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出版业可分为学术出版、大众出版、教育出版三大类.其中学术出版承担着学术传承、文化积累的重要使命.学术传承是出版业诞生、发展的关键推动因素,也是出版业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大学出版社的主要使命不是商业利润,而是它的学术使命.本文对我国大学出版社转企改制后应秉承的学术使命、文化追求、出版特征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当下我国学术出版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谈到学术出版,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难做.并且很多人把这种"难做,归结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此类作品在编辑加工出版的过程中,需要专业的编辑人员;二是此类作品的市场狭窄,或者说受众面小,读者群狭窄,最终无法实现大规模的销售.但不可否认,这样一种分析或想法的存在,使得众多出版方不愿意介入学术出版,并进而促成了另外一种局面大众出版和教育出版由于门槛低、市场大,导致众多的出版方介入,并最终把原有的巨大市场份额摊薄;而学术出版,由于门槛相对较高、市场小,无人愿意进入,反而使得原有的小市场变成了"大市场".  相似文献   

4.
在出版国际化背景下,国内出版机构面临主体地位缺失、创新能力不足、出版活性欠佳等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政府政策主导,导致出版市场主体退缩;观念、机制约束,创新能力受阻;审批、评价限制,出版活力受限等.走出困境应从以下三方面努力:政府合理干预,激发主体活力;企业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国际出版;简化审批与改革评价,引来“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5.
作为展现学术研究成果、推动科学研究进步的学术出版,在整个出版格局中意义重大。但客观地说,当下的学术出版在表面繁荣的背后问题多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仅就稿酬标准的变化对学术出版的影响略呈管见。稿酬标准的确定一直以来是学术出版的重要矛盾:稿酬偏低导致的是对学术的不尊重——作者原创力不足;稿酬提高,出版社学术出版的经济压力加大——出版方积极性不高。任何事物都是利弊相乘,得失相间的。新的稿酬标准对学术出版来说的真正意义在于提高学术出版门槛,严格学术出版规范,作为出版人,这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而学术出版的真正出路,笔者认为应该是政府为主,社会、企业和个人予以适当支持。  相似文献   

6.
何艺 《出版参考》2016,(4):38-39
作为学术图书编辑,我们受益于当前学术出版的振兴,也肩负着提升学术出版水平、弘扬优秀文化成果的使命.一方面,我们要深入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通知》等相关政策,贯彻执行学术著作出版规范,提高学术著作出版质量;另一方面,做好学术著作出版需要明确学术著作出版的边界.正确认识学术著作出版的类型边界,合理规划学术著作出版的规模边界,自觉维护学术著作出版的品质边界,是我们开展选题策划、编校加工、宣传推广等各项出版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至今,受图书馆市场萎缩及出版社制度压力的影响,美国学术专著出版领域经历了相应的变革.其一是采取选择性策略;其二是传统出版文化变革;其三是出版书目多样化及出版领域迁移.美国学术专著出版的根本转变关系到学科的本质及发展,学术界、图书馆、出版社母体机构应该合力支持与保障学术专著出版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业界传统的纸质出版来说,可分为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和学术出版三大类。学术出版是人类出版的基本组成部分,她承载着思想的传播、传承的功能,是一种精英文化的出版。特别是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学术出版,代表着国家科研水平和工程技术研发水平的最高端。学术出版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地区)出版业的水平,也充分显示了这个国家(地区)的科研发展水平。本文所述的学术出版。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出版大国而非出版强国.由出版大国变为出版强国面临诸多挑战,也面临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对走向出版强国极为重要.出版强国的主要内涵包括文化影响力、思想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实施出版强国战略要回归出版本质属性,突出创新性,提升出版的国际化水平,打造人才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学术,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集中体现;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平台;高品质的学术出版,在传播学术成果、促进学术交流、繁荣文化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实现,是文化繁荣的基础性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学术著作的出版质量,原新闻  相似文献   

11.
学术出版,出版的鸡助还是盛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 也许对出版界来说,用"爱恨交织"这个词来形容学术出版一点也不为过.一方面,出版社对于学术出版心向往之,希望通过学术出版提升自身的品质与品牌,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更好地完成文化传播与积累的职能和使命;而另一方面,学术出版又由于专业性强、受众面窄、市场需求小等自身的特殊性,造成了与经济效益的脱节甚至背离.  相似文献   

12.
知识服务是学术出版的目标和发展趋势.文章从中外对比视角出发,在综述国内外学术出版知识服务政策及应用实践基础上,指出我国学术出版知识服务在运行机制、内容、服务、技术要素方面的不足之处,对政府机构和学术出版知识服务相关主体提出发展策略,以期提升我国学术出版知识服务实力.  相似文献   

13.
学术是文化的集中体现,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是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品质的学术出版,在促进、繁荣学术研究,传播学术成果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亦是实现文化强国理想的重要环节.大力出版学术精品力作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也是出版社自身的立社强社之本.  相似文献   

14.
学术出版范式创新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学术出版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学术出版究竟是什么、为了什么? 当前,学术出版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每个编辑部或出版单位都在为组织有可能被引更多一点儿的论文而努力,都在为编辑、印刷、发行下一期刊物而奋斗.这样做本无可厚非,但不应该是学术出版的终极目的,甚至有可能也不是学术出版的主要任务.学术出版是科学研究的一部分,是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不是科研的终点.当今中国正处于网络环境下的新常态,学术出版不能只满足于为了发表,而要从大局着眼,服务于国家的科学发展、经济建设、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5.
丛挺  宁传林 《出版广角》2018,(11):73-76
文章以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在对关键词进行一定干预的情况下,采用共词分析法探索国内学术出版服务领域的热点主题.研究发现,2007—2017年国内学术出版服务相关文献呈现较快增长态势,研究主题集中在图书馆出版服务、学术出版服务化转型、多元主体协同的学术出版服务三个方面.未来,基于出版机构、图书馆等多元主体协同的学术出版服务将成为重要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6.
正现代出版业可分为学术出版、大众出版、教育出版三大类。其中学术出版承担着学术传承、文化积累的重要使命。学术传承是出版业诞生、发展的关键推动因素,也是出版业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做好学术出版,对于出版社打造图书品牌、提升学术品位、扩大社会影响具有重大作用。国家出版基金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重大常设文化基金。国家出版基金以公益性、重大性、精品性和传世性以及国家主导、打造精品、服务  相似文献   

17.
国外政府出版机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非营利性质的出版机构是传统出版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包括大学出版社、学术团体出版机构和政府出版机构.其中,政府出版机构因政府出版物在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衍生的巨大市场潜力而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18.
刘浩  刁海 《出版广角》2018,(8):19-21
大学出版代表着国家科学文化的整体发展水平,是建设出版强国的重要支撑力量.新时期大学出版必须通过创新实现内容自信,打破同质化出版僵局,融合时代元素,顺应国际出版的潮流趋势,从而推动出版强国的建设.为此,大学出版社应当重视精品出版物的创造,积极建立学术出版品牌,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努力提升出版服务品质,在国际竞争中展现优势,并在相关保障措施的支持下,切实为出版强国建设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9.
赵剑英 《出版参考》2016,(12):11-12
与其他出版领域相比,学术出版更需要倡导工匠精神,培养学者型、专家型编辑,这是因为,一方面学术出版担负着积累和传播人类思想创新成果的使命,学术著作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因此学术出版编辑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没有深厚的学术背景,无法跟踪学术发展的动态,策划好的选题,也无法对学术研究成果进行把关,提出好的修改意见,指出书稿中的错误和不足.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了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变革中的伟大意义和重要作用,对理论工作者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也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要求.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迎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学术出版业也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是出学术精品.只有打造出精品,才能把握住这一机遇.  相似文献   

20.
刘中飞 《出版广角》2021,(14):19-22
在"双一流"建设的战略背景下,高校学科建设和包括学术期刊、学术图书出版在内的学术出版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学术出版应强化传统出版,推动学术出版"走出去",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此过程中,出版社应积极联合各方力量,拓展合作外延,为学术出版的继承创新提供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