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实现建筑物室内、外三维一体化,利用点云数据,在Revit软件环境中,构建建筑物信息模型BIM;通过将数据转化成IFC标准格式,并将其导入Arc Scence软件,与GIS三维虚拟场景结合,弥补了三维GIS只表达建筑表面纹理的不足;同时克服了BIM只能建筑单体化表达的问题,从而实现室内、外三维一体化。研究表明利用Revit软件,通过IFC标准连接,可以将BIM数据与三维GIS数据融合,在数字城市及复杂建筑智能化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测绘手段建立的建筑物模型,缺少对建筑物内部实体空间关系和语义信息的描述,难以满足微空间、细粒度场景需求。建筑信息模型(BIM)具有语义信息丰富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特性。针对BIM和GIS在空间尺度和语义信息表达上的差异,分析了建筑物模型在GIS领域中的发展现状,研究BIM建筑物模型,综述分析GIS与BIM集成的方法,为两者集成应用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BIM与GIS的集成利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基于IFC和CityGML作为数据模型标准建模语言,经过语义、几何的映射提取实现IFC与CityGML LOD4的转换,并对转换后的数据模型,最后对转换后的CityGML LOD4模型进行可视化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转换方法能够满足精细的室内模型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写为BIM)和建筑国际化工业标准IFC,并分别对BIM技术的国外、国内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将建筑项目的三维视觉化模型与各领域属性的数字化数据进行整合,使项目设计者、项目管理者、施工单位、业主与客户可通过三维可视化模型直接观察所设计的建筑物,并可从中获得相关的数据资料。文章针对BIM项目的IFC文件数据处理与网页浏览器呈现与互动方式,利用WebGL技术实现得到数据存入与读出的方法,并设计适合网络式BIM系统的云端数据库性质的数据设计,使用MapReduce技术开发一个可分析墙、柱、梁、板的IFC Parser,并将其BIM数据分析与存入系统的云端数据库中。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BIM技术和GIS技术,以及BIM技术与GIS技术集成在安全中的应用情况,得到了BIM和GIS技术在消防安全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建筑信息模型(BIM)共享和交换,标准格式(IFC)的介绍分析了其对建筑信息化今后的影响和作用,论证了我国加快建立自己的建筑信息模型的重要性及其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与传统的GIS相比,三维GIS能够真实地展示三维空间世界,通过使用立体的造型展示空间地理现象。三维GIS不仅能展示平面关系、也能展示垂直关系之间的空间实体。本文使用PHOTOSHOP、AUTOCAD、3DMAX等软件,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三维模型的建立、纹理映射的处理与渲染,完成了某建筑楼的虚拟建模。  相似文献   

9.
以往的古建筑保护手段主要依赖于图纸、文字以及师徒相传等,这些手段容易造成古建筑信息管理不完整、查询不方便等弊端,急需一种新型的技术手段来对古建筑信息模型进行管理。本文提出了一种BIM与三维GIS结合的新技术手段来进行古建筑信息模型管理与应用,利用BIM技术创建带有丰富属性信息的古建筑三维模型,再在三维GIS平台中展示与应用古建筑BIM模型。以太和门古建筑为例,证明了该项新技术手段在古建筑信息模型的保护工作中具备非常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OpenStreetMap(OSM)等基于网络众包平台上的地理信息数据正迅速成为专业地理信息的重要补充。建筑信息模型(BIM)数据成为地理信息的重要数据源。针对多源异构室外、室内空间数据集成困难的问题,本文首先将BIM和OSM数据转换为语义网络数据格式,然后利用标准化的本体建模方法对两者进行映射集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集成BIM与OSM的城市空间本体建模方法,最终在语义层面实现BIM和OSM数据的集成。实验结果能够有效支持城市空间信息的语义查询与共享,可实现宏观与微观的相辅相成、室外到室内的一体化应用。  相似文献   

11.
GIS表面模型具有强大的分析功能,它主要强调个体的空间属性、几何位置、空间外形以及拓扑分析,侧重关注场景三维可视化的表达与个体的数据分析。而BIM实体模型蕴含丰富的建筑几何信息与参数化的模型信息,可以对建(构)筑物个体信息进行全面的呈现~([1-3])。如何进行两种数据模型的转换,也是GIS与BIM技术结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两种模型数据的特点,从理论上研究两种模型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一、技术原理 建立一个汉字编码的理论模型,以理论模型为编码依据,度量每一个汉字。这个理论模型就是应用三阶矩阵排列的数字为模型,与汉字结构部件的方位关系等同确认;即以三阶矩阵的数字模型映射汉字结构部件的方位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建筑工程中因为涉及的工作和任务量比较多,所以信息分析和管理工作就相对比较复杂。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开始采用BIM技术对建筑周期内进行施工指导,同时应用GIS技术为BIM技术提供信息整理。将BIM技术和GIS技术结合起来,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可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高分辨率GIS影像在建筑物提取时由于高分图像细节丰富也增加了一定的噪声,使得提取精度下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分割的高分辨率GIS影像建筑物提取模型。首先结合图像的纹理特征分别对形状信息的权重值和光谱信息的权重值进行设置,并以此进行多尺度分割,然后将纹理、形状、空间特征引入到最近邻监督分类的特征空间中进行分类,接着采用知识规则将分割图像进行细分类,最后采用Sobel算子对建筑物轮廓进行边缘检测。通过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算法相比较目前常用的算法具有更高的建筑物提取精度。  相似文献   

15.
莫桂江 《科技通报》2012,28(6):40-42
提出了一种异常参数映射估计的变频器异常动态参数检测算法。提取变频器异常动态参数,建立动态参数与变频器部件之间的映射关系,对变频器动态参数进行非线性变换,计算变频器动态参数异常区间排除干扰。实验证明,这种检测方式能够提高变频器异常检测的准确率,能够准确检测故障部件。  相似文献   

16.
"BIM虚拟仿真模拟漫游技术"是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概念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利用漫游动画进行方案设计、方案展示和方案优化的新兴技术。本文通过与其他漫游技术的比较,阐述BIM漫游技术的优势,并重点介绍该技术在方案设计阶段中的碰撞检测、方案展示阶段中的建筑物真实模拟以及方案优化阶段中的疏散模拟等内容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BIM技术与GIS技术是建筑业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实现BIM+3D GIS空间可视化集成展示在浏览器、移动端是建立智慧城市的基本要求。BIM建模软件种类繁多、数据存储格式各异,单个模型数据就已经非常大,而构建智慧城市需要加载海量的三维模型,这对浏览器端设备要求极高,使得BIM数据交流和共享困难。本文探索三维模型数据从BIM建模软件端到网络端的高效传递与渲染方案。其中引入glTF技术实现模型数据转换功能,引入3D Tiles技术实现海量三维模型基于图形引擎系统的集成与展示功能。最后通过案例进行验证,证明该共享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GIS作为一种基础服务模块在各专业领域的结合应用为其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传统GIS以2D为主,有着超强的空间分析能力,但展示形式略显单一,随着智慧城市、智慧水利等众多新时期应用需求的兴起,如何在不明显降低GIS空间分析特性的同时创新其展示方式并提高用户体验成为了应用的关键,3D GIS作为一种必然的GIS发展趋势逐渐受人关注。本文通过在arcgis、supermap、skyline等主流GIS平台上对各类型三维模型进行应用尝试,对当下几种基于GIS的三维解决方案作出比较。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及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在制作业,电子行业等领域中应用是非常普遍的。但在建筑领域内,信息技术应用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及人们对建筑物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低能耗,环保型的建筑理念开始受到人们的追捧。要实现这种建筑理念必须要借助于新技术手段,而BIM技术就是建筑技术创新的重要体现,借助于BIM技术能够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的信息化发展。本文分析了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应用价值,应用现状,应用步骤及具体应用,对于建筑施工技术创新是一种促进。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程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型市政工程项目中大量应用BIM技术与三维GIS技术,依托项目而产生的BIM与3DGIS数据大量累积。为了有效挖掘数据价值,促进BIM与GIS有机结合,达到服务于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的需要,高效且可落地的数据集成技术成为关键一环。基于CityMaker平台,阐述了集成多专业、多种类、多格式的多源BIM与3DGIS数据的技术路线,为工程项目中三维数据的整合及管理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