进新闻的“殿堂”的。于是.在15期函授学习还未结束时.我又迫不及待义无反顾在10月份报名参加了16期的函授学习。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上半年,我有幸在农民家里住了3个月,参加了农村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发现农村近年来确有很大变化,但也存在矛盾和问题,现在我想把自己身临其境的一些事情写出来,供朋友们参考。喂怕了“瘦子”我们社教工作组一行12人,被分到陕西千阳县城关镇段坊村参加社教,  相似文献   

11.
那么,怎么才能摆脱感觉适应性的束缚,永远保持新鲜感、惊奇感呢? 上篇提到过的那几个抱怨本厂无新闻的工人通讯员,接受我的建议,成立了一个业余采访小组,互相交换一下,到对方单位去采访。后来有人写信告诉我,到一个新环境采访,好象眼睛嘴巴不够用了,处处感到新闻,挖出不少新闻。后来再回到自己厂子里,好像感觉也变了——仿佛出了趟远门,回到家觉得啥都新鲜、亲切,可写的东西也多了。他们问我,这是怎么回事? 这是感觉的另一个规律——对比规律——在暗中做了手脚,在你不知不觉中悄悄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2.
去年八月底,承蒙某单位领导的厚爱,盛情地将我请去.该单位的负责人与我一阵寒喧过后,直言不讳地提出:请我为他们单位写一篇表扬文章,并许诺:文章上了中央级报纸奖我五百元,上省报奖三百元,上地级报奖一百五十元.说心里话,作为一个“穷文人”,面对如此优厚的“奖赏”,我的确有些心动;再加上,作为一个同级单位的负责人,我们开展工作有许多地方需要这个单位的支持和协助,如果我把手中的笔向他们“倾斜”一下,也是对我们单位今后的工作大有益处的呀!由于以上两点,,我欣然地接受这一“神圣使命”.然而,“好事多磨”,在对这个单位进行深入采访时,我发现该单位负责人提供的许多材料与事实不符,特别是一些关键数据,“水份”超出了“本身”好几倍.面对这一虚假情况,我内心非常矛盾,这篇稿子到底写不写呢?如果不顾事实,凭着自己多年写稿经验,再耍上一点小“聪明”,写成一篇假报道是不成什么问题的,即使挣不到中央级的五百元奖金,地区级的那一百五十元绝不会成为“水中  相似文献   

13.
常见报刊上有“中央级新闻单位”一说,虽然不解,但以为无关宏旨,稀里马虎也罢。近见一则消息,说设在某市的“中央级新闻单位记者站”多如牛毛,有的骗钱骗物;又亲见一例:某报派人到某省委宣传部,要人家下令下面订他们的这个“中央级”报。宣传部的同志四方打探,才弄清是国家某委什么公司办的报。“中央级”竟这般多如牛毛,已是不妙;”公司”也可以拿来用用,而且出现了骗钱骗物,  相似文献   

14.
常见报刊上有“中央级新闻单位”一说,虽然不解,但以为无关宏旨,稀里马虎也罢。近见一则消息,说设在某市的“中央级新闻单位记者站”多如牛毛,有的骗钱骗物;又亲见一例:某报派人到某省委宣传部,要人家下令下面订他们的这个“中央级”报。宣传部的同志四方打探,才弄清是国家某委什么公司办的  相似文献   

15.
新闻素材可以“道听途说”、“路边拾遗”、“茶馆偶得”,这是我采访的点滴体会。去年元月份的一天,我在路上碰到县酒厂的一位厂长,他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马上找县长及其同行的人进行了采访。了解到县长一行8人到济南办事,考虑到本县经济落后,8天里为了少花钱先后换了三次旅馆。我感到这是一则很有价值的新闻。于是马上写了一篇“县长省城行八天三搬家”的通讯,被6家新闻单位先后采用了。去年秋收期间,我发现小麦粗收粗打的现象严  相似文献   

16.
在记者云集的采访活动中,照样能抓出“大鱼”来,但关键一点是看你怎么个抓法。大前年7月7日至11日,国家地质矿产部科技司与甘肃省科委在兰州联合召开“洒勒山及巴谢河流域滑坡科研成果鉴定会”,邀请了一些新闻单位的记者参加,我作为甘肃地质报的记者,也参加了会议。在这记者云集的科研成果鉴定会上,要抓出一条“大鱼”来,还真有点棘手呢。是报道鉴定会情况,向读者交待滑坡成因?是  相似文献   

17.
3月29日凌晨,河南焦作天堂录像厅发生特大火灾的消息随着次日新华社的电波传遍大江南北。各地新闻记者从四面八方涌向焦作。最早赶到现场的是四川《商务早报》的记者吕剑,他是恰好在当地采访而撞上“这条大鱼”的。另一家最快做出反映的便是《羊城晚报》,他们的记者李育航乘飞机包出租于次日凌晨赶抵焦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31日,包括中央级媒体在内的各地近30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已云集焦作。我几乎是最晚抵达现场的一个记者,时间  相似文献   

18.
不知从何时起“灭火”这个词被新闻人借用.且已成为口头语。灭火本是消防队员的职责,为啥新闻人也提及“灭火”,原来这里的“灭火”是指把带有批评性的新闻报道压下去,不让刊播。近日我去一个县采访,见到县报道科的同志,我随便问了一句,现在咱们科多少人?“15个  相似文献   

19.
从大学的毕业实习到进工作单位开始正式的记者生涯只有近一年的时间。要说进入新闻圈后,什么是感受最深的,那就要算是采访中的“第一关”约人了。 记者的工作无非分两个部分:采访与写作。写作以采访为先,采访又以约到采访对象为先。而这正是我觉得最难、最费周折的。 以前,新闻媒介还不多的时候,作为一个省级党报的记者,要采访一般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据说只要一个电话便可以了。而如今,媒介多了,竞争也激烈了,往往一个新闻事件,总有十多家新闻单位蜂拥  相似文献   

20.
记者、通讯员采写新闻,与被采访者面对面交谈,并随手记在采访本上,似乎是正儿八经的采访了。有人觉得只有经过这样的“正式采访”,才能写出新闻来。其实,好多不错的新闻往往是从“非正式采访”中发现的,有些还是“正式采访”中发现不了的。从不带采访本的闲谈中发现新闻。“记者除了睡觉,都在工作”。平时不露身份,利用坐车、散步、等人的时间与人闲聊,可以发现很多有价值的新闻。有一次,我路过一个乡,为了今后采访方便,请乡长把各村书记、村长的名单写给我。他写了好一会,只写出三分之二,又去找秘书帮助补充。我就问:“怎么,这些人你不知道?”他说村级班子刚调整,换了一半人。但我认为正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