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现场实测抽采条件下综放采空区瓦斯浓度、氧气浓度、工作面压力、采空区遗煤耗氧速度、采空区遗煤瓦斯释放速度、瓦斯抽采量。假定综放采空区为各项同性的多孔介质,建立综放采空区漏风流场数学模型。本文使用了ANSYS软件和FLUENT软件,其中ANSYES软件是先用DesignModeler进行三维建模(针对采空区),之后对综放采空区有关参数进行说明,这里运用的是UDF用户自定义函数。采用FLUENT软件(ANSYS环境下)对抽采条件下综放采空区漏风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了抽采条件下综放采空区漏风流场规律。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7,(10)
湿法脱硫喷淋塔内流场的分布对脱硫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采用不同喷淋速度时脱硫塔内流场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同一塔型,采用较大的喷淋速度,可以提高脱硫塔内流场分布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同矿区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过程中瓦斯异常涌出的问题,本文以大同某矿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结合"O"型圈理论分析了采动裂隙场形态,对采空区进行了细致的块状划分并建立了U型+走向高抽巷通风方式的采空区几何模型,运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计算分析了采空区瓦斯分布状态,研究表明采空区大量的泄压瓦斯汇集到回风巷侧裂隙圈后进入高抽巷,对回风巷及上隅角瓦斯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采空区瓦斯在采空区深部300m范围内达到最大,对采空区瓦斯后期治理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寻调节风窗在均压防灭火系统作用规律,使工作面后部采空区的漏风量及氧气源的补给减少,从而抑制采空区遗留煤体的氧化反应,达到防灭火的目的。从理论上分析均压防灭火系统中调节风窗的作用机理,根据调节风窗的安设引起矿井风量及风压发生变化,对平衡漏风通道两端气体压力的影响,提出在矿井设计及实际生产中,科学设置调节风窗,在保证用风地点风量基础上,确保安全生产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为探寻调节风窗在均压防灭火系统作用规律,使工作面后部采空区的漏风量及氧气源的补给减少,从而抑制采空区遗留煤体的氧化反应,达到防灭火的目的。从理论上分析均压防灭火系统中调节风窗的作用机理,根据调节风窗的安设引起矿井风量及风压发生变化,对平衡漏风通道两端气体压力的影响,提出在矿井设计及实际生产中,科学设置调节风窗,在保证用风地点风量基础上,确保安全生产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小青矿E1404作面为架后充填沿空留巷验证工作面,存在工作面推进速度较陧、沿空留巷墙漏风等与正常综采工作面不同的自然发火隐患。为防止采空区遗煤自燃发火或E1403老采空区漏风自然发火,采取了合理配风、留巷墙喷浆漏、采空区喷洒阻化剂、充填河班采空区注氮等一系列综合防火措施,杜绝了自燃发火事故发生,确保了小青矿E1404工作面安全顺利回采。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采空区自然发火问题从煤的自燃机理上进行了评述,分析了煤的燃烧条件及过程。从采空区漏风方面分析了其对自然发火的影响,并依据采空区的漏风状态不同,把采空区划分成不同的火灾危险区域,以此判断了采空区的发火位置。  相似文献   

8.
介绍使用FLUENT动网格对采空区三带进行数值模拟的方法,基于FLUENT动网格技术,模拟工作面回采情况下的动态采空区的三带分布情况,与不使用动网格技术在稳态模式下进行模拟的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使用FLUENT动网格技术可以更接近采空区的真实情况,动态模拟结果能够为研究采空区三带分布结果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维等 《内江科技》2014,(4):138+156-138,156
<正>借助Fluent软件分析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的运动状况,采用k-epsilon对切向入口的旋风分离器内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数值结果表明,分离器内部的流动空间可分为内、外2个流动区域,在不同的流动区域中,气体压力、速度场的分布有较大的差异。而且压力分布与速度分布不是轴对称分布。数值模拟结果对其设计优化研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液固两相槽道流中柱状粒子取向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强  林建忠  王叶龙 《科技通报》2004,20(5):375-380
对柱状粒子在槽道流场内的运动进行数值模拟,然后用统计方法得出大量柱状粒子的取向分布;给出了粒子长径比、粒子密度和流场区域对粒子取向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柱状粒子长径比的变化对粒子取向分布的影响不明显,粒子密度对粒子取向分布有一定影响,而流场区域所造成的流场横向速度梯度对粒子取向分布有重要影响.随着流场横向速度梯度增大,粒子取向趋势愈加明显,且当流场横向速度梯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粒子取向都趋向于流动方向.文中部分结果与相关实验进行了比较,两者定性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从煤层赋存条件、采空区上覆岩层性质、煤层开采条件及采场结构特征等三方面对采空区地表沉陷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分别对留设保护煤柱、局部开采、采空区充填、离层充填和协调开采等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比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百万千瓦机组配套四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机理进行研究,分析影响空气预热器漏风的因素,寻找控制漏风的方案。从基建安装、运行检修的视野探索控制空气预热器漏风的策略,从而降低空气预热器的漏风量,提高锅炉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随着淮南矿井开采深部的逐渐延伸,相应的巷道围岩应力也逐步增大。特别是沿采空区掘进的施工巷道应该更集中,造成煤柱硬度降低,煤壁松软、裂隙增多、增大。当采煤面的轨道顺槽及运输顺槽处在不同的标高位置时,如果采空区封闭墙施工质量不高,易造成采空区漏风,导致采空区自燃发火,有毒有害气体外泄等安全事故隐患。因此,采空区封闭墙的施工工艺及对封闭墙围岩的处理措施是否得当,在防灭火工作中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4.
文金萍 《中国科技信息》2011,(8):36+38-36,38
针对新集一矿150603工作面地质采矿条件,提出了三种条带开采方案,并利用FLAC5.0数值模拟软件对这三种开采方案的覆岩下沉量、条带煤柱弹性区宽度、煤柱应力集中程度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方案1,即采宽50m,沿采空区侧预留135m的条带煤柱,地表下沉量较小,地表不出现非均匀波浪形下沉盆地,煤柱中弹性区宽度越大,应力集中程度越小,煤柱越稳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寿王坟铜矿回风井断面小、线路长、阻力大以及矿井漏风、短路风流严重的问题,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提出了利用采空区和回风井并联通风的方案,并对利用采空区通风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应用了利用采空区和回风井并联回风的通风系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将采空区作为回风通道的通风系统对于具有稳定采空区,且采空区透气性良好的中小型金属矿山有实际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空区煤炭氧化自燃“三带”的划分方法和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掌握采空区“三带”的分布状态对防灭火的工作十分重要。本文归纳了采空区“三带”的三种划分方法,分析其局限性,并对某矿一工作面采空区进行“三带”范围确定。  相似文献   

17.
根据平岗煤矿地下现场地质资料、顶板岩石力学参数测定、关键层理论分析,以及现场开采条件,应用RFPA2D数值模拟软件对平岗矿1207回采工作面顶板破断形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回采后工作面顶板下移规律、采空区煤柱应力分布规律,为井下安全回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对矿岩石及矿石进行力学实验的基础上,对其地压分布规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找出了该矿区地压分布规律,对该矿区部分矿体回采顺序进行了优化模拟,同时,对东西区结合带地压和巷道变形规律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采用优化的回采方案后采场应力集中程度降低了,采场地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采区巷道也比较稳定,保证了矿山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9.
基于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与煤矿充填开采的现状,对城市垃圾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城市垃圾装袋充填煤矿采空区的工艺及流程。结合新汶矿业集团赵官能源公司充填开采技术实施的具体情况,对垃圾充填煤矿采空区控制地表沉陷的效果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沉陷最大移动变形均控制在"规程"的I级范围以内,可以保证地表村庄建筑物的安全使用;系统的说明了目前城市垃圾充填煤矿采空区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余华婷  秦续峰  李云昊  杨荣艳 《科技风》2023,(27):74-77+129
由于深部煤层开采覆岩地质构造及其破断规律复杂,对于地表沉陷的规律研究及精准预测较为困难,凭借单一的模拟方式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本文以某矿西三采区702综采工作面为工程实例,通过建立物理相似材料模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对深部开采后地表沉陷进行预测分析与对比印证,研究了深部开采覆岩和地表移动的机理与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工作面推进初期,沉陷显现不明显,但沉陷速率呈增加趋势。当工作面推进至900m时,沉陷开始呈现盆地走势。随着推进距离增大,沉降量最大值增大且最大值点不断前移,沉陷程度加深且范围逐渐扩大,产生的盆地现象发生前移。研究结果可为煤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